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有是哉,子之迂也 ②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③予之不仁也 ④夫君子之居丧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1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B:子行三军,则谁与 C: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D:有是哉,子之迂也

下列各句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过与 B:有是哉,子之迂也 C:吾道一以贯之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项是 例句: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A:有是哉,子之迀也! B:子路宿于石门 C: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庄,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下面的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加点的词全部属于名词用作动词的一组是( )

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

仪貌之庄,语言之野

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2) 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小题】C。

【小题】(1) 我正当夏天五月,披着裘衣砍柴,难道是为您拾取金子的人吗?  (2) 砍柴人说:“您是只看外表的人,哪里值得告诉您姓名!”于是离他而去,连头也不回。


解析:

【小题】①薪:名词作动词,砍柴;④语:名词作动词,告诉。②“语言”、③“金”都做一般名词。

【小题】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词语活用现象和文言特殊句式。(1)“披裘而薪”的“薪”名词活用为动词,“岂取金者哉”是一个反问句。(2)“子皮相之士也”是判断句,“何足语姓字”是反问兼感叹句。

【参考译文】

延陵季子出游,看到路上有别人遗失的金子。正值夏天五月,有一个披着裘皮大衣的打柴人(经过这里),季子对着打柴人大喊道:“把那地上的金子给我拿过来!”打柴人把镰刀丢到地上,瞪大眼睛摆着手说:“为什么您地位这样高,见识却如此卑下,您相貌生得仪表堂堂,而说话却这样粗野?我正当夏天五月,披着裘衣砍柴,难道是为您拾取金子的人吗?”季子向他道歉,请问他的姓名。打柴人回答说:“砍柴人说:“您是只看外表的人,哪里值得告诉您姓名!”于是离他而去,连头也不回。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为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注阙如:搁置疑问,存疑;中:得当

翻译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有是哉,子之迂也!

(2)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孔子认为做事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小题】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小题】做事成功的关键是名正言顺。


解析:

【小题】见译文

【小题】无

[参考译文]子路说:“卫国的国君等待您去治理政事,您打算首先做什么?”孔子说:“那一定是纠正名分上的用词不当吧!”子路道:“您的迂腐竟到了如此地步吗!为什么要纠正呢?”孔子说:“真粗野呀,子路!君子对于他所不懂的,大慨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出话来就不顺;话不顺,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制度)就兴办不起来;礼乐(制度)兴办不起来,刑罚就不能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会(惶惶不安)不知道将手脚放在哪里。所以君子确定一个名号,一定有理由可以说出来,说出来的话一定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所说的话,是从不马虎的。”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1)(2)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②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2)孔子在本章中阐述了一个什么原则?

(1)①有这样做的吗?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这名怎么正呢?

②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2)管理国家应当重视“正名”,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接下来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解析:

关键词或采分点

(1)①有这样做的吗?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这名怎么正呢?

②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2)管理国家应当重视“正名”,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接下来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译文】

子路对孔子说:"如果卫国的君主等待您去治理国政,您将要首先做什么 "孔子说:"那一定是纠正名分上的不当吧!"子路说:"是这样的吗 您太迂腐了,为什么要纠正名分 "孔子说:"你怎么这么卤莽!君子对于他不懂的事情,一般都采取保留态度.名分不正当,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说话不能顺理成章,事情就办不好.事情办不好,国家的礼乐制度就举办不起来;国家的礼乐制度举办不起来,刑罚就不会公正;刑罚不公正,百姓就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君子用一个词,一定要说得通,话说得通,也一定能行得通.君子对于措辞说话要没有一点随便马虎罢了."

把下列《论语》中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为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路说:“卫国的国君等待您去治理政事,您打算首先做什么?”

孔子说:“那一定是纠正名分上的用词不当吧!”

子路道:“您的迂腐竟到了如此地步吗!为什么要纠正呢?”

孔子说:“真粗野呀,子路!君子对于他所不懂的,大概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出话来就不顺;话不顺,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制度)就兴办不起来;礼乐(制度)兴办不起来,刑罚就不能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会(惶惶不安)不知道将手脚放在哪里。所以君子确定一个名号,一定有理由可以说出来,说出来的话一定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所说的话,是从不马虎的。”


解析:

孔子认为做事成功的关键是名正言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