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谢方明,陈郡阳夏人。方明随伯父吴兴太守邈在郡,孙恩寇会稽,东土诸郡皆响应,方明劝邈避之,不从,贼至被害。方明逃窜遂免。顷,孙恩重会稽,恩购求方明甚急。方明于上虞载母妹奔东阳,流离险厄,屯苦备经,而贞立之操,在约无改。元兴元年,桓玄克京邑,丹阳尹卞范之势倾朝野,欲以女嫁方明,使尚书吏部郎王腾譬说备至,方明终不回。桓玄闻赏之,即除著作佐郎,补司徒王谧主簿。尝年终,江陵县狱囚事无轻重,悉散听归家,使过正三日还到。罪应入重者有二十余人,纲纪以下,莫不疑惧。时晋陵郡故主簿弘季盛、徐寿之并随在西,固谏:“昔人虽有其事,或是记籍过言。且当今民情伪薄,不可以古义相许。”方明不纳,一时遣之。囚及父兄皆惊喜涕泣,以为就死无。至期,有重罪二人不还,方明不听讨捕。一人醉不能归,逮二日乃反;余一囚十日不至,五官[注]请见欲白讨之,方明知为囚事,使左右谢五官不须入,囚自当反。囚逡巡墟里,不能自归,乡村责之,率领将送,遂竟无逃亡者,远近咸叹服焉。遭母忧,去职,服阕,为宋台尚书吏部郎。永初三年,转会稽太守。江东民户殷盛,风俗峻刻,强弱相,奸吏蜂起,又罪及比伍,动相连坐,一人犯吏,一村废业,邑里惊扰。方明深达治体,郡县监司,不得妄出,除比伍之坐,判久系之狱。性尤爱惜,未尝有所是非,承代前人,不易其政。有必宜改者,则以渐移变,使无迹可寻。元嘉三年,卒官,年四十七。

(《宋书》)

[注]五官:官名。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顷之,孙恩重会稽 攻陷

B.以为就死无 怨恨

C.乡村责之 责怪,谴责

D.风俗峻刻,强弱相 欺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而

B.之

C.则

D.其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恩作乱时,悬赏捉拿谢方明,谢方明携家人逃亡,途中颠沛流离,备受苦难,但他能坚持自己的操守,毫不动摇。

B.权臣卞范想把女儿嫁给谢方明,派尚书吏部郎王腾前来说合,谢方明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严辞拒绝,此举深得桓玄赏识。

C.谢方明曾经让轻重狱囚都回家过年,弘季盛、徐寿之、五官等人都竭力反对,但谢方明胸有成竹,没有听从他们的劝说。

D.方明为政颇为谨慎,沿袭前人的做法,不轻易改变。但遇到必须更改的,也敢于断然否定,彻底推翻,使之不留痕迹。

4.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语句。

(1)昔人虽有其事,或是记籍过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竟无逃亡者,远近咸叹服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08:17:32 免费下载:《2010-2011学年度江苏省黄桥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阶段测试》Word试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谢方明,陈郡阳夏人。方明随伯父吴兴太守邈在郡,孙恩寇会稽,东土诸郡皆响应,方明劝邈避之,不从,贼至被害。方明逃窜遂免。顷,孙恩重会稽,恩购求方明甚急。方明于上虞载母妹奔东阳,流离险厄,屯苦备经,而贞立之操,在约无改。元兴元年,桓玄克京邑,丹阳尹卞范之势倾朝野,欲以女嫁方明,使尚书吏部郎王腾譬说备至,方明终不回。桓玄闻赏之,即除著作佐郎,补司徒王谧主簿。尝年终,江陵县狱囚事无轻重,悉散听归家,使过正三日还到。罪应入重者有二十余人,纲纪以下,莫不疑惧。时晋陵郡故主簿弘季盛、徐寿之并随在西,固谏:“昔人虽有其事,或是记籍过言。且当今民情伪薄,不可以古义相许。”方明不纳,一时遣之。囚及父兄皆惊喜涕泣,以为就死无。至期,有重罪二人不还,方明不听讨捕。一人醉不能归,逮二日乃反;余一囚十日不至,五官[注]请见欲白讨之,方明知为囚事,使左右谢五官不须入,囚自当反。囚逡巡墟里,不能自归,乡村责之,率领将送,遂竟无逃亡者,远近咸叹服焉。遭母忧,去职,服阕,为宋台尚书吏部郎。永初三年,转会稽太守。江东民户殷盛,风俗峻刻,强弱相,奸吏蜂起,又罪及比伍,动相连坐,一人犯吏,一村废业,邑里惊扰。方明深达治体,郡县监司,不得妄出,除比伍之坐,判久系之狱。性尤爱惜,未尝有所是非,承代前人,不易其政。有必宜改者,则以渐移变,使无迹可寻。元嘉三年,卒官,年四十七。

(《宋书》)

[注]五官:官名。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顷之,孙恩重会稽 攻陷

B.以为就死无 怨恨

C.乡村责之 责怪,谴责

D.风俗峻刻,强弱相 欺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而

B.之

C.则

D.其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恩作乱时,悬赏捉拿谢方明,谢方明携家人逃亡,途中颠沛流离,备受苦难,但他能坚持自己的操守,毫不动摇。

B.权臣卞范想把女儿嫁给谢方明,派尚书吏部郎王腾前来说合,谢方明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严辞拒绝,此举深得桓玄赏识。

C.谢方明曾经让轻重狱囚都回家过年,弘季盛、徐寿之、五官等人都竭力反对,但谢方明胸有成竹,没有听从他们的劝说。

D.方明为政颇为谨慎,沿袭前人的做法,不轻易改变。但遇到必须更改的,也敢于断然否定,彻底推翻,使之不留痕迹。

4.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语句。

(1)昔人虽有其事,或是记籍过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竟无逃亡者,远近咸叹服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谢方明,陈郡阳夏人。方明随伯父吴兴太守邈在郡,孙恩寇会稽,东土诸郡皆响应,方明劝邈避之,不从,贼至被害。方明逃窜遂免。

本题关键词:地方郡县制,立面照明方式,处方注明,宣明论方,照明方式,方城明楼,陈白明,陈自明,福太明牌维太明片,复方决明片;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