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 辙

子瞻迁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坡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之。亭成西山之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幅巾迎笑 幅巾:裹着头巾

B.然将西山 适:恰逢

C.遂相与之 营:修建

D.亭成而西山之始具 胜:美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子瞻迁齐安,庐于江上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远近

B.此居齐安三年 臣具表闻,辞不就职

C.旁古木数十 如吾之衰者,能久存乎

D.亭成西山之胜始具 故舍汝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 ( )

A.文章开始叙述苏轼谪居齐安,游武昌诸山,看似与九曲亭无关,实则介绍曲亭周边的独特环境,同时写苏轼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B.第二段叙写扩建九曲亭的过程,突出苏轼之“最乐”;第三段宕开一层,以往事印证苏轼“适意忘反”的性情,以点睛之笔写出“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主旨。

C.文章最后议论苏轼的“以适意为悦”,“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这暗合了苏轼建亭的意图,流露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为人处世情怀。

D.本文时空跨度大,忽而武昌之游,忽而少年之游,笔墨挥洒自如,并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炉,景致美、人情美、哲理美浑然交融。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08:39:06 免费下载:《2010-2011学年度四川眉山中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Word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 辙

子瞻迁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坡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之。亭成西山之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幅巾迎笑 幅巾:裹着头巾

B.然将西山 适:恰逢

C.遂相与之 营:修建

D.亭成而西山之始具 胜:美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子瞻迁齐安,庐于江上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远近

B.此居齐安三年 臣具表闻,辞不就职

C.旁古木数十 如吾之衰者,能久存乎

D.亭成西山之胜始具 故舍汝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 ( )

A.文章开始叙述苏轼谪居齐安,游武昌诸山,看似与九曲亭无关,实则介绍曲亭周边的独特环境,同时写苏轼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B.第二段叙写扩建九曲亭的过程,突出苏轼之“最乐”;第三段宕开一层,以往事印证苏轼“适意忘反”的性情,以点睛之笔写出“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主旨。

C.文章最后议论苏轼的“以适意为悦”,“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这暗合了苏轼建亭的意图,流露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为人处世情怀。

D.本文时空跨度大,忽而武昌之游,忽而少年之游,笔墨挥洒自如,并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炉,景致美、人情美、哲理美浑然交融。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  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坡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

本题关键词:记叙文,ROC曲线下面积,查阅文献法,文言文翻译原则,阅读训练,阅读中枢,苏醒完全,地下文物,凹曲面,阅读新知法;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