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洵訏且乐”中,“()”的意思是确实,“()”的意思是广阔。
选出加点的字选出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道阻且跻jī 河之漘chún 三百囷qūn 不死何俟sì 遄chuán死 B:桃夭yāo 灼zhuó热 其叶蓁蓁qínqín 戈戟jǐ 偕xié作 邶bèi风 C:静女其姝shū 城隅yú 踟蹰chíchú 静女其娈luán 彤tóng管有炜wěi D:赠贻yí 说yuè怿yì女美 自牧归kuì荑tí 洵xún美 雎鸠jūjiū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暗然神伤 其黄而陨 青青子衿 主观臆断 B:铿锵有声 坚如磬石 幽暗昏惑 搔首踟蹰 C:乘彼垝垣 洵美且异 如弃草芥 深思慎取 D:贻我彤管 纤纤素手 越佰度仟 窈窕淑女
对下列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辇来于秦 辇:乘辇车 B: 泣孤舟之嫠妇 泣:哭泣 C: 多谢后世人 谢:告诉 D: 洵美且异 洵:确实,的确
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守拙归园田(笨拙、愚拙) 对酒当歌(应当) B:盈盈一水间(间隔) 始适还家门(刚才) C:多谢后世人(告诉) 名余曰正则兮(取名) D:女也不爽(差错) 洵美且异(确实,的确)
翻译课文中的句子(每句4分,20分)
⑴自牧归荑,洵美且异。⑵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⑶及尔偕老,老使我怨。⑷以尔车来,以我贿迁。⑸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翻译:⑴ ⑵ ⑶ ⑷ ⑸
⑴郊外采茅草送给我,茅草确实美丽又稀奇。⑵男子的行为没有 准则,在品德上三心二意。⑶与你共同到老,老了使我产生怨恨。⑷你用你的车子来接我,我把我的嫁妆载到你家去⑸乘坐良马而驰骋,来吧,我引导作前驱带路。
无
下面这首诗的每一节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第一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不超过40字。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场景:郊外。角楼之上。
人物:一对青年男女。
镜头一:青年女子躲在角楼的一角,青年男子左顾右盼,来回走动寻找女子,时不时抓头挠发。
镜头二:
镜头三:
示例:
镜头二:青年女子从角楼现身,羞涩地送给青年男子一只彤管,青年男子抚摸彤管,爱不释手。镜头三:(两人一起到郊外)青年女子采草芽送给青年男子,两人肩并肩坐在草地上,青年男子很陶醉。
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找出细节描写,并说说细节描写在本诗中的妙处。
你如何看待小伙子对姑娘所赠的两件礼物的赞美?在小伙子心中,彤管与荑草哪个更重要?
【小题】精心选择了“搔首踟蹰”,“爱而不见”两个细节。“搔首踟蹰”,描绘出男青年抓耳挠腮、焦灼不安的情态,刻画了他憨厚朴实的性格,表现出他对姑娘的深挚情义和迷恋程度。“爱而不见”描绘出姑娘调皮逗乐的行为,突出她活泼聪慧的性格,表现出她的多情率真。这两个细节不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构成颇具戏剧性的情节,给 读者留下丰富的想像空间。
【小题】①这是借物咏人,因人赞物。小伙子对礼 物的赞美,实际上是赞美姑娘,表达的是小伙子对姑娘的真挚恋情。②照常理,彤管应比荑草贵重,但在小伙子心中荑草更贵重,这从小伙子的赞美可以看出来。小伙子对彤管只称赞它外表色泽鲜艳,对荑草则大加赞叹“洵美且异”。“洵”即诚然、实在,“异”即特别、异常。显然他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是另有所感。荑草虽极其普通,但因它是姑娘亲自从野外采来作为信物给小伙子的,寄托了姑娘的一颗真挚的心,物微而情深,因而,它已不再是一般的荑草,而成为小伙子眼中“洵美且异”的珍品。姑娘借荑草以传情,小伙子接受赠物,也就是接受了姑娘的一片深情。可见他们彼此真诚相爱,心心相映,并且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重情轻利的基础上的。所以他们的爱情也会像那初生的荑草一样,在爱的雨露滋润下繁茂起来,可以想见他们的爱情将会永远甜蜜幸福
无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我是天生的诗人
施立松
邵洵美生于豪富之家,祖父邵友濂是清廷一品大员,外祖父盛宣怀是清末首富。19 岁那年,邵洵美进入剑桥大学读书,原本学习政治经济学,因喜爱文学,转而研读英国文学。 混乱纷争的时代,邵洵美仍一味吟风颂月,追求唯美。在他眼中,艺术是自由、是奢侈、是繁荣,是灵魂在欢乐中的跃动。他写诗,要写在没格子的白纸上,字迹秀丽,行列清 晰,匀称洁净,甚至可直接付印。他的英式诗风,诗句唯美,色彩斑斓。邵洵美因此被冠以 “唯美主义诗人”的称号。但邵洵美对自己的诗作成就不太在意,只是享受读诗和作诗的乐 趣。
邵洵美向往法国的文学沙龙,他特意将书房布置成“花厅”(邵洵美对沙龙的雅称), 供朋友们聚会。他还发文呼吁:“但愿我国诸交际领袖,把麻将扑克的约会,易为文学的谈 话,则真正的文艺复兴,不难实现也。”他决定“以身试法”,培养“附庸风雅”的风尚, 自己做起“花厅先生”。当时,中国这样的“文艺客厅”少得可怜,有名气的仅上海曾朴的 “真善美”书店,北平林徽因家中的“太太客厅”。邵洵美的“花厅”是诗人、小说家、画 家聚会的场所。画家鲁少飞曾戏谑地画了一幅《文艺茶话图》,好比是20 世纪30 年代上海 文坛的集体照,上海大部分文人都在其中。
在很多人眼里,邵洵美是个十足的书呆子:重友情,轻金钱,物质财富在他眼中微不 足道,为接济朋友,甚至是不相识的文人,他也慷慨解囊。胡也频遇难后,沈从文要陪丁玲 带着新生的婴儿,回湖南老家避难,可身无分文,邵洵美得知后,立即送了一千元给丁玲, 并声明不需要还。为此,他也得了“文坛孟尝君”的雅誉。
开书店、出刊物,于邵洵美是娱人悦己的梦想。他创办了《狮吼》月刊,开其出版事 业先声。随后,他又用祖上遗产在上海静安路创办了金屋书店,号称“海上最高尚的文艺书 店”,并出版《金屋》月刊。
角色虽不断转变,但邵洵美的诗人气质、理想主义,却始终不变。转向出版业后,邵 洵美仍不改唯美趣味,办刊物不忘注重形式美。他花五万美元从德国购买最先进的全套影写 版印刷机——由个人独资购买影写版印刷机,在现代中国出版史上,邵洵美是第一人。他为 一大批朋友出书,奖掖新人,遇到贫寒尚未成名的文人不惜赔钱出书——沈从文就是一例。
新中国成立前夕,胡适为邵洵美订了两张赴台机票,但他以不忍离开家人和工厂无法 处理为由婉拒。叶公超得知后,说服海军用军舰带邵家的人与机器一道迁台,他也谢绝了。 新中国成立后,邵洵美搞出版、办书店的热情不减。不久,《人民日报》一连七天刊文批评 上海时代书局出版物中的错误,出版社被迫停止运作。后来,他因一封英文信,被以“历史 反革命”罪名逮捕审查。出狱后,他与儿子、儿媳妇挤在一间小房子里,穷得连床都卖了, 睡在地上。但他唯美初心不改,还是会用老妈子的刨花水把头发梳得油光水滑。即使贫病交 加,也照样把印有“杜甫草堂”的邮票制成书签自赏……老友施蛰存感慨:“洵美是个好人, 富而不骄,贫而不丐,即使后来也没有没落的样子。”
有人说,邵洵美是文学史上被严重低估的作家。对此,邵洵美生前早已释然。1936 年, 而立之年的邵洵美写了一首《你以为我是什么人》的诗:“你以为我是什么人?是个浪子, 是个财迷,是个书生,是个想做官的,或是不怕死的英雄?你错了,你全错了,我是个天生 的诗人。”
【相关链接】
①他爱写诗,有人评价是“柔美的迷人的春三月的天气,艳丽如一个应该赞美的艳丽 的女人”。(摘自《唯美诗人邵洵美》)
②对待抗日,邵洵美是坚决的。他积极投身抗日的洪流,在复刊的《时代》上发表《容 忍是罪恶》,呼吁“要抵抗,要革命。有革命才有进步。”他支持出版的《老舍幽默诗文集》 中就有《救国难歌》、《长期抵抗》等经典作品。他的五弟邵式军做汉奸,派人送来5000大洋,拉拢他为日本人做事,他严词拒绝。
(摘自章克标《海上才子邵洵美传》)
7.下列对文章信息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交代了邵洵美的家世以及他进入剑桥大学后转而研读英国文学的原因,表现了邵洵美对文学的热爱,引出下文对他在文学方面的追求的叙述。
B.通过与曾朴和林徽因的“文艺客厅”对比,说明邵洵美文学沙龙之雅致,表现了邵洵美希望中国有更多人热爱文学而不是玩乐的思想。
C.“在很多人眼里”“有人说”等词句表现了人们对邵洵美的看法,这也侧面证明了邵洵美是一位在文学史上被人严重低估的作家这个观点的正确性。
D.结尾引用邵洵美的诗歌能够引发人们对邵洵美这个人进行深入的思考,也用“我是个天生的诗人”照应了题目,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
8.邵洵美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9.邵洵美说“我是个天生的诗人”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7.B
8.①执着追求,②待人慷慨,③淡泊名利,④抗日爱国。(4 分,一点1分,意思相近即 可,注意题干问的是“优秀品质”。 )
9.①诗风追求唯美,被称为“唯美主义诗人”,十分享受读诗和作诗的乐趣。②开办文学沙龙,做追求风雅的人,帮助贫困的文人。③角色转变,诗人气质和理想主义,却始终不变,印刷刊物追求完美。(5 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 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7.
试题分析:这是对文本内容、手法的综合考查。B 项“通过与曾朴和林徽因的‘文艺客厅’对比,说明邵洵美文学沙龙之雅致”错误,文 中并没有使用对比手法,同时也没有以此表现花厅的雅致,只是用衬托的手法说明当时中国 文艺客厅少得可怜。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邵洵美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目要求概括“优秀品质”,本题答题区间在全文中,筛选关键事件“但邵洵美对自己的诗作成就不太在意,只是享受读诗和作诗的乐趣。”“在很多人眼里,邵洵美是个十足的书呆子:重友情,轻金钱,物质财富在他眼中微不 足道,为接济朋友,甚至是不相识的文人,他也慷慨解囊。”“角色虽不断转变,但邵洵美的诗人气质、理想主义,却始终不变。”“出狱后,他与儿子、儿媳妇挤在一间小房子里,穷得连床都卖了, 睡在地上。但他唯美初心不改,还是会用老妈子的刨花水把头发梳得油光水滑。即使贫病交 加,也照样把印有“杜甫草堂”的邮票制成书签自赏”“对待抗日,邵洵美是坚决的。他积极投身抗日的洪流”,概括形成答案。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应该集中在全文中。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9.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邵洵美说‘我是个天生的诗人’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答题关键词“我是个天生的诗人’的原因”,这句话出现在文章最后一节,答案在上文中,答题时筛选与“诗”有关的情节,加以概括形成答案。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应该集中在全文中。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答题时筛选与“诗”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邵洵美—— 一个被严重低估的文化人
李乃清
多少年过去了,在我们偏重左翼的文学坐标轴中,邵洵美一直是个模糊的存在。但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身为诗人、翻译家、出版活动家的邵洵美,确是那个年代的风云人物。
这位邵公子衣袂飘然,气度非凡,且出身名门。祖父邵友濂曾出任上海道台,外祖父盛宣怀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洋务大员,嗣外祖父李鸿章更是声名显赫的朝中第一大员。邵洵美妻子盛佩玉,乃盛宣怀的孙女。百年前的上海滩,盛家是名副其实的豪门贵邸,既有奢华生活,又有诗书传统。
邵洵美与表姐盛佩玉家丧之后偶遇相识,他偷拍了她的照片,又写了情诗,还把自己的名字也改了。本名邵云龙的他,见《诗经》中有“佩玉琼琚”,就从“洵美且都”中取二字为名,以示对盛佩玉的爱慕。1927年,邵洵美与盛佩玉在卡尔登饭店举行婚礼,盛况空前。文艺界名流郁达夫、徐志摩、刘海粟等都来祝贺。刊于《上海画报》封面“留英文学家邵洵美与盛四公子侄女佩玉女士新婚俪影”的结婚照一时成为流行上海滩的时髦。
邵洵美倾心倾力出版事业,写诗、撰文,开书店,印杂志,办印刷厂,先后出版《狮吼》、《金屋》、《新月》、《诗刊》、《时代》画报、《论语》半月刊、《人言周刊》、《万象》等十几种刊物,1938年又积极出版抗日杂志《自由谭》等,前后几十年,万贯家财基本是为建立一个理想的出版事业而耗尽的。上海沦陷期间,邵洵美坚决不写辱国汉奸文字,尚在丝丝苦闷中,寄情于小小方寸之间。1943年3月1日到4月30日,短短两个月间写下整整60篇《中国邮票讲话》,邵洵美按历史的沿革、结合中国邮政史,从大清国的第一张邮票讲到民国(战前)最后一张,每日一篇,产量之大,使人惊叹。抗战胜利后,邵洵美参加“新光邮票会”,后任荣誉顾问。在邮票展览会上欣然展出他珍藏的《红印花绿加盖》,引起邮界极大轰动。
1949年以后,邵洵美的精力基本花在翻译上.先后译出《解放了的普罗密修斯》、《家庭与世界》、《玛丽·巴顿》和《汤姆·莎耶侦探案》等文学作品。其翻译成绩主要体现在对英国浪漫主义诗剧翻译方面,他译的拜伦、雪莱、泰戈尔等人的诗作“译笔华美而熨帖,才气纵横”。
早在30年代初,邵洵美为适应《论语》半月刊的幽默特性.还风趣地运用吴侬软语翻译了美国畅销小说《碧眼儿日记》 ( Gentlemen Prefer Blondes),第一句便是:“巴黎是好得来。陶老三(Dorothy)昨日搭奴一淘到仔巴黎哉,真正好得来。法国人实头好得来。”能够体会苏州话妙趣的上海人读到这篇译文拍案叫绝。翻译家李文俊回忆:“1957、58年我当小编辑时,曾慕名向他约译过几个短篇,包括欧斯金·考德威尔的短篇小说与杰克·伦敦写的两段回忆录,也因此曾与邵先生通过几次信。光是那一手钢笔字便很遒劲俊秀,极有个性。从他当时交来的译稿看,他对原文理解准确,文笔优美,完全称得上是上乘之作。洵美先生从中译英亦有佳作。如沈从文《边城》中的精采章节《翠翠》,便曾由他与项美丽合作译出,比开国后所出的英文全译本早了许多年。”
进入新时代后,邵由名门公子脱胎换骨为“编外”翻译人员。昔日唯美轻盈的生活不复存在,且变得越来越沉重。他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关入牢中,三年饥馑的狱中生活,把他折磨成了另一个人,女儿邵绡红见到他时都快认不出了:“我最后见到的爸爸,是一个饥饿、衰弱、斑白头发、面庞紫乌、上气不接下气、瘦得只剩一把骨头的老人。只有他一眨一眨跳动的右眼才捉住我的回忆,叫我一阵阵心酸。”
据他的老友秦鹤皋回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浩劫发动了,王科一(青年翻译家,曾译有《傲慢与偏见》等外国文学作品)和我先后进了牛棚,一切行动都受监督。其后间接听到洵美曾两次病危住进了医院、大约是在l968年年初,洵美家人不知通过怎样的渠道传话告诉我和王科一,洵美渴望我和王去见他一面。王科一冒万难而去了,还带去饼干和水果各一包,我则始终未去。在雪中送炭的友谊方面.我不如王科一多矣。1 968年3月,王科一无端被戴上五顶莫须有的大帽子。王被批斗的当天深夜,在家中厨房里用煤气愤而自杀。洵美于事后闻此凶讯,为之大恸。一个月后,他也追随王于地下了,哀哉!
邵洵美曾被鲁迅讥为“富家赘婿”;施蛰存则说:“洵美是个好人,富而不骄,贫而不丐。”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邵洵美气度飘然,其祖父外祖父及嗣外祖父声名显赫,加上妻家豪门贵邸,势必使他成为那个年代的风云人物。
B.传记选材典型,详略得当。通过直接叙述和他人同忆转述的方法,真实亲切地呈现了邵洵美一生的主要业绩。
C.抗战时期,邵洵美将自己的精力转移至中国邮票的研究:抗战结束后,他展出珍藏多年的《红印花绿加盖》,引起了轰动。
D.传记再现了邵洵美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特别是现代翻译界的伟大成就,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他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E.__中,王科一和邵洵美先再进了牛棚。王科一被戴上五顶莫须有的帽子含冤自杀,接着邵洵美两次因病住进了医院。
(2)邵洵美的翻译成绩显著,其翻译的风格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
(3)为什么说邵洵美“确是那个年代的风云人物”?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分析。(6分)
。
(4)施蛰存评价邵洵美是个好人,“富而不骄,贫而不丐”。请结合邵洵美的生平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贫富与理想成就的看法。(8分)
。
11 (1) D项3分,B项2分,C项1分。(A项因果关系不是必然的,而且文中他的风云主要体现在文化成绩上;C项只是引起了邮界的轰动;E项时间不对)
(2)①措辞妥当,语言切合,才气纵横(2分)②早期的翻译作品风趣幽默,语言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2分)
③后期翻译对作品原文理解准确,文笔优美(2分)
(3)①邵洵美倾心倾力倾尽家财搞出版事业,出版刊物数十种,且时刻关注时事。(2分)②他仅用时两个月就完成了《中国邮票讲话》,内容详实;抗战后又担任了邮会的荣誉顾问,并展列了自己珍藏的邮票。(2分)③他翻译许多英文文学作品,而且将中文作品也翻译成英文,成为沟通中西文化的大使。(2分)
(4)无论贫富,都应该有对理想的追求并倾力坚守。(明确完整的表述观点2分)富有时的邵洵美将自己的理想定位为出版事业,并倾尽家财,出版刊物数十种;贫困时的邵洵美寄情于对邮票的研究,两个月内,写作文章之多,令人惊叹;失意时的邵洵美在翻译上更是倾尽全力,至死坚守着对翻译事业的热爱和追求。(结合文本内容分析4分)生活中的我们,富时可倾己所有将理想做大做强,贫时要尽己所能用勤奋将理想实现,无论贫富都要执着于追求理想,从不轻易言弃。(联系现实生活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