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第12-14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臣之妻臣 私:

(2)朝衣冠 服: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翻译:

(2)谤讥于市朝 翻译:

14.阅读选文,请用自己的话说说齐威王纳谏的表现有哪些?(2分)

答:

12.答案:(1)偏爱  (1)穿戴

评分标准:共2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1分。

13.答案示例:(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

评分标准:共4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2分。

14.答案要点:①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提得好。

②立即下令赏谏,并根据提意见的程度设立奖赏等级。

评分标准:共2分。共2个要点,每点1分。照抄原文不得分。第②点如果答成三个具体措施,得1分,少一点不得分。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望桓侯而走 还:

(2)使人扁鹊 索: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翻译:

(2)臣是以无请也。

翻译:

14.读过此文,写出这则故事的寓意。(2分)

答:

12.(1)回转,转身(2)寻找 每个1分。

13.(1)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2)我因此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 每句2分,“好”“以为”“是以”“请”漏译一个扣1分。

14.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微杜渐。2分,正反面各1分。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节选),完成第13—15题。

①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③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⑴请广于君 广:

⑵天下缟素 缟素: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翻译:

15.根据选文,简要概括唐雎让秦王屈服的过程。(3分)

答:

13.答案:⑴扩充,扩大。

⑵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共2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1分)

14.答案:但是安陵国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因为有先生您啊。

      (共2分。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15.答案:表明立场,不愿将祖宗基业交换;就布衣之怒的结果与秦王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挺剑而起”,打算以命相搏。

      (共3分。共3点,每点1分)

阅读《范仲淹有志》,完成相关问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①常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④粥不充,日昃⑤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释】:①再适:改嫁。②朱氏:姓朱的。③世家:家世。④粥:稠粥。⑤日昃:日偏西。

12.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选文中表明范仲淹志向的句子:(2分)

13.用简要语言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3分)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共2分;只答半句0分)

13.范仲淹勤奋苦学,有志于天下。(共3分。两点各1分,语言简洁、流畅1分。)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 因:依靠。⑤ 就舍:回到馆舍。⑥ 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选自《 战国策》 )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译文:

(2)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译文:

(1)苏秦来到楚国,过了3天才见到楚王。

(2)楚国的粮食比珠玉还贵重,柴草比桂木还贵重。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天大雨,道不通,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人。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2分)

A.、天大雨 宾客大宴

B.、已失期 关山若飞

C.、上使外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D.、当立者公子扶苏 入据陈

7、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字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是( )(2分)

A.、怅恨久B.、乃记而去

C.、送杜少府任蜀川D.、跪而拾以归

8、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答:

9、结合语段文字概述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3分)

答:

6.A 

7、C

8、最根本的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最直接的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下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9、答案要点:(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郭嘉谏曹操击乌桓

曹操将击乌桓。诸将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郭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破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桓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已之有也。表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操从之。

行至易,郭嘉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趋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操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辽东。

【注释】①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郭嘉:曹操手下著名的谋士。乌桓: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文中的“胡”“夷”也指乌桓。②许:指许都,当时国都。官渡之战后,袁绍的残余势力投奔乌桓,两股势力联合起来,对曹操构成重大威胁。同时刘表和刘备在南方又蠢蠢欲动。③尚兄弟:指袁绍之子袁尚、袁熙。④蹋顿:乌桓首领。⑤觊觎(jìyú):非分的希望或企图。⑥青、冀:地名,指青州和冀州。⑦易:易县,因易水而得名。⑧单于庭:乌桓的大本营。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刘表使刘备袭许 (2)以威附 (3)尚及兄熙辽东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袁绍有恩民夷”中的“于”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贤材人远矣(《伤仲永》) B.战长勺(《曹刿论战》)

C.莫不有求王(《邹忌讽齐王纳谏》)D.箕畚运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胡恃其远,必不设备。

⑵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

12.曹操想平定北方乌桓,又担心虚国远征,带来后忧,郭嘉第一次劝谏分析指出了 ,解除了曹操的忧虑;第二次劝谏特别强调的制胜因素是“

”。(3分)

9.(3分)⑴派遣   ⑵只、仅仅    ⑶逃跑、逃往(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10.(2分)C

11.(4分)⑴胡人(乌桓)依仗自己地处僻远,必定不会做好防备。⑵(刘表)(如果)重用刘备,就担心不能控制他;(如果)不重用刘备,刘备也不会被他任用(为他效力)。(每句2分,意对即可)

12.(3分)远征乌桓可攻其不备,有可胜之机;不征乌桓贻害无穷;刘表、刘备尚未实现联合,不足以构成威胁。(2分,答出其中两点,意对即可) “兵贵神速”(“掩其不意” )(1分)

附:参考译文

曹操将要去征讨乌桓。各位将领大多担心刘表会派刘备乘机袭击许昌。郭嘉说:“主公虽然威力、声势震动天下,但胡人(乌桓)依仗自己地处僻远,必定不会做好防备,可趁着乌桓没有防备,(我军)突然袭击攻打它,定能彻底击败对方。况且袁绍对当地汉人和乌桓人都有恩德,而且袁尚兄弟还在那里。现在我们对青、冀、幽、并四州的百姓,还只是用威势使他们归附,还没有施加恩德,舍弃(这四州)而南征(刘表),那袁尚必然凭借乌桓的资助,招纳那些为旧主拼死效命的人,胡人(乌桓)一动起来,汉人胡人百姓都将响应,这会使蹋顿产生入侵的野心,实现他非分的希望,(到时候)只恐青、冀二州就不是我们所有的了。刘表知道自己的才力不足以驾驭刘备,(如果)重用刘备,就担心不能控制他;(如果)不重用刘备,刘备也不会被他任用(为他效力)。因此,即使我们倾尽全国兵力远征(乌桓),主公您也用不着担忧什么了。”曹操就听取了郭嘉的谏言。

行军到达易县时,郭嘉说:“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现在(我军)行军千里攻击敌人,行军时运输的物资很多,难以迅速得到有利的时机,况且敌方听到消息,必定有所戒备;不如留下辎重,轻装兼程进发,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曹操于是率军悄悄出了卢龙塞,直捣乌桓的大本营,大败敌军,斩杀蹋顿以及名王以下许多将领。袁尚和他的哥哥袁熙逃往辽东。

文言文阅读《管仲破厚葬》,完成8-11题(14分)

齐国厚葬,布帛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桓公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几厚葬之风矣。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③椁(guǒ):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④戮:侮辱。

8.⑴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齐国厚葬( ) ②布帛于衣裘( )

③桓公之 ( ) ④厚葬之风矣( )

⑵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则”与“布帛尽无以为蔽”句中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入无法家拂士 B.战请从

C.至无可用 D.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9.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2分)

未 几 厚 葬 之 风 休 矣。

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11.用自己的话说说厚葬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什么危害?(2分)

       

8. (1)喜欢  (2) 全,都   (3)担心  (4)停止  (4分) B  (2分)

9.  未 几/ 厚 葬 之 风/ 休 矣。(2分)

10.(1) 凡是人的行为,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2分)

(2) 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2分)

11. 布帛用尽了,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遮身的;材木用尽了,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防守的。(2分)

阅读从《陈涉世家》一文中节选的文字,完成22~25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2.选出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阳(jiă) B:陈胜 (wáng) C:当(háng) D:令(jiàn) 23.选出下面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发闾左適戍渔阳 B.为天下唱 C.固以怪之矣 D.皆指目陈胜 24.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以谏故(屡次) B.恨久之(失望) C.楚人人(可怜) D.辍耕垄上(去、往) 25.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燕雀知道鸿鹄的志向。 .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C.燕雀不知道鸿鹄的志向? D.鸿鹄的志向被燕雀发现了。

窃槽(13分)

刘基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②驾:驾驭、统摄。③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④方:酒方。⑤仕:做官。

18.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3处)。(3分)

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

1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酒家( ) (2)以鲁酒之( )

(3)而饮之( ) (4)今子以佛予(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讽刺了怎样一类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0896580392dfb3d.jpg]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