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5题。
悠然亭记
[明] 归有光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馀年,归始僦居①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遭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南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②。入闽、越之隩阻③,兹山何啻泰山之礨石④?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陡、草木之缗⑤,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
(选自《明清散文》)
注释:①僦(jiù)居:租房。②两海:这里指糸海与南海。③隩(ào)阻:深险难行之地。④礨(lěi)石:大石。⑤缗(mín):在这里指杂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去县三十里 去:距离、相距
B.不独一时之所适 适:适意、舒适
C.而中无留滞 中:中间、里面
D.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馀年。 朝:朝廷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旧国旧都,望之畅然 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B.①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①况见见闻闻者也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D.①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②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淀山公“悠然”的一组是
①又于屋后构小国,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②所至官多著声绩。③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④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馀年。⑤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 ⑥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叙写了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后随遇而安,建筑庭园,修建悠然亭,颇有陶渊明归隐园田的思想情趣。
B.淀山公现居的马鞍山虽然与泰山的一块大石无异。但他现在面对此山与曾经游览泰山等名山的心态,是同样悠然的。
C.淀山公有才能,做官时,多有声名和功绩;罢官后,朝廷仍然认为他可彼重用,但是他自己却已忘怀,纵情于山水之间。
D.作者借写悠然亭记,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里居、悠然自得的生活。
5.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2)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
(3)靖节不得而言之,公鸟得而言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