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答案
首页
所有题库
找答案
APP下载
手机号登录
首页
所有题库
职称医古文考试
文选
文选
更新时间:
类别:职称医古文考试
1001、
在“忽见黑人为雷震死,红人又为白虎衔去,是何祥也”中,“祥”之义为()
1002、
在“先生命以糯米作粉,糁其体”中,“糁”之义为()
1003、
在“奋拳击其尻三下”中,“尻”之义为()
1004、
在“先生长身广颡,音声如钟”中,“颡”之义为()
1005、
在“少时留心经济之学”中,“经济”之义为()
1006、
在“苏抚庄公欲开震泽七十二港以泄太湖下流”中,“下流”之义为()
1007、
在“室庐坟墓以万计”中,“庐”之义为()
1008、
在“旋开旋塞”中,“旋”之义为()
1009、
在“先生隐于洄溪,矮屋百椽”中,“椽”之义为()
1010、
在“先生啸傲其间,望之疑真人之在天际也”中,“啸傲”之义为()
1011、
在“子燨,字榆村,傥有父风”中,“傥”之义为()
1012、
在“傥有父风”中,“风”之义为()
1013、
在“以世其家”中,“世”之义为()
1014、
在“葬枯粟乏”中,“粟”之义为()
1015、
在“修造舆梁”中,“舆梁”之义为()
1016、
在“不料名纸一投,蒙奓门延请”中,“名纸”之义为()
1017、
在“蒙奓门延请”中,“奓”之义为()
1018、
在“清谈竟日”中,“清谈”之义为()
1019、
在“清谈竟日”中,“竟日”之义为()
1020、
在“费黄金十笏矣”中,“笏”之义为()
1021、
在“先生好古,不喜时文”中,“时文”之义为()
1022、
在“采其嘲学究俳歌一曲”中,“俳歌”之义为()
1023、
“釽利弊”之意为吸取其中有利的,剔除其中不好的。这在修辞上是()
1024、
在“医师掌医之政令”中,“医师”之义为()
1025、
在"聚毒药以共医事"中,"毒药"之义为()
1026、
在“聚毒药以共医师”中,“共”释为“供”,其关系是()
1027、
在“邦之有疾病者”中,“邦”之义为()
1028、
在“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中,“稽”之义为()
1029、
在“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中,“食”之义为()
1030、
在“十全为上”中,“全”之义为()
1031、
在“食医掌和王之六食”中,“食医”是指()
1032、
在“掌和王之六食、六饮”中,“和”之义为()
1033、
在“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八珍之齐”中,“齐”之义为()
1034、
在“凡食齐视春时”中,“视”之义为()
1035、
在“凡会膳食之宜”中,“会”之义为()
1036、
在“凡君子之食恒放焉”中,“放”之义为()
1037、
在“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中,“疾医”是指()
1038、
在“两之以九窍之变”中,“两”之义为()
1039、
在“参之以九脏之动”中,“参”之义为()
1040、
在“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中,“所以”之义为()
1041、
在“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病之祝药、劀杀之齐”中,“疡医”之义为()
1042、
在“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病之祝药、劀杀之齐”中,“祝药”之义为()
1043、
在“凡疗兽疡,灌而削之,以发其恶”中,“发”之义为()
1044、
在“凡疗兽疡,灌而刮之,以发其恶,然后药之、养之、食之”中,“食”之义为()
1045、
在“凡兽之有病者、有疡者,使疗之。死则计其数以进退之”中,“进退”之义为()
1046、
在“古人必近三十、二十而后嫁娶,可见阴气之难于成,而古人之善于摄养也”中,“摄养”之义为()
1047、
在“《礼记》注曰:惟五十然后养阴者有以加”中,“有以”之义为()
1048、
在“观虚与盛之所在,非吾之过论”中,“过论”之义为()
1049、
在“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中,“司”之义为()
1050、
在“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中,“翕然”之义为()
1051、
在“况肾水常藉肺金为母,以补助其不足,故《内经》谆谆于’资其化源也”’中“谆谆”之义为()
1052、
在“故《内经》谆谆于’资其化源’也”中,“资”之义为()
1053、
在“资其化源”中,“化源”之义为()
1054、
在“古人于夏必独宿而淡味,兢兢业业于爱护也”中,“兢兢业业”之义为()
1055、
在“若上弦前,下弦后,月廓月空”中,“廓”之义为()
1056、
在“夫当壮年,便有老态,仰事俯育,一切隳坏”中,“隳”之义为()
1057、
在“兴言至此,深可惊惧”中,“兴言”之义为()
1058、
在“各自珍重,保全天和”中,“天和”之义为()
1059、
在“日月薄蚀,忧愁忿怒……又皆为一日之虚”中,“薄蚀”之义为()
1060、
在“各自珍重,保全天和,期无负敬身之教”中,“期”之义为()
1061、
在“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中,“买脾”之义为()
1062、
在“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王”之义为()
1063、
在“脾能伤肾”中,“伤”之义为()
1064、
在“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中,“虚虚实实”之义为()
1065、
在“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中,“风气”之义为()
1066、
在“客气邪风,中人多死”中,“客气”之义为()
1067、
在“客气邪风,中人多死”中,“邪风”之义为()
1068、
在“客气邪风,中人多死”中,“中人”之义为()
1069、
在“百般疢难,不越三条”中,“疚”之义为()
1070、
在“病人语声寂然,喜惊乎者,骨节间病”中,“寂然”之义为()
1071、
在“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中,“暗喑”之义为()
1072、
在“语声啾啾然而细长者,头中病”中,“啾啾”之义为()
1073、
在“息摇肩者,心中坚”中,“息”之义为()
1074、
在“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中,“振振”之义为()
1075、
在“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中,“卒病”之义为()
1076、
在“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中,“因”之义为()
1077、
以下句中有与“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中“暴”的同义词的句子是()
1078、
在“斯三先生者,皆振古之高人”中,“高人”之义为()
1079、
在“斯三先生者,皆振古之高人,能回一时之习尚”中,“回”之义为()
1080、
在“斯三先生者,皆振古之高人,能回一时之习尚”中,“习尚”之义为()
1081、
在“斯三先生者,皆振古之高人,能回一时之习尚,闢岐黄之心传者”中,“心传”之义为()
1082、
在“斯三先生者,皆振古之高人……然皆主于一偏而不获全体之用”中,“一偏”之义为()
1083、
在“若执东垣以治者,未免以燥剂补土,有拂于清肃之肺金”中。“拂”之义为()
1084、
在“若执丹溪以治者,全以若寒降火,有碍于中州之土化”中,“中州”之义为()
1085、
在“以苦寒降火,有碍于中州之土化”中,“土化”之义为()
1086、
在“肾中真水次第而上生肝木”中,“次第”之义为()
1087、
在“故生人之本,从下而起,如羲皇之画,卦然”中,“生人”之义为()
1088、
在“然苟非清阳下陷,犹不敢轻加升、柴、归、姜辛热之品,乃反之郁火、郁热之症,奚啻抱薪救火乎”中,“奚
1089、
在“余唯执两端以用中,合三部以平调”中,“执两端以用中”之义为()
1090、
在“此治劳之三本,宜先切究也”中,“切究”之义为()
1091、
在“矫易其故常,捭摩其性理”中,“捭摩”之义为()
1092、
在“投几顺变,间不容发”中,“投几”之义为()
1093、
在“投机顺变,间不容发”中,“间不容发”喻()
1094、
在“因其情变,或治以天,或治以人”中,“天”之义为()
1095、
在“不以此形彼”中,“形”之义为()
1096、
在“亦不以一人例众人”中,“例”之义为()
1097、
以下比喻全神贯注,技艺高超的典故是()
1098、
以下喻观察深刻,精细入微的词语是()
1099、
在“或乘饮食喜怒,而饮食喜怒为用者”中,“乘”之义为()
1100、
在“药之……有终日抟漉而无害者”中,“抟漉”之义为()
1101、
在“巴豆善利也,以巴豆之利为未足,而又益之以大黄,则其利反折”中,“折”之义为()
1102、
在“如酒之于人,有饮之逾石而不乱者,有濡吻则颠眩者”中,“颠”之义为()
1103、
在“医诚艺也,方诚善也”中,“艺”之义为()
1104、
在“月亏而蚌蛤消,露下而蚊喙坼”中,“坼”之义为()
1105、
在“况药之所生……有山泽、膏瘠、燥湿之异禀”中,“膏”之义为()
1106、
在“岂庸庸之人而可以易言医哉”中,“庸庸”之义为()
1107、
在“予治方最久。有方之良者,辄为疏之”中,“疏”之义为()
1108、
在“世之为方者,称其治效,常喜过实”中,“为”之义为()
1109、
在“《千金》、《肘后》之类,犹多溢言”中,“溢言”之义为()
1110、
在“拯道贵速,故不暇待完也”中,“完”之义为()
1111、
在“中医治已病,于是乎始有方”中,“中医”之义为()
1112、
在“季世人知医尚矣,习方其简也,穷经其烦也”中,“季世”之义为()
1113、
在“舍斯道之奥,宝斯道之粗”中,“宝”之义为()
1114、
在“余年十五志医学,逮今十有八稔,惧辱医名,蚤夜遑遑,唯经论是蒐”中,“遑遑”之义为()
1115、
在“游海内者数年,就有道者贽谒之”中,“贽”之义为()
1116、
在“徒执方以疗病,恶能保其不殃人乎?适为之愍恻”中,“愍恻”之义为()
1117、
在“取古昔良医之方七百余首,揆之于经,酌以心见,订之于证,发其微义”中,“揆”之义为()
1118、
在"盖以考其方药,考其见证,考其名义,考其事迹"中,"名义"之义为()
1119、
在"考其所以然之故,匪徒苟然誌方而已"中,"匪"之义为()
1120、
在"弱龄谫陋,轻议古人"中,"谫"之义为()
1121、
在"世有觉者,触目而疵之"中"疵"之义为()
1122、
在"吾幸吾之明与也"中,"明与"之义为()
1123、
在“山野之陬,湖海之远”中,“陬”之义为()
1124、
在“夫仁为心性之学,尚不可以无方。”中,“心性”之义为()
1125、
在“方者,一定不可易之名”中“一定”之义为()
1126、
在“有是病者,必主是药,非可游移彼此,用之为尝试者也”中,“游移”之义为()
1127、
在“方之祖始于仲景”中,“祖”之义为()
1128、
在“后人触类扩而充之,不可计殚”中,“触类”之义为()
1129、
在“盖前人作法,后人因焉”中,“作法”之义为()
1130、
在“前人作法,后人因焉”中,“因焉”之义为()
1131、
在“创始者难为用,后起者易为功”中,“用”之义为()
1132、
在“执方医病,而病不能瘳,甚或反而杀人者,又何从说焉”中,“说”之义为()
1133、
在“诚哉仲景之功臣,后觉之先导矣”中,“后觉”之义为()
1134、
以下表“继承前人的事业而发扬光大”的成语典故是()
1135、
在“夫何著方者日益多,注方者不再见,岂金针不度欤”中,“金针不度”之义为()
1136、
在“工于医者未必工于文”中,“工”之义为()
1137、
在“词不能达意,遂置而不讲欤”中,“讲”之义为()
1138、
在“迄明,始有吴鹤皋之集《医方考》,文义清疏”中,“清疏”之义为()
1139、
在“文义清疏,同人脍炙,是以梨枣再易”中“同人脍炙”之义为()
1140、
在“文义清疏,同人脍炙,是以梨枣再易”中,“梨枣”之义为()
1141、
在“岂为空谷足音,故见之而喜欤”中,“空谷足音”之喻义为()
1142、
在“然吴氏但一家之言,其于致远钩深,或未彻尽”中,“致远钩深”之喻义为()
1143、
在“使探宝者不止一藏,尝鼎者不止一脔”中,“尝鼎一脔”之义为()
1144、
在“夫《易》之为书,变动不居”中,“居”之义为()
1145、
在“取是方而圆用之,斯真为得方之解也已”中,“圆”之义为()
1146、
在“每修事十两,用石蜂窠六两尽为度”中,“修事”之义为()
1147、
在“后于屋下掘一坑,可深五寸,却以纸裹”中,“却”之义为()
1148、
在“于瓷盆中盛其瓶,盛得三升以来”中,“以来”之义为()
1149、
在“以六一泥泥于火畔炙之”中,“六一泥”之义为()
1150、
在“以六一泥泥于火畔炙之”中,后一“泥”之义为()
1151、
在“置研了白矾于瓶内”中,“了”之义为()
1152、
在“旋旋添白矾于中”中,“旋旋”之义为()
1153、
在“用盖子并瓶口”中,“并”之义为()
1154、
在“捣细,研如轻粉用之”中,“轻粉”之义为()
1155、
在“凡使,不计多少,用腊水细研”中,“腊水”之义为()
1156、
在“用腊水细研尽,重重飞过”中,“重重”之义为()
1157、
在“用细茶脚汤煮之”中,“细茶”之义为()
1158、
在“煮之一伏时了”中,“一伏时”是指()
1159、
在“用净铁铛一口”中,“铛”之读音为()
1160、
在“取出,又可研一万匝”中,“匝”之义为()
1161、
在“蒸出暴干”中,“暴”之义为()
1162、
在“投新汲水冲之”中,“新汲水”之义为()
1163、
在“于中沸一二千度了”中,“度”之义为()
1164、
在“用铜刀刮上黄黑硬节皮一重了”中,“一重”之义为()
1165、
在“用东流水并黑豆浸五六夜”中,“东流水”之义为()
1166、
在“枳壳则取辛苦……要尘久年深者为上”中,“尘”之义为()
1167、
在“取东流水三两斗,盛阁于盆上”中,“阁”之义为()
1168、
在“于文武火中炮令皴坼”中,“皴坼”之义为()
1169、
在“臣强于主,国祚渐危”中,“国祚”之义为()
1170、
在“先正尝曰:医无定体,应变而施”中,“先正”具体是指()
1171、
在“纵倍黄芪,黄芪,气药也,为性缓,亦随当归所引”中“纵倍”之义为()
1172、
在“举隅而反,触类而推”中,“举隅”之义为()
1173、
在“举隅而反,触类而推”中,“反”之义为()
1174、
在“香附之气平而寒…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中“彻”之义为()
1175、
在“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中“司”之义为()
1176、
在“盖妇人以血用事,气行则无疾”中“用事”之义为()
1177、
在“大凡病则气滞而馁”中“馁”之义为()
1178、
在“当归是血家气药,以辛升运行为用,以温和燠煦为功”中“燠煦”之义为()
1179、
在“吾国药物学之精细,所以异乎西人之专论物质,而无投不利者,其精髓在是”中,“精髓”之义为()
1180、
在“此则泥于迹象,太嫌呆板,去神化二字瞠乎远矣”中“神化”之义为()
1181、
在“去神化二字瞠乎远矣”中“瞠”之义为()
1182、
汉字的形体演变经历了()
1183、
以下哪个是象形字()
1184、
以下哪个是指事字()
1185、
以下哪个是会意字()
1186、
以下哪个是形声字()
1187、
以下哪组是古今字关系()
1188、
以下哪组是通假字关系()
1189、
以下哪组是正体、异体字关系()
1190、
以下哪个不是象形字()
1191、
“常谨遇之”中“遇”的意思是()
1192、
“视见垣一方人”中的“垣”意思是()
1193、
“国中治禳过于众事”中的“治”意思是()
1194、
“不可曲止也”中的“曲”意思是()
1195、
“目眩然而不瞚”中的“瞚”意思是()
1196、
“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中的“厉”意思是()
1197、
“过邯郸,闻贵妇人”中的“贵”意思是()
1198、
“应便拔针,病亦行差”中的“应”意思是()
1199、
“佗舍去,妇稍小差”中的“稍”意思是()
1200、
“佗遂下手,所患寻差”中的“寻”意思是()
1201、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中的“信”意思是()
1202、
“成与之,已故到谯”中的“故”意思是()
1203、
“因上着粉”中的“因”意思是()
1204、
“以是为率”中的“率”意思是()
1205、
“饥寒不赡”中的“赡”意思是()
1206、
“事官鞅掌”中的“鞅掌”意思是()
1207、
“致灾速祸”中的“速”意思是()
1208、
“且诸医所治垂愈”中的“垂”意思是()
1209、
“吾能移之,使病在末”中的“末”意思是()
1210、
“翁不怿,居月余,皆毙”中的“怿”意思是()
1211、
“术盛行而身隐约”中的“隐约”意思是()
1212、
]"益闻道德性命之说"中的"益"意思是()
1213、
"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中的"鲜"意思是()
1214、
"尽去而旧学,非是也"意在强调()
1215、
"尽得其学以归"中的"以"意思是()
1216、
"又当消息而用之"中的"消息"意思是()
1217、
“翁诊之,脉大无伦”中的“伦”意思是()
1218、
“与人交,一以三纲五纪为去就”中的“三纲五纪”是()
1219、
“然翁讲学行事之大方”中的“大方”是()
1220、
“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中的“直谅多闻之益友”出自()
1221、
“则余窃多江民莹”中的“多”意思是()
1222、
“遗季公民璞书日”中的“遗”意思是()
1223、
“季子游困而归”中的“季子”指()
1224、
以下各句不含有意动用法的是()
1225、
以下各句不含有名词作状语的句子是()
1226、
以下各句不属于被动句的是()
1227、
以下各句不含有宾语前置句的是()
1228、
以下各句不含通假字的句子是()
1229、
以下各句中的“为”不含动词义的是()
1230、
以下各句中的“以”字不含介词义的是()
1231、
以下不含有典故的是()
1232、
以下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是()
1233、
下列各句中的“以为”或"以……为“不含”“认为”义的是()
1234、
下列各句中不含有使动用法的句子是()
1235、
下列各句中的“卒”不含有“最终”、“结束”义的是()
1236、
下列各句中不含异体字的是()
1237、
下列各句中的"药"不属于名词的是()
1238、
下列各句中的"病"不含动词义的是()
1239、
下列各句中不含“死”的婉言的是()
1240、
以下不是出自于儒家经典的是()
1241、
以下不含通假字的句子是()
1242、
以下各句中的“适”不含“刚刚”、“正巧”义的是()
1243、
以下不含有医方的句子是()
1244、
“汉兴,改秦之败”中“败”意思是()
1245、
“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中“孝武”为()
1246、
“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中“条”意思是()
1247、
“今删其要,以备篇籍”中“删”意思是()
1248、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中“原”意思是()
1249、
“七十子丧而大义乖”中“大义”意思是()
1250、
“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中“府”是()
1251、
“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中“思过半”意思是()
1252、
“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中“赍”意思是()
1253、
“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句中的前置宾语是()
1254、
“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意思是()
1255、
“资亭育以尽年”中“亭”、的意思是()
1256、
“而五味或爽,时味甘辛之节”中的“或”意思是()
1257、
“摭陶氏之乖违”中的“摭”意思是()
1258、
“窃以动植形生,因方舛性”中的“方”意思是()
1259、
“中外交侵,形神分战”中的“中外”指()
1260、
“范金揉木,逐欲之道方滋”中的“范”意思是()
1261、
“饮食伺衅,成肠胃之眚”中的“衅”的意思是()
1262、
“渐固膏肓,期于夭折”的“期”的意思是()
1263、
“梁陶宏景雅好摄生”中“雅”的意思是()
1264、
“丹青绮焕,备庶物之形容”中“形容”的意思是()
1265、
“俾厥土宇,用能康宁”中“土宇”意思是()
1266、
“洎周之王,亦有冢卿”中“王”意思是()
1267、
“岁终稽考而制其食”中“制其食”意思是()
1268、
“夫圣人之德,又何加于此乎”中“加”意思是()
1269、
“载祀绵远”意思是()
1270、
“简编亏替”的意思是()
1271、
“永言笔削,未暇尸之”中“尸”意思是()
1272、
“便繁台阁二十余载”中“便繁”意思是()
1273、
“遭逢有道,遂蹑亨衢”中“亨衢”意思是()
1274、
“不诬方将,请俟来哲”中“不诬方将”谓()
1275、
“今并味精英,钤其要妙”中“并味”意思是()
1276、
“岁在执徐月之哉生明者也”中“岁在执徐”属于()
1277、
“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者”中“赢劣”的意思是()
1278、
“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意在强调()
1279、
“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中“趣”的意思是()
1280、
“岁月既淹,袭以成弊”中“淹”的意思是()
1281、
“洎雷公请问其道”中“洎”的意思是()
1282、
“王泽不流,则奸生于下”中“流”的意思是()
1283、
“故谨医砭以救民”中“谨”的意思是()
1284、
“洪惟我后,勤哀兆庶”中的“洪”的意思是()
1285、
“迪帝轩之遗烈,祗文母之慈训”中的“迪”的意思是()
1286、
“增古今之救验,刊日相之破漏”中“刊”的意思是()
1287、
“窍而达中,刻题于侧”中“窍”的意思是()
1288、
“肇颁四方,景式万代”中“景式”的意思是()
1289、
“窍而达中,刻题于侧”中“题”的意思是()
1290、
“亦仅仅晨星耳中”中的“晨星”喻()
1291、
“碔玉莫剖,朱紫相倾”中的“朱紫相倾”比喻意思是()
1292、
“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是比喻《本草纲目》一书()
1293、
“李君用心嘉惠何勤哉”中的“嘉惠”意思是()
1294、
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土产形状也此句中“正、详”分别是()
1295、
“继而绎之久”中“绎”的意思是()
1296、
“藏府治内,经络治外”中的“治”意思是()
1297、
“反复更秋,稍得其绪”可译为()
1298、
“知必有阚余之谬而随议其后者”中的“阚”意思是()
1299、
“并是书且弁髦置之者”中“弁髦置之”谓()
1300、
“因敢忘陋效颦,勉图蚊负”中“蚊负”比喻()
1301、
“及乎近代诸家,尤不过顺文敷演”中“敷演”意思是()
1302、
“阴阳既立,三才位矣”中“位”意思是()
1303、
“《难经》出自《内经》,而仅得其什一”中“什一”是()
1304、
“固非敢弄斧班门,然不屑沿街持钵”中的“不屑沿街持钵”意思是()
1305、
"不拾以图,其精莫聚"中"拾"意思是()
1306、
"垂不朽之仁慈,开生民之寿域"中"垂"意思是()
1307、
"时大明天启四年,岁次甲子黄钟之吉"中"黄钟"属于()
1308、
“昔欧阳子暴利几绝,乞药于牛医;李防御治嗽得官,传方于下走”此句说明作者对走方医的态度是()
1309、
“今之游权门、食厚奉者”中“食”意思是()
1310、
“俨然踞高座、侈功德矣”中“侈”意思是()
1311、
“败草毒剂,悉日仙遗”中“遗”意思是()
1312、
“部居别白,都成一编”中“部”意思是()
1313、
“顾其方,旁涉元禁,琐及游戏”中“旁”意思是()
1314、
“抗志以希古人”中“希”意思是()
1315、
“亡如世鲜知十之才士”中“如”意思是()
1316、
句中“以”与“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中“以”义相同的是()
1317、
句中“于”与"未有甚于温病者矣中“于”用法相同的是()
1318、
“且惧世之未信之也,藏诸笥者久之”中“诸”意思是()
1319、
“咸知溯原《灵》《素》,问道长沙”中“问道长沙”谓()
1320、
“子云其人必当旦暮遇之”中“旦暮”意思是()
1321、
“穷源竟委,作为是书”中“穷源竟委”意思是()
1322、
“世俗乐其浅近,相与宗之,而生民之祸亟矣”中“亟”意思是()
1323、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中的“于”意思是()
1324、
“君王众庶,尽欲全角”中的“庶”意思是()
1325、
“留淫日深,着于骨髓,心私虑之”中的“私”的意思是()
1326、
“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中的“绝”意思是()
1327、
“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中“经”意思是()
1328、
“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中的“欺”意思是()
1329、
“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中的“诬”意思是()
1330、
“思虑销其精神”中的“销”的意思是()
1331、
在“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中,“可”的意思是()
1332、
“以”作介词使用的句子是()
1333、
“是以君子知形须神而立”中“须”意思是()
1334、
“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中“一切”的意思是()
1335、
“不测之渊起于汀滢”中的“汀滢”意思是()
1336、
“若令服食终日,则肉飞骨腾”中的“肉飞骨腾”喻()
1337、
“用力役体,汲汲短乏者”中的“汲汲”形容()
1338、
“素雪堕于上,玄冰结于下”中的“玄”意思是()
1339、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中的“艺能”意思是()
1340、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中的“生命”指()
1341、
“欲得澄神内视”中的“内视”此谓()
1342、
“夫壹人向隅,满堂不乐”中的“向隅”文中义指()
1343、
“表实者里必虚,里实者表必虚,经实者络必虚,络实者经必虚”言()
1344、
“今予著此吐汗下三法之诠”中的“诠”意思是()
1345、
“《内经》散论诸病,非一状也”中的“散”意思是()
1346、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中的“一言”意思是()
1347、
与“张长沙医如汤武之师,无非王道”中的“王道”相对的是()
1348、
“华元化医如庖丁解牛,挥刃而肯綮无碍”中的“肯綮”指()
1349、
以下为唐代诗人杜甫名号的是()
1350、
以下比喻"没有目标地多用药物而效果不佳"的词语是()
1351、
“余虽不敏,公不以为无似”中的“敏”意思是()
1352、
“若孑孑然离群而独立”中的“孑孑然”意思是()
1353、
“酬接之繁,不暇雍容”中的“雍容”形容()
1354、
“士俗坐无竹耳”中的“坐”意思是()
1355、
“而家之东偏,隙地仅半亩”中的“仅”意思是()
1356、
“于是日使僮奴壅且沃之,以须其盛”中的“须”意思是()
1357、
“挺然百余,其密如箦”中的“箦”指()
1358、
“阴阳者,造化之枢纽”中的“造化”意思是()
1359、
“如其拂而戾焉”中的“戾”意思是()
1360、
“后以裁成天地之道”中的“后”意思是()
1361、
“夫何喜怒哀乐,心思嗜欲之汩于中”中的“汩”意思是()
1362、
“昧真中之有假,执似是而实非”中的主语是()
1363、
“几见圯桥杰竖”中的“竖”意思是()
1364、
“然而尤有不易者,则正在知医一节耳”中的“知医”意思是()
1365、
“伯牙常有也,而钟期不常有;夷吾常有也,而鲍叔不常有”在文中喻指()
1366、
“有性急者遭迟病.更医而致杂投”中的“杂投”意思是()
1367、
“有性缓者遭急病,濡滞而成难挽”中的“濡滞”意思是()
1368、
“有素不相识,遇延辨证,病家既不识医,则倏赵倏钱,医家莫肯任怨,则惟芩惟梗”中的“惟芩惟梗”意思是(
1369、
“坐失机宜,谁之咎乎”中的“咎”意思是()
1370、
“天道不几顿乎”中的“顿”意思是()
1371、
“其内伤生冷成滞下者,并可从虐而比例矣”中的“比例”意思是()
1372、
“盖肺金主气,而治节行焉”中的“治节”意思是()
1373、
“顾夏虫而却笑”中的“却”意思是()
1374、
“无火而能令百体皆温,无水而能令五脏皆润”中的“百体”意思是()
1375、
“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焉”中的“定分”喻指()
1376、
“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
1377、
在“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
1378、
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中,”
1379、
“红紫色,郑卫音”中的“郑卫音”是指称()
1380、
“取法上,得慈航”中的“慈航”是()
1381、
“于是始悟血之复来,由于寒凉速之也”中的“速”意思是()
1382、
“于瓷盆中盛,其瓶盛得三升以来”中的“以来”意思是()
1383、
“旋旋添白矾于中”中的“旋旋”意思是()
1384、
“隐士采人酒斝,骚人餐其落英”中的“隐士”是指()
1385、
“大率汤剂气势完壮,力与丸散倍蓰”中的“倍蓰"”意思是()
1386、
“一旦用汤,妄生疑讶”中的“疑讶”意思是()
1387、
“本宜备录,以锓板力绌删之”中的“锓”意思是()
1388、
所注排抉隐奥,多所发明"中的"抉"意思是()
1389、
"不一二日,肿消痘现,则极顺之症也"中的"则"意思是()
1390、
"夙披古籍,仰企前修"中的"前修"意思是()
1391、
以下不属于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1392、
以下不含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句子是()
1393、
以下“惟”不属于范围副词的是()
1394、
下列没有形容词词尾的是()
1395、
下列词不能替换“第以人心积习既久”中“第”的是()
1396、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1397、
下列句中没有名词作动词的是()
1398、
下列句中没有使动用法的是()
1399、
下列句中没有意动用法的是()
1400、
下列句中的“所以”不表原因的是()
1401、
下列句中没有名词作状语的是()
1402、
以下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句子是()
1403、
以下不能替换“辨专车之骨,必俟鲁儒”中“俟”的是()
1404、
以下不含语首助词(发语词)的是()
1405、
以下不能替换“沉痼之疾,乌能起废”中“乌”的是()
1406、
下列句中的“益”不是“增加”义的是()
1407、
以下不含有实词活用现象的是()
1408、
下列句中不含有异体字的是()
1409、
以下"然"用法不同的是()
1410、
以下不是出自《周易》的是()
1411、
下列句中"之"不作代词或助词的是()
1412、
下列句中不含有通假字或古今字的是()
1413、
以下“惟”用法不同的是()
1414、
以下不属于旁人之情的是()
1415、
以下注音不正确的是()
1416、
下列句中不含有使动词的是()
1417、
下列句中不含有死的委婉语的是()
1418、
在《与薛寿鱼书》中作者提到的理学家不是宋人的有()
1419、
在《医学源流》中作者没有肯定的医家有()
1420、
以下不含“法度、标准”义的是()
1421、
以下不含“古代度量单位”的是()
1422、
以下不含“名词作动词”的是()
1423、
以下哪个“方”不表“医方”()
1424、
以下不含“通假字”的是()
1425、
下列句中哪个“凡”字含义与其它不同()
1426、
下列句中“今”字含义与其它不同的是()
1427、
以下句中哪一个“率”与其它句中的“率”含义不同()
1428、
下列句中哪一个“庶”与其它各句不同()
1429、
下列各句中“少”不读“shào”的是()
1430、
下列句中的“中”不读“zhòng”的是()
1431、
以下不属“目录学著作”的()
1432、
以下哪个“是”的含义与其它不同()
1433、
以下对“国家征赋,单日易知”中“单日易知”不正确的是()
1434、
以下不含偏义复词的是()
1435、
以下哪个"书"不是"著作"之义()
1436、
以下哪个与"胶柱鼓瑟"含义不同()
1437、
以下不含否定词的是()
1438、
以下不正确的是()
1439、
扁鹊受业的老师是()
1440、
朱丹溪学医的老师是()
1441、
钱乙学医的老师是()
1442、
不能以起之()
1443、
佗脉之日()
1444、
去本而末是务()
1445、
“当世以布衣称作者”中的“布衣”意思是()
1446、
“母郑安人以暴疾终”中的“安人”意思是()
1447、
“而缙绅学士争愿从游”中的“缙绅”意思是()
1448、
“其于国事,则尤倦倦”中的“倦倦”意思是()
1449、
“泱泱乎大观”中的“泱泱”意思是()
1450、
“藉藉称名家”中的“藉藉”意思是()
1451、
“卒不起”中的“不起”意思是()
1452、
“恶用乎黄发”中的“黄发”意思是()
1453、
“谓父母遗体何”中的“遗体”意思是()
1454、
“因疾抽簪”中的“抽簪”意思是()
1455、
“就乡人席坦受书”中的“席坦”意思是()
1456、
“迷于道趣”中的“道趣”意思是()
1457、
“久服去三虫”中的“去”意思是()
1458、
“何忍无急去药”中的“去”意思是()
1459、
“无何离去”中的“去”的意思是()
1460、
“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中的“以”意思是()
1461、
“何以言太子可生也”中的“以”意思是()
1462、
“曾不可以告咳婴儿”中的“以”意思是()
1463、
“修祠事”中的“修”意思是()
1464、
“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中的“修”意思是()
1465、
“孳孳务修业”中的“修”意思是()
1466、
“人纲不闲”中的“闲”意思是()
1467、
“况臣糠”中的“糠”意思是()
1468、
“更旌瑰俊”中的“瑰俊”意思是()
1469、
“望见桓侯而退走”中的“走”意思是()
1470、
“流涕长潸”中的“涕”意思是()
1471、
“窃闻高义之日久矣”中的“闻”意思是()
1472、
“止宿交接”中的“止宿”意思是()
1473、
“诸老宿莫能持难”中的“老宿”意思是()
1474、
“载归家,中宿死”中的“中宿”意思是()
1475、
“仁人之言,其利溥哉”语出()
1476、
“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语出()
1477、
“至于一语一默,一出一处”语出()
1478、
“执志箕山,犹当容之”是有关()
1479、
“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是有关()
1480、
“曾父烹豕以存教”是有关()
1481、
“并收蒿艾”中的“蒿艾”喻()
1482、
“无令泥滓久浊清流”中的“泥滓”喻()
1483、
“鸟兽为群”中的“鸟兽”喻()
1484、
“又撰……《玄晏春秋》”作者是()
1485、
“所著书有《伤寒论指微》五卷”作者是()
1486、
“而著《格致余论》……诸书”作者是()
1487、
“为方博达,不名一师,所治种种皆通”是指()
1488、
“凡有关于伦理者,尤谆谆训诲,使人奋迅感慨激励之不暇”是指()
1489、
“史称其风声气节,足以激贪而厉俗”是指()
1490、
“唯季若汪中丞”中的“中丞”指()
1491、
“民璞补县诸生”中的“诸生”指()
1492、
“浙有司下遏粜令”中的“有司”指()
1493、
“相彼梁木”中的“梁木”喻()
1494、
“遂辐凑于道”中的“辐凑”喻()
1495、
“陛下披榛采兰”中的“采兰”喻()
1496、
“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中的“敦逼”的人指的是()
1497、
“沛相陈珪举孝廉”中的“举孝廉”推举的是()
1498、
“神宗皇帝召见褒谕”“召见”的人是()
1499、
“唯季若汪中丞”中的“汪中丞”是()
1500、
“母郑安人以暴疾终”、中的“郑安人”是()
<<
1
2
3
4
>>
最新试卷
医古文(综合练习)
《丹溪翁传》
文意理解
古代文化知识
医俗亭记
赠贾斯诚序
诸医论-吕复
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
医古文重点句子语译
《难经五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