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于愈益欲降武。(《汉书•苏武传》)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①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手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日:“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②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汉书·苏武传》(节选)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副有罪,当相 (2)马畜山 (3)主背亲 (4)羝乃得归

2.下列两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1)何女为见/数日不死,匈奴为神

(2)欲此时降武/君我降,与君为兄弟

A.(1)组相同,(2)组也相同B.(1)组相同,(2)组则不同

C.(1)组不同,(2)组也不同D.(1)组不同,(2)组则相同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2)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4.第①段写面对卫律的 ,苏武不为所动,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5.第②段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苏武的形象,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1.(1)治罪(2)满(3)同“叛”,背叛(4)生育,生小羊

2.C

3.(1)白白地用自己的身体使草野肥沃,还有谁能知道这样的事情呢?(2)(于是)单于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到大窖中,与外界隔绝,不给他吃喝。

4.威逼;利诱  

5.(1)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形象地写出苏武努力吞咽旃毛的艰难动作,表现了苏武为了完成使命顽强活下来的坚强意志。

(2)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这个细节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苏武虽然历经磨难,仍时刻不忘国家使命的忠贞品格。(任选一例)

【附】译文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处死。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予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苏武比划,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的坚贞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顺着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即使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灭亡的灾祸,将从我开始了!”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与外界隔绝,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认为苏武是个神,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没有粮食,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它,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6.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组是

A: 非铦于钩戟第铩也(《过秦论》) 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B: 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 举孝廉不行(《张衡传》) C: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蜀道难〉)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D: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君困我降,与君为兄弟(《苏武传》)

6.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恐前语发,状语武 为降虏于蛮夷,何汝为见? B:会论虞常,欲此时降武 君我降,与君为兄弟 C:苏君今日降,明日复叹曰:“嗟乎,义士!……” D:知我不降明 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状语武 ②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③欲因此时降武④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B:见犯乃死,重负国 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C: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肥沃

B. 羝乳乃得归 乳:吃奶

C.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祭祀

D. 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系:关押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 何以汝为见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C.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 为降虏于蛮夷 而君幸于赵王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卫律、李陵的劝降方式不同,前者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后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也有所不同。

B. 匈奴明白了威权富贵无法征服苏武,便以摧毁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先将其关在大窖中,后又将其流放至荒无人烟的北海。

C. 李陵劝降苏武时,曾说到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苏武明知如此,还是一心守节归汉,这说明他们两人精神境界的高下是很分明的。

D. 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写了三个叛徒:一个是校尉虞常,一个是原汉将卫律,一个是故交李陵,他们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2)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7.B

8.A

9.D

10.(1)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使苏武投降。 (2)你明明知道我不会投降,想要让两国互相攻打,匈奴的灾难,从(杀死)我苏武开始了。

【解析】

7.试题分析:乳:生小羊。

8.试题分析:A项,通过;B项,表反问/成为;C项,补足音节/代词,这;D项,介词,在/介词,被。

9.试题分析:一个是副使张胜。“卫律”和苏武不构成对比。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D人物错误。

10.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使”“晓”“会”“论”“令”“祸”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肥沃

B. 羝乳乃得归 乳:吃奶

C.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祭祀

D. 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系:关押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 何以汝为见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C.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 为降虏于蛮夷 而君幸于赵王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卫律、李陵的劝降方式不同,前者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后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也有所不同。

B. 匈奴明白了威权富贵无法征服苏武,便以摧毁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先将其关在大窖中,后又将其流放至荒无人烟的北海。

C. 李陵劝降苏武时,曾说到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苏武明知如此,还是一心守节归汉,这说明他们两人精神境界的高下是很分明的。

D. 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写了三个叛徒:一个是校尉虞常,一个是原汉将卫律,一个是故交李陵,他们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2)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7.B

8.A

9.D

10.(1)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使苏武投降。 (2)你明明知道我不会投降,想要让两国互相攻打,匈奴的灾难,从(杀死)我苏武开始了。

【解析】

7.试题分析:乳:生小羊。

8 .试题分析:A项,通过;B项,表反问/成为;C项,补足音节/代词,这;D项,介词,在/介词,被。

9.试题分析:一个是副使张胜。“卫律”和苏武不构成对比。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D人物错误。

10.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使”“晓”“会”“论”“令”“祸”的翻译。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论:评论

B.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肥沃

C.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   除:殿阶

D.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系:关押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 何以汝为见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吾羞,不忍为之下

C. 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 D. 皆为陛下所成就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 卫律、李陵的劝降方式不同,一是他们与苏武关系不同,二是他们的修养与作为不同,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也就不同。

B. 匈奴明白了威权富贵无法征服苏武,便想到用摧毁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苏武的__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

C. 李陵劝降苏武时,曾说到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苏武明知如此,还是一心守节归汉,这说明他们两人的精神境界是高下分明的。

D. 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写了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校尉虞常,一个是原汉将卫律,一个是李广之孙李陵。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D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