药物代谢涉及两类反应:Ⅰ相反应和Ⅱ相反应。Ⅰ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3种,通常是脂溶性药物通过反应生成极性基团;Ⅱ相反应为结合反应,通常是药物或Ⅰ相反应生成的代谢产物结构中的极性基团与机体内源性物质反应生成结合物。药物在消化道的代谢相当普遍,其中肠内细菌代谢是主要的代谢过程,其代谢反应类型是()

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C:结合反应 D:水解反应 E:分解反应

按照国标方法(GB5009.8-85),蔗糖的测定需先经盐酸水解,将蔗糖转化为还原糖,再按还原糖测定。水解条件为68~70℃水浴15min,这种水解条件的优点在于()。

A:其他双糖并不水解。 B:蔗糖可获得还原性 C:淀粉可发生糊化 D:葡萄糖出现旋光性质改变 E:单糖受到破坏

按照国标方法(GB5009.8-2003),蔗糖的测定需先经盐酸水解,将蔗糖转化为还原糖,再按还原糖测定。水解条件为68~70℃水浴15min,这种水解条件的优点在于()

A:其他双糖并不水解 B:蔗糖可获得还原性 C:葡萄糖出现旋光性质改变 D:淀粉可发生糊化 E:单糖受到破坏

脂肪的碱水解称为()。

A:酯化 B:还原 C:皂化 D:氧化 E:水解

酿造用粮食淀粉酸水解法检验的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下面说明不正确的是()。

A:酒石酸钾钠铜中的二价铜是还原剂 B:葡萄糖是还原剂 C:次甲基兰无色时是还原型 D:次甲基兰呈兰色时为氧化剂

还原染料不正常的还原现象包括().

A:过度还原 B:脱卤 C:分子重排 D:水解 E:结晶

A.具碱性、水溶性 B.具酸性、水溶性、旋光性
C.具还原性、脂溶性 D.水解后具还原性、脂溶性
E.具醌式结构、脂溶性 下列药物的理化性质分别是
下列药物的理化性质分别是:维生素C().

A:具碱性、水溶性  B:具酸性、水溶性、旋光性  C:具还原性、脂溶性  D:水解后具还原性、脂溶性  E:具醌式结构、脂溶性

强酸水解

A:次级苷、葡萄糖 B:脱水苷元、葡萄糖、2,6-去氧糖 C:苷元+葡萄糖,2,6-去氧糖 D:苷元,α-去氧糖,双糖(α-去氧糖-β-D-葡萄糖) E:苷元内酯环开裂产物 F:紫花洋地黄苷A用下列方法水解所得产物分别为

酿造用粮食淀粉酸水解法检验的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下面说明不正确的是()。

A:酒石酸钾钠铜中的二价铜是还原剂 B:葡萄糖是还原剂 C:次甲基兰无色时是还原型 D:次甲基兰呈兰色时为氧化剂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