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文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选自《伤仲永》)

  【乙】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选自《鹤林玉露》)

【注】(1)谪:官员降职或远调。(2)昧爽:天将明,黎明。(3)洎(jì):及,到。(4)趺(fū):脚背。(5)隐然:隐约可见的样子。(6)犹: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仲永 (    )

(2)日扳仲永环于邑人 (    )

(3)就而读 (    )

(4)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文:

(2)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

3.【甲】文写的是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常人的故事,开头交代他的家庭出身(世隶耕)的作用是什么?

答:

4.【乙】文“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可见张无垢是个      的人;“如是者十四年”,可见张无垢是个      的人。

5.看到两文主人公的学习态度,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21:34 免费下载:《赫章野马川镇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Word试卷

阅读【甲】【乙】两文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选自《伤仲永》)

  【乙】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选自《鹤林玉露》)

【注】(1)谪:官员降职或远调。(2)昧爽:天将明,黎明。(3)洎(jì):及,到。(4)趺(fū):脚背。(5)隐然:隐约可见的样子。(6)犹: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仲永 (    )

(2)日扳仲永环于邑人 (    )

(3)就而读 (    )

(4)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文:

(2)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

3.【甲】文写的是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常人的故事,开头交代他的家庭出身(世隶耕)的作用是什么?

答:

4.【乙】文“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可见张无垢是个      的人;“如是者十四年”,可见张无垢是个      的人。

5.看到两文主人公的学习态度,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阅读【甲】【乙】两文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

本题关键词:金丝杜仲,金丝藤仲,甲乙经,仲维(甲磺酸多沙唑嗪片),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世纪牌杜仲酒,永州异蛇酒,仲裁协议书,复方杜仲片,复方杜仲丸;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