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包括( )四个方面。
A:刚正不阿、秉公办事、实事求是、取信于民 B:勤奋踏实、一丝不苟、努力不懈、认真负责 C:正直诚信、勤勉尽责、廉洁保密、自律守法 D:严于律己、遵纪守法、自尊自爱、照章办事
证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A:刚正不阿、秉公办事、实事求是、取信于民 B:勤奋踏实、一丝不苟、努力不懈、认真负责 C:正直诚信、勤勉尽责、廉洁保密、自律守法 D:严于律己、遵纪守法、自尊自爱、照章办事
证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A:刚正不阿、秉公办事、实事求是、取信于民 B:勤奋踏实、—丝不苟、努力不懈、认真负责 C:正直诚信、勤勉尽责、廉洁保密、自律守法 D:严于律己、遵纪守法、自尊自爱、照章办事
下面语段的内容,偏离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①“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②只要勤勉不懈,就能弥补个人天赋的不足,到达理想的彼岸。③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写出了《红楼梦》。④司马迁忍辱负重十五年,笔耕不辍,完成了《史记》。⑤古希腊德摩梯尼小时口吃,发音不准,每天坚持含着石子练习朗读,五十年如一日,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⑥由此可见,一个天资有缺陷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就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⑤⑥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4分)
①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
②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①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②。君子引而不发,跃如③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
[注] ①孳孳:同“孜孜”,勤勉。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③跃如:跃跃欲试的样子。
从以上两个选段看,孔子和孟子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
①“中道而立”就是做事要不偏不倚,恰到好处。②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根据从学者才智水平的高低传授相应的知识,这种恰到好处的教育,正是中道的体现。③孟子要求教育既要启发到位又不要包办代替,这种恰到好处的指导也是中道的体现。(每点 1 分,语言表达 1 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文语意理解题,其前提是正确翻译文段和理解重要概念“中道而立”的含义。孔子和孟子教育方法虽然都体现了“中道而立”的思想,但又有所不同:孔子主张因材施教,而孟子则强调“引而不发”。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
不可 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②公孙丑说:“道是很高很好啊,(但要学它,)那就像登天那样,似乎不可能达到;何不让它 变得有希望达到从而使人每天不懈地追求它呢?” 孟子说: “高明的木匠不会因为笨拙的徒工而 改变、废弃绳墨, 羿不会因为笨拙的射手而改变拉开弓的标准。 君子(教导别人,正如教人射箭) 拉满了弓却不射出箭,只是跃跃欲试(地做示范)。君子站立在道的中间,有能力的人便会跟从 他学。”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贡问:“师与商①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②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③也?”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
【注释】①师与商:师,颛孙师,即子张。商,卜商,即子夏。②愈:胜过,强些。③孳孳:勤勉不懈的样子。④彀率:拉开弓的标准。
(1)试分别概括孔子立身行事的原则和公孙丑、孟子求“道”的观点。
(2)结合上面的选段,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中道而立”。
(1)(4分)孔子认为应该不偏不倚,做得恰到好处。(1分)公孙丑认为,“道”应该可望也可及,才能令人勤勉地追求。(1分)孟子则认为真理不能降格以求。(1分)同时认为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做到“中道而立”(1分)
(2)(5分)示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确立好行事的标准,并努力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如在教学中,教师既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激活学生思维,注重传授的方法;又不能包办代替,越俎代庖,要给学生留有消化、理解、自我体验、自主探究的余地。(5分)
解析:
略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孽孳①也?”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②。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尽心上》)
【注】①孳孳:勤勉不懈的样子。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
19.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孙丑认为真理是很高很美的,但不能远离现实,让人觉得高不可攀;否则人们就难以每日勤勉地追求真理。
B.孟子认为真理不能降格以求,不能因为追求真理的困难或目标的高远而降低标准。孟子还举了两个实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C.孟子认为善于引导的人要以身作则地激发别人追求真理的积极性,要注重传授的方法,要给人留有消化和理解的余地。
D.孟子认为君子只要站在路的中间,为别人作出榜样就可以了。有能力的人自然就会跟着去做,没有能力的人谁也没办法。
20.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中道而立”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D
20.“中道”就是中庸之道,就是无过无不及,做得恰到好处。在此,孟子很巧妙地把教育的问题与儒家的最高标准联系起来了。我们今天的学习也一样,老师不能过多地为学生包办代替,但又不能启发不到位,应做到“中庸”。
【解析】
19.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审读,按照《孟子》选段内容并结合自己积累的有关《孟子》的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选项中,D项,“站在路的中间”理解有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
试题分析:对此题的回答,需要认真读懂选文意思,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答案,注意联系“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这句话的含义加以分析即可。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参考译文】
公孙丑说:“道是很高很好啊,(但要学它,)那就像登天那样,似乎不可能达到的;何不让它变得有希望达到从而使人每天不懈地追求它呢?”
孟子说:“高明的木匠不会因为笨拙的徒工而改变、废弃绳墨,羿不会因为笨拙的射手而改变拉弓的标准。君子(教导别人,正如教人射箭,)拉满了弓却不射出箭,只是跃跃欲试(地做示范)。君子站立在道的中间,有能力的人便会跟从他学。”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关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
[注释]①孳孳:勤勉不懈的样子。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丑认为真理是很高很美的,但不能远离现实,让人觉得高不可攀;否则人们就难以每日勤勉地追求真理。
B.孟子认为真理不能降格以求,不能因为追求真理的困难或目标的高远而降低标准。孟子还举了两个实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C.孟子认为善于引导的人要以身作则地激发别人追求真理的积极性,要注重传授的方法,要给人留有消化和理解的余地。
D.孟子认为君子只要站在路的中间,为别人作出榜样就可以了。有能力的人自然就会跟着去做,没有能力的人谁也没办法。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中道而立”的理解。
(1)D“站在路的中间”理解有误。
(2)“中道”就是中庸之道,就是无过无不及,做得恰到好处。(1分)在此,孟子很巧妙地把教育的问题与儒家的最高标准联系起来了。我们今天的学习也一样,老师不能过多地为学生包办代替,但又不能启发不到位,应做到“中庸”。(2分)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