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载“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万人”此“地”应该是()
A:蒙古地区 B:东北平原 C:朝鲜半岛 D:河套地区
关于原纽约世贸大厦,描述错误的是()。
A:突破了千篇一律的密斯风格 B:使用了大片玻璃幕墙 C:1973年竣工 D:可容纳数万人办公
元光元年,金宣宗再次举兵南征,本已获胜却在返回途中遭到埋伏,数万人淹没于()
A:淮河 B:渭河 C:长江 D:黄河
据98年11月28日报导称,美国每年数万人因吸入过量()而患肺癌。
A:氡 B:氨气 C:甲醛 D:苯
红军时期,江西省一个只有38万人口的县,仅1933年就有8万人参加了红军。安徽省的一个县有10万人参加了革命。湖北省也有一个县数万人参加了革命。你知道这是哪三个县吗?
甲午战争期间,日军攻占旅顺后,残杀中国军民数万人,旅顺的“()”就是日军罪行的铁证。
1935年1月12日,红军总政治部根据各阶层代表要求,在省立第三中学(今遵义十一中)操场召开了群众大会。__、__李富春等到现场演讲“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由于到会人很多,被称为 大会。
A:千人 B:万人 C:数万人 D:十万人
比较下列例子中的“原句”和“改句” ,谈谈为什么要这样改?
[ 原句 ] 无数万人举着熊熊的火炬形成红色的巨流,在汉口、在武昌,游行行
列沿着长江两岸,绵延了几十里 ,, 。
[ 改句 ] 无数万人举着熊熊的火炬形成红色的巨流,在汉口、在武昌,游行行列沿着
浩浩荡荡的长江两岸,绵延了几十里 ,, 。(刘白羽《火炬映红了长江》 )
慕课,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具有大规模、开放、在线、互动的特点,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在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创新方面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慕课课程覆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一门课程可同时容纳数万人学习,学习者不分国籍,可24小时自主选择学习时间,还可通过讨论等方式交流学习体验。对于学习者而言,慕课让世界上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选修世界最顶尖大学的优秀课程。因此,从2008年全球第一个慕课的2300个注册用户,到目前主要几大慕课平台的数百万用户,短短几年间,慕课就经历了从悄然无声到井喷的变化。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慕课为什么能推动文化传播与创新。(9分)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慕课作为一种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依托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课程信息,有力地推动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
②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慕课具有大规模、在线、开放、互动的特点,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③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慕课使学习者有机会吸收学习来自世界的优秀文化知识,有利于实现文化创新。
【思路点拨】围绕文化传播与创新(文化生活第3、5课)的有关知识,分层次、分要点,结合材料进行阐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