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甲】论语三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乙】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曾主编过《资治通鉴》。②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③迨(dài):等到。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 不亦 (2)学而不

(3) 记问不若人 (4)众兄弟成诵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用法相同的是( )

例句:人不知不愠。

A.学时习之,不亦说乎?B.默识之,学而不厌。

C.至之市,忘操之。D.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来。

3.翻译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4.(1)司马光勤学的故事生动地阐发了“勤能补拙”“天道酬勤”的道理,请再写出两个形容读书勤奋的成语

(2)司马光不仅读书勤奋,而且讲究学习方法,正如《论语》中所说,把学与思结合起来,请结合乙文,具体说一说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20:29 免费下载:《扬州市竹西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Word试卷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甲】论语三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乙】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曾主编过《资治通鉴》。②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③迨(dài):等到。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 不亦 (2)学而不

(3) 记问不若人 (4)众兄弟成诵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用法相同的是( )

例句:人不知不愠。

A.学时习之,不亦说乎?B.默识之,学而不厌。

C.至之市,忘操之。D.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来。

3.翻译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4.(1)司马光勤学的故事生动地阐发了“勤能补拙”“天道酬勤”的道理,请再写出两个形容读书勤奋的成语

(2)司马光不仅读书勤奋,而且讲究学习方法,正如《论语》中所说,把学与思结合起来,请结合乙文,具体说一说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甲】论语三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本题关键词:下鼻甲成型术,下段食管,回肠下段,子宫下段,甲下积脓,下面层,两下肢长度,下叶基底段,甲下积脓拔甲术,甲沟炎和甲下脓肿;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