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王昌龄《送魏二》三、四两句抒情的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这两首诗虽然都是送别诗,但在思想感情上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1)运用想象手法言情(或虚写)。作者没有直接写自己对友人的相思之情,而是从友人着笔,想象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因思念自己而难以成眠的情景,从而表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及惜别之情。

(2)王昌龄的诗前两句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深秋时节、秋风秋雨渲染了与朋友离别之时的悲凉氛围,(1分)后两句通过想象写别后友人生活情景表达离别的伤感,整首诗的感情都是悲伤的(1分);李颀的诗前三联也通过“离歌”“微霜”“鸿雁”“砧声”等意象表达了离别的伤感,(1分)诗的尾联表达了对魏万的真诚劝勉,变低沉伤感而为雄健开朗。(意思对即可)(2分)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②,三谢不能餐。

[注]①雕胡:即“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作美餐。②漂母:据《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年轻时穷困,曾受一个漂洗丝絮的老妈妈(漂母)的一饭之恩。

第二联上下两句中最富含蕴味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尾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小题1】分别是。“苦”和“寒”。“苦”不仅指劳动的辛苦,还指心中的悲苦。“寒”既是形容舂米声音的凄凉,也是推想邻女身上的寒冷。(秋收季节,本来应该是欢乐的。可是在繁重赋税压迫下的农民竟没有一点欢笑。农民白天收割,晚上还要舂米)

【小题2】诗人被荀媪诚恳的款待深深感动,因无法报答、受之有愧而再三推辞、不忍享用的思想心情。 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 


解析:

赏析《凤凰涅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凤凰涅槃》是《女神》中的浪漫主义代表作,也是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诗篇。《凤凰涅槃》正是一首时代的颂歌。诗人把祖国比喻成凤凰。“凤凰”,我国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吉祥之物。题中的“涅檠”,不是寂灭,而是新生,是经过剧痛和死亡之后的新生;含有永生不死之意。长诗由一个“小序’’和四章组成,结构缜密完整,可以说是戏剧化的诗或诗化的戏剧(有人称《凤凰涅槃》为诗剧)。


解析:

考查对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赏析能力,要深刻理解作品主旨,体会其艺术特色。

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有许多通过梦境来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暗示情节主题的场景描写,请复述其中的一个梦境,并简要说明这个梦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暗示情节主题的梦境,有第五回贾宝玉在侄媳妃秦可卿华丽的卧室中所作的那场太虚幻境的绮梦,通过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总写了全文,暗示了人物命运,还有十三回,秦氏将死,临终的时候,向凤姐儿托梦,所说的预言,起到揭示全书主旨的作用。

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的梦境有:贾宝玉梦遇甄宝玉,表现了宝玉乖张、痴迷的个性;林黛玉梦见被父亲接回家中,许配他人,表现了林黛玉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担忧,和对自己的命运无可奈何的悲哀。


解析:

考查对作品构思的故事情节机构思技巧的掌握。要熟读原文,把握主要信息,深刻理解作品主题。

简述孙策用什么方法向袁术借兵马?他开始草创江东基业的过程里最主要的助手有哪 几个?

答:

孙策在父亲死后投奔袁术,虽然屡立战功,袁术也很喜爱他,但他无法忍受袁术的倨傲。他与朱治、吕范等人商议,用父亲孙坚所留的传国玉玺作为抵押,以母舅吴景有难,向袁术借雄兵数千。孙策带领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回来途中遇见交情甚密的周瑜,周瑜向孙策推荐了江东“二张”即张昭和张纮。这些人帮助孙策打败刘繇,扩充了兵力,迅速占领了江东。 


解析:

考查对作品构思的主要故事情节的掌握。要熟读原文,把握主要信息,深刻理解作品构思。

结合《白光》全文,请你谈谈对“白光”的作用的理解。

“白光”在结构上,作为情节线索构建全篇,白光一直在__着陈士成的思维和行动,直至他出城门,投水而死;白光的象征意义正暗示了文章的主旨,疯人的恍惚感觉中追寻着穷途末路中的一丝“白光”样的希望,升官发财的__像白光一样使追逐者为之疯狂。这就是作者所要抨击的罪恶的科举制度。

曹禺说:“周朴园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这句话该怎么理解?是说他没有一点是非观念,以坏为好吗?(5分) (《雷雨》)

周朴园并非没有一点是非观念,而是说他严格运用地主资产阶级的观念来衡量自己,比如说,妻子必须绝对服从丈夫,叫你吃药就吃药;为了门当户对,可以对曾经心爱的人绝情;工人必须好好工作,不得动辄罢工;子女必须绝对服从父亲;金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等等,只要这样做了,大家都是好人,自己自然是个典范,无可挑剔。而实际上,这样的人就成了暴君、魔鬼。

试分析哈姆雷特的个性特点。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形象之一。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着极其鲜明的特点。他以“人”为中心的观点去看待和赞美自然,给人以崇高的评价。他认为人生应该充满活力和创作,反对士兵对他的忠诚是出于“尽忠”的封建观念,要求朋友和他平等交往,还以平等的观念对待爱情。他为父报仇也不是出于父仇子报的封建观念,而是把它和铲除封建社会罪恶,“重整乾坤”的任务结合起来。这一切都说明,哈姆雷特虽有着王子的身份,其思想观念却表现为一个新人。不过,由于他的出生、经历,以及接受新思想、形成新观念的独特途径,使他的思想危机较一般人文主义者都严重。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

夜泊闻雁

黄景仁

独夜沙头泊,依人雁几行。

匆匆玉关至,随我至衡阳。

汝到衡阳落,关山我更长。

凄然对江水,霜月不胜凉。

【注】黄景仁,清代诗人。此诗写于1769年,赴湖南道中作。

13.“雁”是诗中出现的重要意象,作者为何要刻意选取这个意象呢?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4.诗中的哪个词语,直接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情绪?试做简要分析。 (4分)

答:

13.(4分)。理由之一:雁的“依人”,给了孤独的“我”一些精神上的慰藉(2分);理由之二:以“雁”之依人,写我的失落、孤独、凄冷(2分)。

14.(4分)。直接表达作者主观情绪的词语是“凄然”(1分)。“独”、“凉”也有主观情绪的宣泄,但依然有写实的成分(1分)。在饱受世态炎凉、独孤之后,对仕途、友情等有了更深的理解,“闻雁”惊心,凄然顿至。(2分)[bc4b21f2919db033.gif]w.w.w.k.s.5.u.c.o.m


解析:

采取雁这个意象促进画面的生成,“雁”形象的事物烘托愁苦、孤独的氛围。此诗中“自古逢秋悲寂寥”,仲则在刻画“秋月”时,选择“霜”、 “雁”、“秋风”等意象来烘托,表达的不仅是愁苦、孤独,而是人生的幻灭感、绝望感。

古诗文阅读题

(09年江苏卷)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 江 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⑴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⑵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⑶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解析:

这首词创作时代较耳熟能详的“怒民冲冠”词略早,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全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作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珠翠”,妇女佩带的首饰,这里指代宫女。“珠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第二段由“到而今”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的景象强烈对比。“铁蹄满效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表示今日“靖康耻,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重新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乐观必胜的精神与信念洋溢字里行间。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纵观全题:题目考点实实在在,考查难度适中适度。

【标签】诗歌鉴赏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