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娶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已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游仁不遂 遂:成功
B.曾子薄之 薄:轻视
C.鲁君疑之,谢吴起 谢:辞别
D.起易去也 去:使……离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吴起“忍”的一组是 ( )
①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已者三十余人
②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
③鲁君疑之,起杀其妻以求将
④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⑤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
⑥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A.①②③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吴起在卫国杀人后向母亲发誓自己不当上高官决不回来,逃亡到曾子处学习兵法;没多久他母亲去世,吴起没有奔丧回家,曾子因此与他绝交。
B.吴起在齐国攻打鲁国时,最终去掉了鲁国国君的疑心,成为鲁军统帅,大败齐军,但此后鲁国国君听信小人对吴起的毁谤,没有继续重用他。
C.士卒的母亲听闻吴起亲自为自己生疽疮的儿子吸吮脓汁后哭泣,是因为知道吴起这样做后,自己的儿子一定会奋不顾身地作战。
D.楚悼王死后,楚国贵族作乱,吴起用身体保护楚悼王的尸体,不幸罹难。
5.把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2)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3)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