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答案
首页
所有题库
找答案
APP下载
手机号登录
首页
所有题库
职称医古文考试
文选
文选
更新时间:
类别:职称医古文考试
501、
在“能会精神于相与之际”中,“相与”之义为()
502、
在“不倾信于临事,不足以尽其所长”中,“倾信”之义为()
503、
在"能会精神于相与之际"中,"会"之义为()
504、
在"烛幽隐于玄冥之间者"中,"烛"之义为()
505、
在"烛幽隐于玄冥之间者"中,"玄冥"之义为()
506、
在"斯足谓之真医,而可以当性命之任矣"中,"当"之义为()
507、
在"斗而铸兵"中,"兵"之义为()
508、
在"唯是皮质之难窥"中,"皮质"之义为()
509、
在"心口之难辨"中,"心口"之义为()
510、
在"几见圮桥杰竖"中,"竖"之义为()
511、
在"守中者无言"中,"守中"之义为()
512、
在“子之所慎,斋战疾”中,“斋”之义为()
513、
在“怀玉者不衒”中,“怀玉”之义为()
514、
在“仓卒之间,何所趋赖”中,“趋赖”之义为()
515、
在“凡吾侪同有性命之虑者”中,“侪”之义为()
516、
在“凡吾侪同有性命之虑者,其毋忽于是焉”中,“其”之义为()
517、
在“此所以相知之难,自古苦之,诚不足为今日怪”中,“怪”之义为()
518、
在“尝读《内经》至《方盛衰论》,而殿之曰:’不失人情”’中,“殿”之义为()
519、
在“未曾不瞿然起”中,“瞿然”之义为()
520、
在“喟然叹轩歧之人人深也”中,“喟然”之义为()
521、
在“夫不失人情,医家所甚亟,然戛戛乎难之矣”中,“戛戛”之义为()
522、
在“动静各有欣厌,饮食各有爱憎”中,“欣”之义为()
523、
在“性好吉者危言见非”中,“危言”之义为()
524、
在“未信者忠告难行,善疑者深言则忌”中,“善”之义为()
525、
在“善疑者深言则忌”中,“深言”之义为()
526、
在“贱者焦劳不适,怀抱可知”中,“怀抱”之义为()
527、
在“贱者焦劳不适”中,“焦”之义为()
528、
在“有良言甫信,谬说更新”中,“更”之义为()
529、
以下喻“徒劳无效,无济于事”的是()
530、
在“有境遇不偶,营求未遂,深情牵挂,良药难医”中,“深情”之义为()
531、
在“有境遇不偶,营求未遂”中,“偶”之义为()
532、
在“有最畏出奇,惟求稳当”中,“奇”之义为()
533、
在“有参术沾唇惧补,心先痞塞”中,“痞塞”之义为()
534、
在“硝黄入口畏攻,神即飘扬”中,“飘扬”之义为()
535、
在“有讳疾不言”中,“讳”之义为()
536、
在“有性急者遭迟病,更医而致杂投”中,“杂投”之义为()
537、
在“且如气口脉盛,则知伤食”中“且如”之义为()
538、
在“不知自古神圣,未有舍望闻问而独凭一脉者”中,“自”之义为()
539、
在“或兴无本之言,而医理何曾梦见”中,“兴”之义为()
540、
在“或操是非之柄,同我者是之,异己者非之”中,“柄”之义为()
541、
在“或尊贵执言难抗”中,“执言”之义为()
542、
在“或密戚偏见难回”中,“密戚”之义为()
543、
在“又若荐医,动关生死。有意气之私厚而荐者”中“意气”之义为()
544、
在“甚至薰莸不辨”中,“薰莸”为比喻医生的()
545、
在“妄肆品评”中,“品评”之义为()
546、
在“或结纳亲知,或修好僮仆”中,“结纳”之义为()
547、
以下哪个含有“表面上好听而实际上虚伪的话”之意()
548、
以下哪个谓迷惑人之义()
549、
以下哪个表惊惧之言()
550、
以下哪个是善以言辞取媚于人的花言巧语之人()
551、
以下哪个是曲意奉迎之人()
552、
在“或结纳亲知”中,“亲知”之义为()
553、
在“或密戚偏见难回”中,“回”之义为()
554、
在“有望闻问切,漫不关心,枳朴归芩,到手便摄。妄谓人愚我明,人生我熟。此孟浪之流也”中,“孟浪”之义
555、
在“阳若同心,阴为浸润”中“阴”之义为()
556、
在“阳若同心,阴为浸润”中“阳”之义为()
557、
在“如病在危疑,良医难必”中,“必”之义为()
558、
在“如病在危疑,良医难必,极其详慎,犹冀回春”中,“回春”之义为()
559、
在“且如气口脉盛,则知伤食”中,“且”之义为()
560、
在“若辈贪功,妄轻投剂”中,“轻”之义为()
561、
在“嫁谤自文”中,“文”之义为()
562、
“嫁谤自文”的意思是()
563、
在“此贪悻之流也”中“贪俸”之义为()
564、
喻“知音难得”的成语典故是()
565、
比喻正确的意见被不正确的意见所淹没而不能取效的成语典故是()
566、
在“有素不相识遇延辨证”中,“遇”之义为()
567、
在“或修好僮仆”中,“修”之义为()
568、
在“燥之与湿,有霄壤之别”中,“霄壤”之义为()
569、
在“水流湿,火就燥,各从其类,此胜彼负,两不相谋”中,“谋”之义为()
570、
在“秋月天气肃而燥胜”中,“肃”之义为()
571、
在“而千古之大疑始一抉也”中,“抉”之义为()
572、
在“秋月天气肃而燥胜,斯草木黄落”中,“斯”之义为()
573、
在“然则,秋燥可无论乎”中,“然则”之义为()
574、
在“新秋月华露湛,星润渊澄”中,“湛”之义为()
575、
在“天香遍野,万宝垂实”中,“天香”之义为()
576、
在“春不沉,夏不弦,秋不数,冬不墻,是谓四塞”中,“四塞”之义为()
577、
在“俟二分二至以后,始转而从本令之王气”中,“王气”之义为()
578、
在“乃为平人之顺脉也”中,“平人”是指()
579、
在“使在人之脉,方春即以弦应,方夏即以数应,躁促所加,不三时而岁度终矣”中,“加”之义为()
580、
在“若不病之人,新秋而脉滞微数,乃天真之脉也”中,“天真”是指()
581、
在“凉已反温,失时之序,天道不几顿乎”中,“顿”之义为()
582、
在“然新秋之凉,方以却暑也”中,“却”之义为()
583、
在“其内伤生冷成滞下者,并可从疟而比例矣”中,“比例”之义为()
584、
在“夫干之为害,非遽赤地千里也”中,“赤地”之义为()
585、
在“有干于外而皮肤皴揭者”中,“皴揭”之义为()
586、
在“有干于津液而荣卫气衰、肉烁而皮著于骨者”中,“烁”之义为()
587、
在“燥之所胜,亦云熯矣”中,“熯”之义为()
588、
在“盖肺金主气,而治节行焉”中,"治节"之义为()
589、
以下只有哪句中的"惟"作"由于"解()
590、
在"若病起于秋而伤其燥,金受火刑,化刚为柔"中,"刑"之义为()
591、
在"金受火刑,化刚为柔,方圆且随型埴"中,"型"之义为()
592、
在"欲仍清肃之旧,可得耶"中,"仍"之义为()
593、
在"《经》谓’咳不止而出白血者死"中,"白血"之义为()
594、
在“试观草木菁英可掬”中,“菁英”之义为()
595、
在“试观草木菁英可掬”中,“掬”之义为()
596、
在“燥气先伤上焦华盖”中,“华盖”是指()
597、
在“诸气喷郁,皆属于肺”中,“喷郁”之义为()
598、
在“今一论之,而燥病之机,了无余义矣”中,“了”之义为()
599、
在“左胠肋痛,不能转侧”中,“胠”是指()
600、
在“此《内经》治燥淫之旨,可赞一辞者”中,“赞”之义为()
601、
在“斯言妄也。何则?”中,“何则”之义为()
602、
在“何以四十以后饮食奉养如昔,而日且就衰”中,“就”之义为()
603、
在“其老而眊,眊而死”中,“眊”之义为()
604、
在“顾夏虫而却笑,以为是物之生死何其促也”中,“顾”之义为()
605、
在“屏思虑可以无死乎”中,“屏”之义为()
606、
在“顾夏虫而却笑”中,“却”之义为()
607、
在“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中,“定分”之义为()
608、
在“视之不见,求之不得,附于气血之内,宰乎气血之先”中,“宰”之义为()
609、
在“故终身无病者,待元气自尽而死,此所谓终其天年也”中,“天年”之义为()
610、
在“五脏有五脏之真精,此元气之分体者也”中,“分体”之义为()
611、
在“若元气不伤,虽病甚不死;元气或伤,虽病轻亦死。而其中又有辨焉”中“辨”之义为()
612、
以下可以代替“斯言妄也。何则”中“则”的是()
613、
在《与薛寿鱼书》的开头有“谈何容易”一语,其中“何容”之义为()
614、
在“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中,“若”之义为()
615、
在“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中,“悁悁”之义为()
616、
在“子之大夫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中,“大父”是指()
617、
在“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中,“弈”之义是()
618、
在“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中,“射”是指()
619、
在“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仆方思辑其梗概”中,“梗概”主要是指()
620、
在“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中,“永”之义为()
621、
在“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中,“不意”之义为()
622、
在“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中,“墓志”之义为()
623、
在“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中,“躬行”之义为()
624、
在“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中,"怀"之义为()
625、
在“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中,“素位”之义为()
626、
在"阳明勋业烂然"中,“烂然”之义为()
627、
在“阳明勋业烂然,胡世宁笑其多一讲学“中,多之义为()A.不少B.多了C.只是D.称赞
628、
在“然而,文恭,相公也”中,”相公"之义为()
629、
在"布衣挟相公以自尊"中,"挟"之义为()
630、
在"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中,"传"之义为()
631、
在"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中,"转"之义为()
632、
在"貌袭之,道艺两失"中,"袭"之义为()
633、
在“丹溪出,罕与俦“中,”之义为()
634、
在“四大家,声名噪”中,“噪”之义为()
635、
“诊脉法,濒湖昂”中,“昂”之义为()
636、
在“数子者,各一长,揆诸古,亦荒唐”中,“揆”原义为()
637、
在"惟韻伯,能宪章"中,"宪章"之义为()
638、
"齐王侍医遂病,自练五石服之"中,"练"之义为()
639、
在"遂谓意曰:不肖有病,幸诊遂也"中,"不肖"之义为()
640、
在“参其人动静与息相应”中,“息”之义为()
641、
在“夫悍药人中,则邪气辟矣”中,“辟”之义为()
642、
在"臣意即诊之,告曰:公病中热"中,"中热"之义为()
643、
在"悍药人中,则邪气辟矣,而宛气愈深"中,"宛"之义为()
644、
以下哪个与“扁鹊虽言若是,然必审诊”中“审”之义无关()
645、
在“因先子捐馆忧恼”中,“先子”是指()
646、
在“以大通圆三粒下之,大下数行”中,“行”之义为()
647、
在“大下数行,一夕而去,予常痛恨”中,“痛恨”之义为()
648、
在“《经》云:’无故而瘖,脉不至,不治自已’。谓气暴逆也,气复则已。审如是,虽不服药亦可”中,“审”
649、
在“乃以衽席及荐阙其中,听其自下焉”中,“阙”之义为()
650、
在“浃旬病益甚”中,“浃旬”之义为()
651、
在“呻吟亘昼夜”中,“亘”之义为()
652、
在“药下咽,觉所苦者自上下,凡一再行,意泠然”中,“意泠然”之义为()
653、
在“时朱彦修氏客城中”中,“客”之义为()
654、
以下哪个不是"越日遂进粥,渐愈"中"越日"之义()
655、
在“伤于饱,其流为积”中,“流”之义为()
656、
在“此由平素与人接言多”中,“接言”之义为()
657、
在“夫滞下之病,谓宜去其旧而新是图,而我顾投以参、术、陈皮、芍药十贴,安得不日以剧”中,“顾”之义为
658、
在“故先补完胃气之伤,而后去其积,则一旦霍然矣”中,“一旦霍然”之义为()
659、
在"众乃敛衽而服"中,"敛衽"是提起衣襟夹在腰带间,表示()
660、
在“床头置茗碗”中,“茗”之义为()
661、
在“一夕尽数瓯”中,“瓯”之义为()
662、
在“复泻下,委顿”中,“委顿”之义为()
663、
在“朝夕坐冰盘间,或饮冷香薷汤,自负清暑凉剂”中,“负”之义为()
664、
在“黄连苦茗,曩不辍口”中,“曩”之义为()
665、
在“又病室孕时,喘逆不眠,用逍遥散立安”中,“室”之义为()
666、
在“闻之善赠人者以言,其永矢而勿谖者亦以言”中,“矢”之义为()
667、
在“其永矢而勿谖者亦以言”中,“谖”之义为()
668、
在“窃以识明德云尔”中,“明德”之义为()
669、
在“以为热毒已深,噬脐不及”中,“噬脐”之义为()
670、
在“此友遂敛手不治,以为热毒已深,噬脐不及”中,“敛手”之义为()
671、
在“子南晨诣,愠形于色,咎以轻用河车,而盛称此友先识,初不言曾服凉药”中,“初”之义为()
672、
在“沈自讼日……”中,“讼”之义为()
673、
在“今只河车一物,岂遂为厉如是”中,“厉”之义为()
674、
在“初不言曾服凉药,且欲责效于师”中,“责”之义为()
675、
在“遂不复致辨”中,“致辨”之义为()
676、
在“其家咸以为怪,然以为系铃解铃,姑听之”中,“系铃解铃”之义为()
677、
在“何前之温补如鼓应桴”中,“如鼓应桴”之义为()
678、
在“今人胸中每持一胜算”中,“胜算”之义为()
679、
在“于是始悟血之复来,由于寒凉速之也”中,“速”之义为()
680、
在“安得主人、病人一一精通医理,而不为鼓簧动摇哉”中,“鼓簧”之义为()
681、
在“静思其故,从前纷纷之病,同一邪也,均为三病,次第缠绵耳”中,“均”之义为()
682、
在“倘不稍为戢除一二”中,“戢”之义为()
683、
在“后于屋下掘一坑,可深五寸”中,“可”之义为()
684、
在“旋旋添白矾于瓶内,下火逼令药汁干”中,“逼”之义为()
685、
在“大率汤剂气势完壮,力与丸、散倍蓰”中,“倍蓰”之义为()
686、
在“煮散者一啜不过三五钱极矣,比功较力,岂敌汤势”中,“敌”之义为()
687、
在“医无定体,应变而施”中,“定体”之义为()
688、
在“古方能使各遂其性”中,“遂”之义为()
689、
在“或薄古法为疏,盍思之”中,“盍”之义为()
690、
在“周密则风寒暑湿无如之何,故终天年而无道者也”中,“道”之义为()
691、
在“言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中,“阴翳”之义为()
692、
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中,“阳光”之义为()
693、
在“思方智极,理尽辞穷”中,“方”之义为()
694、
在“人之死者岂谓命,不谓方士愚昧而杀之耶”中,“方士”是指()
695、
在“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中,“菀”之义为()
696、
在“血菀于上,使人薄厥”中,“薄厥”之义为()
697、
在“其气有升而无降,使人依薄上下而厥逆矣”中,“依薄”之义为()
698、
在“仓卒遘疾”中,“遘”之义为()
699、
在“一旦用汤,妄生疑讶”中,“疑讶”之义为()
700、
在“又昔人常将药者,多作煮散法”中“将”之义为()
701、
在“分三服。自馀利汤欲少水而多取数,各依方下别法”中“自馀”之义为()
702、
在“凡古今病名率多不同,缓急寻检,常致疑阻”中“缓急”之义为()
703、
在“肤胀、鼓胀、肠覃、石癜率为水气”中“率”之义为()
704、
在“今则遍寻诸家,有增损不同者,各显注于方下,庶后人用之,左右逢其源也”中“左右逢源”之义为()
705、
在“今则改其诠次,庶几历然易晓”中“历然”之义为()
706、
在“四肘节气为病,虚实冷热为患,故与丈夫同也”中“丈夫”之义为()
707、
在“今则各仍旧文,更不普加改定”中“仍”之义为()
708、
在“悉从简径明白”中“径”之义为()
709、
在“乡居僻处及暮夜叵测迎医不给者”中“叵”之义为()
710、
在“迎医不给者”中“给”之义为()
711、
在“遵生君子,预知调摄,可避疾迓寿”中“迓”之义为()
712、
在“即非古人原文,故多不著其名氏,非掠美也,谅之”中“掠美”之义为()
713、
在“以故体裁无定,亦欲改从画一,而多事仓卒未能也”中“画一”之义为()
714、
在“论中主治诸方,隶别门者注明见某门字样”中“隶”之义为()
715、
在“本宜备录,以锓板力绌删之”中“锓”之义为()
716、
在“五卷四诊,……今附《医碥》之末,颇多改窜,与旧本歧出,当以今刻为定”中“歧出”之义为()
717、
以下哪个与“伤寒邪气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中之“渍”义无关()
718、
以下哪个与“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中之“荡涤”义无关()
719、
在“热淫于内,以苦发之”中,“淫”之义为()
720、
在“热气内传,攻之不可,则迎而夺之”中“夺”之意为()
721、
在“以柴胡为君,黄芩为臣,以成彻热发表之剂”中,“彻”之义为()
722、
在“表邪未已,迤逦内传”中,“迤逦”之义为()
723、
在“火少则生气,火壮则食气”中,“食”之义为()
724、
在"虚火不归其部而失血亡阳者,亦纳气而归封蛰之本矣"中"封蛰之本"是指()
725、
在"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中,"攘"之义为()
726、
在"气卫血营,并行而不悖"中,"悖"之义为()
727、
在"温覆令一时许,漐漐微似有汗"中,"漐漐"之音义为()
728、
在"漐漐微似有汗"中,"似"之义为()
729、
在"不可令如水流离"中,"流离"之义为()
730、
在“鬼魅恶气、时行瘴疠等证”中,“时行”之义为()
731、
在“全见五绝之候,此为本实先拨”中,“拨”之义为()
732、
在“以犀角解其毒,白术、白蜜匡其正”中,“匡”之义为()
733、
在“冰取以补所亡之卷,理或然也”中,“或然”之义为()
734、
在“然每篇之下,必注全元起本第几字,犹可考见其旧第”中,后一“第”之义为()
735、
在“所注排抉隐奥,多所发明”中,“抉”之义为()
736、
在“无火者,不必去水,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中,“阴翳”之义为()
737、
在“其书采摭繁富”中,“摭”之义为()
738、
在“视缪希雍之馀派,虚实不问,但谈石膏之功”中,“馀派”之义为()
739、
在“张介宾虽似涉乎语怪”中,“语怪”之义为()
740、
在“之璜既校刊江瓘《名医类案》,病其尚有未备”中,“病”之义为()
741、
在“古事为瓘书所遗者,亦间为补苴”中,“补苴”之义为()
742、
在“网罗繁富,细大不捐”中“捐”之义为()
743、
以下各词语的训释,只有哪个不正确()
744、
以下哪个不是“国家征赋,单日易知”中,“易知”的意思()
745、
以下除……之外,各句中的“书”都是“文字”之义()
746、
以下除……之外,都可作为“孟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中“孟浪”的释义()
747、
在“可否相约同人,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中,“期”之义为()
748、
在“其间贤者不待言,其不肖者,若何因其世业而安心服其药”中,“不肖”之义为()
749、
在“聊记以质博学之君子”中,“聊”之义为()
750、
在“聊记以质博学之君子”中,“质”之义为()
751、
在“遍身皆肿,头面如斗。诸医束手,延默庵诊之”中,“束手”之义为()
752、
在“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中,“肩舆”之义为()
753、
在“见病者以手擘目”中,“擘”之义为()
754、
在“不一二日,肿消痘现,则极顺之症也”中,“则”之义为()
755、
在“余初读《灵》《素》诸书,觉其经义深,脉理错杂,每若望洋意沮”中,“望洋”之喻义为()
756、
在“每若望洋意沮”中,“沮”之义为()
757、
在“有所疑,则镇日苦思”中,“镇”之义为()
758、
在“盖肾气败也,危期当不越宿”中,“危期”之义为()
759、
在“讵日未昃而气绝矣”中,“讵”之义为()
760、
在“讵日未昃而气绝矣”中,“昃”之义为()
761、
在“惟按心脉独坚,湿痰阻气”中,“心脉”之义为()
762、
在“时周脑后生细疮,累累若贯珠”中,“累累”之义为()
763、
在“据此,则凭脉决证,似乎如响斯应矣”中,“如响斯应”的喻义为()
764、
在“时周脑后生细疮,累累若贯珠。余曰:君以此无所若,一旦勃发,为害非浅。”中“以”之义为()
765、
在“余有戚某过余斋,形色困惫,询知患咳经月”中.“经月”之义为()
766、
在“诊其脉至而不定,如火薪然”中,“然”之义为()
767、
在“日已而沉,行急而咳亦甚,因之气塞脉乱,乃有此象欤”中,“乃”之义为()
768、
在“然惟于此,而不敢自信矣”中,“唯”之义为()
769、
在“干戈未靖,乡村尚淹”中,“靖”之义为()
770、
在“未挹上池之水”中,“挹”之义为()
771、
在“空悬先天之图”中,“空”之义为()
772、
在“爱我者见而讶之,忌我者闻而议之”中,“议”之义为()
773、
在“然而非萧敌鲁之明医,讵能知病”中,“讵”之义为()
774、
在“比羊叔子之馈药,要不酖人”(上)中,“酖”之义为()
775、
在“寄诸远道,偶同段翳之缄封”中,“缄封”之义为()
776、
在“夙披古籍,仰企前修”中,“前修”之义为()
777、
在“味过于辛,精神乃央”中,“央”之义为()
778、
以下哪个与“汗出偏沮,使人偏枯”中“沮”之义无关()
779、
在“久久偏枯,半身不遂”中,“随”之义为()
780、
在“澍案:王本并注是也”中,“案”之义为()
781、
在“林校正谓《太素》三字与此经不同,而注意大异”中“注意”之义为()
782、
在“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中,“施”之义为()
783、
在“大筋緛短,小筋弛长”中,“短”之义为()
784、
在“盖痿跛之病,皆由筋骨解弛”中,“解弛”之义为()
785、
在“凡一字有分别义,悉有一义之通转而得”中,“通转”之义为()
786、
在“王如字释之,非经恉也”中,“恉”之义为()
787、
在“是易、施、弛古通之证”中,“通”之义为()
788、
在“木敷者,其叶发”中,“敷”之义为()
789、
在“木敷者,其叶发”中,“发”之义为()
790、
在“当属刊误”中,“刊误”之义为()
791、
在“於是两眼为赘所绳中,“绳”之义为()
792、
在“狄梁公性闲医药”中,“闲”之义为()
793、
在“其父母洎亲属叩颡祈请,即辇千绢置于坐侧”中,“辇”之义为()
794、
在“针气已达病处乎?病人颌之”中,“颌”之义为()
795、
在“医以用药多此比”中,“比”之义为()
796、
在“思天下匹夫妇有不被其泽者”中,“被”之义为()
797、
在“果被召,见馆于葆真宫”中,“馆”之义为()
798、
在“目疾果如先生言已愈矣,未审痈毒能不发否”中,“审”之义为()
799、
在“被发及地,搏膺而踊”中,“膺”的意义是()
800、
在“公梦疾为二竖子”中,“二竖子”的意义是()
801、
在“攻之不可,达之不及”中,“达”的意义是()
802、
在“召桑田巫,示而杀之”中,“示”的意义是()
803、
在“将食,张,如厕”中,“如”的意义是()
804、
在“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中,“负”的意义是()
805、
在“国之大臣,荣其宠禄,任其大节”中,“大节”的意义是()
806、
在“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中,“淫声”的意义是()
807、
在“公疾病,求医于秦”中,“疾病”可译为()
808、
在“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中,“若我何”可译为()
809、
在“厚为之礼而归之”中,“为之礼”可译为()
810、
在“良臣将死,天命不佑”中,“良臣”的解释除哪项外都不正确()
811、
在“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中,“琴瑟”指()
812、
在“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中,“慆堙心耳”的修辞手法是()
813、
在“风淫末疾,雨淫腹疾”中,“末”意指()
814、
在“主相晋国,于今八年”中,“相”的意义是()
815、
在“于文,皿虫为盅”中,“文”的意义是()
816、
在“今君至于淫以生疾,将不能图恤社稷”中,“图恤”意为()
817、
在“主不能御,吾是以云也”中,“御”的意义是()
818、
在“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中,“从”的意义是()
819、
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中,“真”的意义是()
820、
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中,“苛疾”指()
821、
在“从之则治,逆之则乱”中,“治”的意义是()
822、
在“反顺为逆,是谓内格”中,“格”的意义是()
823、
在“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中,作者运用两个比喻,是为了说明()
824、
在“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作者的语气是()
825、
在“凡治病必察其下”中,“下”的意义是()
826、
在"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中,"至德"此指()
827、
在"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中,"适"的意义是()
828、
"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这句话说明病人要()
829、
在"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中,"许"的意义是()
830、
在"五脏者,中之守也"中,"中"的意义是()
831、
在"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中,"终日"的意义是()
832、
在“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中,这里“门户”是指()
833、
在“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中,“视深”的结构是()
834、
在“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中,“夺”的意义是()
835、
在“转摇不能,肾将惫矣”中,“惫”的意义是()
836、
在“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中,“偻附”意为()
837、
在“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中,“振掉”意为()
838、
在“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中,“居”的意义是()
839、
在“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中,“主”的意义是()
840、
在“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中,“雠”的意义是()
841、
在“疾病疕疡者,亦皆乐就请求药”中,“疾病疕疡”指()
842、
在“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中,“诣”的意义是()
843、
在“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中,“直”的意义是()
844、
在“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中,“度”的意义是()
845、
在“清,蚩妄人也”中,“蚩妄”意为()
846、
在“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中,“妻子”意为()
847、
在“其餽遗清者,相属于户”中,除哪项外,都不是“遗”的读音()
848、
在“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中,“赊”的意义是()
849、
在“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中,除哪项外都是“五谷”的含义()
850、
在“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中,除哪项外,都是“五菜”的含义()
851、
在“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而毒药则以之攻邪”中,“毒药”的意义是()
852、
在“故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中,“甘草、人参”此处意为()
853、
在“古人好服食者,必有奇疾”中,“服食”的意义是()
854、
在“古人好服食者,必有奇疾”中,“奇”的意义是()
855、
在“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中,“也”的用法是()
856、
在“病之为患也,小则耗精,大则伤命,隐然一敌国也”中,“隐然”的意义是()
857、
在“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中,“要”的意义是()
858、
在“刘子闲居,有负薪之忧”中,“闲居”的意义是()
859、
在“刘子闲居,有负薪之忧”中,“负薪之忧”语出()
860、
在“刘子闲居,有负薪之忧”中,“负薪之忧”意为()
861、
在“食精良弗知其旨”中,“旨”的意义是()
862、
在“血气交沴,炀然焚如”中,“交”的意义是()
863、
在“血气交渗,炀然焚如”中,“诊”的读音是()
864、
在“乃今我里有方士沦迹于医,厉者造焉而美肥”中,“沦迹”意为()
865、
在“厉者造焉而美肥,辄者造焉而善驰”中,“辄”的意义是()
866、
在“矧常病也,将子诣诸”中,“矧”的读音是()
867、
在“矧常病也,将子诣诸”中,“将”的读音是()
868、
在“矧常病也,将子诣诸”中,“诸”的意义是()
869、
在“予然之,之医所”中,第二个“之”字的用法是()
870、
在“切脉观色聆声,参合而后言日”中,“聆”的意义是()
871、
在“踞炉而坐,火燎其裳”中,“踞”的意义是()
872、
在“踞炉而坐,火燎其裳”中,“裳”的意义是()
873、
在“臭之不察,何以鼻为”中,“臭”的意义是()
874、
在“今火帛之臭亦烈矣,而尔顽若不知”中,“顽若”的意义是()
875、
在“而尔顽若不知,遽俾火毒烬裳及衣”中,“遽”的意义是()
876、
在“我受命为子之鼻,今二十又二冬”中,“冬”的意义是()
877、
在“兰茝椒桂,其气苾芳”中,“兰茝椒桂”泛指()
878、
在“槁莸腐鲍,风腥气恶”中,“腐鲍”指()
879、
在“子足不妄履而山不遇毒者,皆我之得职也”中,“得职”的意义是()
880、
在“外铄内郁,壅我鼻观”中,“观”的读音是()
881、
在“壅我鼻观,遂至火燎切肤”中,“切”的意义是()
882、
在“顺阴燮阳,无所败伤”中,“燮”的意义是()
883、
在“无所败伤,宁有不闻馨香乎”中,“馨”的读音是()
884、
在“古之志士,至于耄老”中,“耄老”属于()
885、
在“大雪皴肌,而炉不暇近”中,“皴”的读音是()
886、
在“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中,“雪”的意义是:()
887、
在“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中,“非其说”的正常语序是:()
888、
在“首面与身形也,属骨连筋,同血合于气耳”中,“属”与“连”属于:()
889、
在“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中,“一时”与“同时”的词义:()
890、
在“木之阴阳,尚有坚脆”中,此处“阴阳”用的是二字的:()
891、
在“坚者不入,脆者皮弛”中,“皮弛”二字是:()
892、
在“至其交节,而缺斤斧焉”中,“斤斧”二字是:()
893、
在“久暴大旱,则脆木薄皮者,枝条汁少而叶萎”中,“暴”的用法与下面哪个句子中“暴”字用法同:()
894、
在“则刚脆之木,枝折杌伤”中,“杌”的读音是:()
895、
《灵枢》三则的第三则,少俞举五种树木在不同的气候受到伤害,是为了说明:()
896、
在“帝叹息称善”中,“叹息”意为:()
897、
郭玉说:“医之为言意也”,是为了说明:()
898、
在“其为疗也,有四难焉”中,“其”的意义是:()
899、
在“针石之间,毫芒即乖”中,“毫芒即乖”是为了说明:()
900、
在“臣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中,“且犹”属于:()
901、
在“年老卒官”中,“卒官”属于:()
902、
在“必志虑渊微,机颖明发”中,“机颖”属于()
903、
在“火官司令,烁金于炉”中,“炉”在此指:()
904、
在“是之谓恶阻”中,“恶”的读音是()
905、
在“见久于其业者,则瞀瞀焉从之”中,“之”指的是:()
906、
在“人问其故,则日是记《礼》者云尔也。其可乎哉”中,“其”的用法与下面哪句相同:()
907、
在“余尝与修《元史》,考其故实”中,“与修”的意义是:()
908、
在“见士之行义于乡能济人之急者”中,“后置定语”是:()
909、
在“或谓死丧疾病之相救助,固乡党朋友之事”中,“乡党”意为:()
910、
在“闻有斯人之风者,犹复为兴慕焉”中,“斯人”指:()
911、
在“近仆自淮南携累而东归也”中,“仆”指的是:()
912、
在“呻吟咿嘤,僵卧满室”中,“僵卧”属于:()
913、
作者用“仆有惭心,而子才无倦色”,说明“何子才”:()
914、
下列句中“以”为动词的是:()
915、
在“余以子贞家素贫,固非常有德于子才”中,“非常”意为:()
916、
在“彼碌碌者固无足诮矣”中,“足”字的用法与下列哪句中的“足”字用法相当:()
917、
在“自仲景以来,发明其书者,不可以数计”中,“发明”意为:()
918、
在“岂求之而不得之欤?将相循习而不求欤?”中,“将”的意义是:()
919、
在“余虽不敏,僭请陈之”中,“僭”的意义是:()
920、
在“夫伤于寒,有即病者焉,有不即病者焉”中,“于”的意义是:()
921、
在“其所受之原,则不殊也”中,“原”的意义是:()
922、
在"后人乃不归咎于己见之未至,而归咎于立法之大贤,可谓溺井怨伯益,失火怨燧人矣"中,作者的言外之意是
923、
在"夫惟立言垂训之士有形乎著述之间,其碌碌者当趦趄犹预之余,得不靡然从令,争先快睹,而趋简略之地乎?
924、
在"仲景立法,天下后世之权衡"中,"权衡"的意义是:()
925、
在"脉理精微,其体难辨"中,"体"的意义是:()
926、
"在心易了,指下难明",意在说明:()
927、
"谓沉为伏,则方治永乖;以缓为迟,则危殆立至",意在说明:()
928、
在"况有数候俱见,异病同脉者乎"中,"候"的意义是:()
929、
在"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中,"为"相当于()
930、
“故伤寒有承气之戒,呕哕发下焦之问”,意在说明:()
931、
作者认为“遂令未学,昧于原本,互滋偏见”的原因是:()
932、
在“滞固绝振起之望,良有以也”中,“以”在此是:()
933、
在“声色证候,靡不赅备”中,“靡”的意义是:()
934、
据本文,哪个不是“菊花”别名:()
935、
据本文,没有“菊谱”的是()
936、
在“中有细子,亦可捺种”中,“捺种”指:()
937、
“烧灰撒地中,能死蛙黾”,其说出自:()
938、
作者说“真菊延龄,野菊泄人。正如黄精益寿,钩吻杀人之意”,意在说明:()
939、
“叶枯不落,花槁不零”,“落”与“零”属于:()
940、
“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属于:()
941、
“宜乎前贤比之君子”,属于:()
942、
在“菊之贵重如此,是岂群芳可伍哉”中,“伍”的意义是:()
943、
作者引用“钟会《菊有五美赞》”,意为:()
944、
在“夫医道所兴,其来久矣”中,“其”的意义是:()
945、
在“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中,“咨访”是:()
946、
在“参之天地,验之人物”中,“参之”之后省略的是:()
947、
在“施世者多,亦不能尽记其本末”中,“本末”意为:()
948、
在“病动必死,终如其言”中,“终如其言”说明:()
949、
在“仲宣犹不言”中,课文注文云:“一本作信”,“一本”意为:()
950、
在“华佗性恶矜技,终以戮死”中,“以”可译为:()
951、
“其论遐远,然称述多,而切事少,有不编次”,说明皇甫谧认为《内经》一书:()
952、
作者引用《易》曰:“观其所聚,而天地之情事见矣”,意在强调:()
953、
作者认为“圣贤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是为了:()
954、
在“若必精要,俟其闲暇”中,“其”指:()
955、
在“李时珍,字东璧,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中,“孝友”之义为()
956、
在“幼以神仙自命”中,“命”之义为()
957、
在“三试于乡,不售”中,“不售”之义为()
958、
在“富顺王嬖庶孽”中,“庶孽”之义为()
959、
在“欲废适子”中,“适子”之义为()
960、
在“一岁告归,著《本草纲目》”中,“告归”之义为()
961、
在“轩辕师岐伯,遵伯高”中,“师”之义为()
962、
在“年七十六,预定死期,为遗表”中,“遗表”之义为()
963、
在“幼苦赢疾,长成钝椎”中,“钝椎”之义为()
964、
在“惟耽嗜典籍,奋切编摩”中,“编摩”之义为()
965、
在“纂述诸家,心殚厘定”中,“厘”之义为()
966、
在“三菘,日用之蔬,罔克灼其质名”中,“灼”之义为()
967、
在“酸浆、苦胆,草、菜重出,掌氏之不审”中,“审”之义为()
968、
在“複者芟,缺者补”中,“芟”之义为()
969、
“潦水”是指()
970、
在“方物土苴”中,“方物”之义为()
971、
“土苴”是泥土和草芥,此处用以比喻()
972、
在“方物土苴,而稗官不载”中,“稗官”之义为()
973、
在“上自坟典”中,“坟典”之义为()
974、
在“下至稗记”中,“稗记”之义为()
975、
在“凡有攸关,靡不收掇”中,“攸关”之义为()
976、
在“虽命医书,实赅物理”中,“赅”之义为()
977、
在“虽命医书,实赅物理”中,“物理”之义为()
978、
在“特诏儒臣,补著成昭代之典”中,“昭代”之义为()
979、
在“余儿时闻先生轶事,孝友、饶隐德”中,“饶”之义为()
980、
在“乐道遗荣”中,“遗”之义为()
981、
在“遐以媲之?景纯通明”中,“媲”之义为()
982、
在“天子访海内名医”中,“海内”之义为()
983、
在“先生奏疾不可治”中,“奏”之义为()
984、
在“上以中贵人有疾”中,“中贵人”是指()
985、
在“乃率其子燨载楄柎以行”中,“楄柎”指()
986、
在“天子惋惜之,赐帑金”中,“帑金”之义为()
987、
在“命燨扶榇以归”中,“榇”之义为()
988、
在“两蒙圣天子蒲轮之征”中,“蒲轮”之义为()
989、
在“巡抚司道到门速驾”中,“速”之义为()
990、
在“以为希世之荣”中,“希世”之义为()
991、
在“与先生有抚尘之好”中,“抚尘”喻义为()
992、
在“以垂医鑑而活苍生”中,“医鑑”之义为()
993、
在“仓猝不可得”中,“仓猝”之义为()
994、
在“家本望族”中,“望族”之义为()
995、
在“其用药也,神施鬼设”中,“神”、“鬼”是名词作状语,意在用来表示()
996、
在“诸岐黄家目憆心骇”中,“岐黄家”是指()
997、
在“诸岐黄家目憆心骇”中,“憆”之义为()
998、
在“帖帖砻服”中,“詟服”之义为()
999、
在“再饮以汤,竟跃然起”中,“跃然”之义为()
1000、
在“再饮以汤,竟跃然起。唶日”中,“嗜”之义为()
<<
1
2
3
4
>>
最新试卷
医古文(综合练习)
《丹溪翁传》
文意理解
古代文化知识
医俗亭记
赠贾斯诚序
诸医论-吕复
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
医古文重点句子语译
《难经五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