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答案
首页
所有题库
找答案
APP下载
手机号登录
首页
所有题库
职称医古文考试
文选
文选
更新时间:
类别:职称医古文考试
1501、
“江处士瓘,歙人”中的“江处士瑾”是()
1502、
“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中的“辩”()
1503、
“战国从衡,真伪分争”中的“衡”()
1504、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中的“没”()
1505、
“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中第一个“生”()
1506、
“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中的“条”()
1507、
“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中的“同”()
1508、
“今其技术晻昧,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中的“晻昧”()
1509、
“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中的“怵惕”()
1510、
"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中的"条"()
1511、
"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中的"起"()
1512、
"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中的"撮"()
1513、
“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中的“度”()
1514、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中的“横夭”()
1515、
“相对斯须,便处汤药”中的“相”()
1516、
“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中的“仿佛”()
1517、
“岁月既淹,袭以成弊”中“淹”的意思是()
1518、
“惜其年代浸远,简编残蠹”中“浸”的意思是()
1519、
“披图洞视,如旧饮于上池”中“旧”的意思是()
1520、
“命百工以修政令,敕大医以谨方技”中“修”的意思是()
1521、
“日用尤急,思革其谬”中“革”的意思是()
1522、
“迪帝轩之遗烈,祗文母之慈训”中“祗”的意思是()
1523、
“上又以古经训诂至精,学者封执多失”中“封执”的意思是()
1524、
“命百工以修政令,敕大医以谨方技”中“百工”的意思是()
1525、
“洪惟我后,勤哀兆庶”中“兆庶”的意思是()
1526、
“六气斯诊,易愆寒燠之宜”中“愆”的意思是()
1527、
“功侔造化,恩迈财成”中“迈”的意思是()
1528、
“风湿候隙,遘手足之灾”中“遘”的意思是()
1529、
“六气斯诊,易愆寒燠之宜”中“诊”的意思是()
1530、
“盖闻天地之大德日生”中“生”的意思是()
1531、
“饮食伺衅,成肠胃之眚”中“眚”的意思是()
1532、
“以为《本草经》者,神农之所作,不刊之书也”中“刊”的意思是()
1533、
“兴言撰缉,勒成一家”中“勒”的意思是()
1534、
“虽方技分镳,名医继轨,更相祖述,罕能厘正”中“厘正”的意思是()
1535、
“于是上禀神规,下询众议”中“神规”的意思是()
1536、
“名医继轨,更相祖述”中“祖述”的意思是()
1537、
“诠释拘于独学”中“独学”的意思是()
1538、
“于是上禀神规,下询众议”中“禀”的意思是()
1539、
“根、茎、花、实,有名咸萃”中“萃”的意思是()
1540、
“遂表请修订,深副圣怀”中“副”的意思是()
1541、
“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中“敷畅”的意思是()
1542、
“标格亦资于诂训”中“标格”的意思是()
1543、
“蒇谋虽属乎生知”中“蒇谋”的意思是()
1544、
“幸遇真经,式为龟镜”中“式”的意思是()
1545、
“或两论并吞,而都为一目”中“都”的意思是()
1546、
“重《经合》而冠《针服》”中“冠”的意思是()
1547、
“且将升岱岳,非径奚为”中“且将”的意思是()
1548、
“岁月既淹,袭以成弊”中“淹”的意思是()
1549、
“文字昭晰,义理环周”中“环周”的意思是()
1550、
“范金揉木,逐欲之道方滋”中“范”的用法是()
1551、
“详其指趣,削去繁杂”中“详”的用法是()
1552、
“遂表请修订,深副圣怀”中“表”的用法是()
1553、
好学之士,咸知向方()
1554、
新撰者向数千百卷()
1555、
“且将有阐明其意,裨补其疏”的“且将”()
1556、
“今且老矣”的“今且”()
1557、
“犹且各是师说”的“犹且”()
1558、
此其臆度无稽,故不足深辨()
1559、
知必有阚余之谬而随议其后者()
1560、
繇此言之,儒其可不尽心是书乎()
1561、
奈何今之业医者()
1562、
宋臣高保衡等叙业已辟之()
1563、
所谓业擅专门者()
1564、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中的“于”,意思是()
1565、
“留淫日深,着于骨髓”中的“于”,意思是()
1566、
“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中的“于”,意思是()
1567、
“易竭之身,而外内受敌”中的“而”表()
1568、
“木得金而伐”中的“而”表()
1569、
“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中的“而”表()
1570、
“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中的“针”属于()
1571、
“夫神仙虽不目见”中的“目”属于()
1572、
“颈处险而瘿”中的“瘿”属于()
1573、
“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中的“何”属于()
1574、
“惟五谷是见”中的“五谷”属于()
1575、
“目惑玄黄”属于()
1576、
“所谓以明鉴给蒙瞽,以丝竹娱聋夫也”中的“丝竹”指()
1577、
“虽身枯于流连之中,气绝于纨绮之间”中的“纨绮”指()
1578、
“修涂之累,非移晷所臻”中的“移晷”指()
1579、
“导引改朔,则羽翮参差”中的“改朔”指()
1580、
“若令服食终日,则肉飞骨腾”中的“终日”指()
1581、
“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中的“逞”义为()
1582、
“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中的“许”义为()
1583、
“自街功能,谅非忠恕之道”中的“街”义为()
1584、
“先治其实,后治其虚,亦有不治其虚时”指()
1585、
“或治其虚,或治其实,有时而幸中,有时而不中”指()
1586、
“纯补其虚,不敢治其实”指()
1587、
“仓公医如轮扁斫轮,得心应手”中的“轮扁”是()
1588、
“又如奕秋遇敌,着着可法”中的“奕秋”是()
1589、
“许叔微医如顾恺之写神,神气有余”中的“顾恺之”是()
1590、
“希声之妙,非开指所能知也”中的“希声”指()
1591、
“李东垣医如丝弦新短,一鼓而竽籁并熄”中的“竽籁”指()
1592、
“胶柱和之,七弦由是而不谐矣”中的“七弦”指()
1593、
“内摇其真,外劳其形,以亏其阴,以耗其生中的“其”义为()
1594、
“州邑之间,其有贤牧宰能施刀圭之剂以振起之者乎”中的“其”义为()
1595、
“迨其苏也,双目运眩,耳中作秋蝉鸣”中的“其”义为()
1596、
“于是日使僮奴壅且沃之,以须其盛”中的“须”义为()
1597、
“客有过予余,诵苏长公《竹》诗”中的“过”义为()
1598、
“迟他日归亭中”中的“迟”义为()
1599、
“天地之气,不能以恒顺,而必待于范围之功”中的“范围”义为()
1600、
“盖《素》、《难》者,医家之鼻祖”中的“鼻祖”义为()
1601、
“阴阳者,造化之枢纽,人类之根柢也”中的“枢纽”义为()
1602、
“一着之谬,此生付之矣”中的“着”义为()
1603、
“帷幄有神筹,几见圯桥杰竖”中的“筹”义为()
1604、
“则骐骥不多得,何非冀北驽群”喻指()
1605、
“守中者无言,怀玉者不炫”喻指()
1606、
“惟是伯牙常有也,而钟期不常有”喻指()
1607、
"境遇不偶,营求未遂,深情牵挂,良药难医"为()
1608、
"硝黄入口畏攻,神即飘扬"为()
1609、
"良言甫信,谬说更新,多歧亡羊,终成画饼"为()
1610、
"或巧语诳人,或甘言悦听,或强辩相欺,或危言相恐"指()
1611、
“或结纳亲知,或修好僮仆,或求营上荐,或不邀自赴”指()
1612、
“有腹无藏墨,诡言神授,目不识丁,假托秘传”指()
1613、
“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中的“一念”义为()
1614、
“今一论之,而燥病之机,了无余义矣”中的“了”义为()
1615、
“天降繁霜,地凝白卤,一往坚急劲切之化”中的“一往”义为()
1616、
“后于屋下掘一坑,可深五寸,却以纸裹,留坑中一宿”中的“却”义为()
1617、
“然新秋之凉,方以却暑也”中的“却”义为()
1618、
“盖人之生也,顾夏虫而却笑”中的“却”义为()
1619、
“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焉”中的“定分”指()
1620、
“故终身无病者,待元气之自尽而死,此所谓终其天年者也”中的“天年”指()
1621、
“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陈文恭讲学云云”中的“陈文恭”为()
1622、
“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中的“一瓢先生”为()
1623、
“阳明勋业烂然,胡世宁笑其多一讲学”中的“阳明”为()
1624、
“丹溪出,罕与俦”中的“俦”义为()
1625、
“数子者,各一长,揆诸古,亦荒唐”中的“揆”义为()
1626、
“夫悍药人中,则邪气辟矣,而宛气愈深”中的“宛”是()
1627、
“而我顾投以参、术、陈皮、芍药等补剂十余贴”中的“贴”是()
1628、
“齐王侍医遂病,自练五石服之”中的“练”是()
1629、
可表“后悔不及”的是()
1630、
可表“应验迅速”的是()
1631、
可表“恭敬”的是()
1632、
“其苗可蔬”中的“蔬”是()
1633、
“根实可药”中的“药”是()
1634、
“秋花冬实”中的“实”是()
1635、
“备载感受之由,加以警戒之语”中的“警戒”是()
1636、
“缓急检之,繁而不杂也”中的“缓急”是()
1637、
“议论多出臆见,间与古人抵牾”中的“抵牾”是()
1638、
“以治目暗不见,化裁之妙矣”中的“化裁”语出()
1639、
“肾家之少火,游行其间,以息相吹耳”中的“以息相吹”语本()
1640、
“藏心于渊,美厥灵根”语本()
1641、
“《郡斋读书志》”的作者是()
1642、
“《黄帝素问》提要”的作者是()
1643、
《寓意草》的作者是()
1644、
“凭脉决症,似乎如响斯应矣”中的“凭脉决症”是()
1645、
“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中的“工于草书者”是()
1646、
“遽辞以出,人咸不之信”中的“之”是()
1647、
“俾工徒勿误,学者惟明”中的“惟”()
1648、
“惟按心脉独坚,湿痰阻气”中的“惟”()
1649、
“然惟于此而愈不敢自信矣”中的“惟”()
1650、
“人无日不在外治调摄之中,特习焉而不察耳”中的“特”()
1651、
“因是得免此病。不独此也”中的“独”()
1652、
“未挹上池之水,空悬先天之图”中的“空”()
1653、
“愉,读为偷”中的训诂术语“读为”()
1654、
“木陈,谓木久旧也”中的训诂术语“谓”()
1655、
“樾谨按:王氏此注有四失焉”中的“按”()
1656、
在"如父之意,尽为人之道也"中,"如"之义为()
1657、
在"物疢疾莫能偶天地"中,"偶"之义为()
1658、
在"此见人之绝于物而参天地"中,"绝"之义为()
1659、
在"耳目戾戾,象日月也"中,"戾戾"之义为()
1660、
在"百物者最近地,故要以下,地也"中,"要"之义为()
1661、
在"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中,"惟"之义为()
1662、
在"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中,"骘"之义为()
1663、
在"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中之"畀",与"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别伦攸叙"中哪个词意相同()
1664、
在"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中"汩"之义为()
1665、
在"农用八政"中,"农"之义为()
1666、
在"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中,"允"之义为()
1667、
在"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中,"雍"之义为()
1668、
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中,"在"之义为()
1669、
在"允釐百工,庶绩咸熙"中,"百工"是指()
1670、
在"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中,"陈"之义为()
1671、
在"《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中,"弥纶"之义为()
1672、
在"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中,"反"之义为()
1673、
在"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中,"过"之义为()
1674、
在"安土敦乎仁,故能爱"中,"敦"之义为()
1675、
在"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之束之谓占"中,"数"之义为()
1676、
在"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中,"物"之义为()
1677、
在"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中,"致役"之义为()
1678、
在"有,名万物之始;无,名万物之母"中,"母"之义为()
1679、
在"常有,欲以观其徼"中,"徼"之义为()
1680、
在"夫唯不居,是以不去"中,"居"之义为()
1681、
在"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中,"致诘"之义为()
1682、
在"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中,"绳绳"之义为()
1683、
在"视之不见,名曰夷"中,"夷"之义为()
1684、
在"寂兮寥兮"中,"寥"之义与下列哪个词义相同()
1685、
在"夜虚守静人物,人物则遑"中,"遑"之义为()
1686、
在"用五数,饮于黄后之井"中,"黄"之义为()
1687、
在"用九数,饮于白后之井"中,"白"之义为()
1688、
在"是故民气,杲乎如登于天"中,"杲"之义为()
1689、
在"察和之道,其精不见,其征不醜"中,"醜"之义为()
1690、
在"大摄,骨枯而血沍"中,"沍"之义为()
1691、
在"得道之人,理丞而屯泄"中,"丞"之义为()
1692、
在"天子居青阳左个"中,"个"之义为()
1693、
在"驾苍龙,载青旂,衣青衣,服青玉"中,"服"之义为()
1694、
在"蝼蝈鸣,丘蚓出,玉菩生,苦菜秀"中,"秀"之义为()
1695、
在"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中,"骆"之义为()
1696、
在"食黍与彘。其器宏以弇"中,"弇"之义为()
1697、
在"食菽与鸡。其器高以觕"中,"觕"之义为()
1698、
在"平也者,皆当察其情,处其形"中,"处"之义为()
1699、
在"解在乎天地之所以形"中,"解"之义为()
1700、
在"天坠未形,冯冯翼翼"中,"坠"之义为()
1701、
在"吐气者施,食气者化"中,"施"之义为()
1702、
在"火上荨,水下流,故鸟飞而高,鱼动而下"中,"荨"之义为()
<<
1
2
3
4
最新试卷
医古文(综合练习)
《丹溪翁传》
文意理解
古代文化知识
医俗亭记
赠贾斯诚序
诸医论-吕复
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
医古文重点句子语译
《难经五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