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7、解释加点字(3分)
①犹未能也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
③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
18、翻译: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分)
19、本文对你有何启示?(3分)
17、(1)还,仍然 (2)到,去 (3)你
18、人们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蜀地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19、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为 学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选自《白鹤堂文集》)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字共三十有四B.蜀之鄙有二僧/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西蜀之去南海/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野有麦场
9.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三处。(3分)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吾欲之南海,何如?(2分)
(2)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3分)
11.你从这篇文章中领悟到了一个怎样的道理?(3分)
[17a979c778674be5.jpg]
[0fdf013b57b416b2.jpg]
阅读节选自《为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1. 解释文中加黑的词语。(4分)
① 蜀之鄙有二僧:
② 吾欲之南海:
③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④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2. 写出下列语句的意思。(4分)
(1)贫者语于富者
(2)何如?
(3)子何恃而往?
(4)以告富者
3. 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2分)
4. 这段文字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1.边境 到 雇船 到了第二年
2.略。
3.穷和尚从四川去了南海而返回,富和尚不能去。
4. 事在人为。或其他相近意均可。
文言文阅读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限划2处)
越 明 年 贫 者 自 南 海 还 以 告 富 者
2、解释文段中划横线的词语。
①贫者语于富者曰:____ __ ②吾欲之南海: __ ___ 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 _ ④子何恃而往____ _ _ _
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子何恃而往?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 _ 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 _______。
1.越 明 年 /贫 者 自 南 海 还/ 以 告 富 者
2.①告诉 ②到 ③凭借 ④你
3.您凭借什么到(南海)?
4.对比,立志。
【甲】虽有嘉肴 (选自《礼记》)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为 学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①之鄙②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③,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④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蜀: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四川成都一带。②鄙:边境③之:到,往;南海:这里指fó jiāo 圣地普陀山(属浙江舟山群岛)。④何恃:凭什么。⑤顾:难道、反而
1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不知其旨也 ( ▲ ) (2)教学相长 ( ▲ )
(3)贫者语于富者 ( ▲ ) (4)人之为学 (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2)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
12.【甲】【乙】两文的主旨都和学习有关,都强调了 ▲ 重要性。【甲】文用嘉肴作比,自然贴切地引出观点“ ▲ ”; 【乙】文以蜀鄙二僧的故事为喻,生动形象地阐释了道理“ ▲ ”。(3分)
10.(4分)(1)甘美(2)促进(3)告诉(4)做、求(每小题1分)
11. (5分)(翻译按照原文每个分句1分)
(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2分)
(2)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前往的事情告诉富和尚,富和尚露出惭愧的神色。(3分)
12.(3分)实践、(行动、尝试)“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意对即可,每空1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7.解释文段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 _________
②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
18.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的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19.翻译
(1)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17.①边境。②反而。
18.对比,立志。
19.(1)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学习不知疲倦的人,是自己努力学习的人。
(2)(现在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展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的土地,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
(3)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
【解析】
17.
试题分析:注意一词多义现象。要将实词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翻译。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
试题分析:贫者和富者的语言和行为,形成对比。最后贫者依靠自己的实干达到了目的,说明立志并付诸实践是成功的关键。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1)被动句、判断句、其、自力各1分;(2)既、东封、肆、阙各1分;(3)凡、元首、承、道著各1分。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扩写材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参考例文
与其空谈,不如实干
阳春三月,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____高瞻远瞩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即“八荣八耻”,其中艰苦奋斗就是一个重要方面。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文明之邦,而艰苦奋斗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几千年以来,正是依靠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在中国__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中国解放军的成长战斗的历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建设社会现代化的新时期,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身上,继续发扬光大。
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为什么我们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呢?归根到底,就是因为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生产劳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人类为了创造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动。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因此,人类要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艰苦奋斗。而社会越发展,文明越进步,改造世界的工程也就越艰巨。可见,艰苦创业精神不是某个时代特有的一种精神,而是与人类发展同在的一种精神。人类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使艰苦奋斗的精神逐步积淀成为一种崇高的美德,成为后人继往开来,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的巨大动力。
如今,父母为我们营造了优良的学习环境,给了我们很好的物质条件。但是我们却不曾珍惜,认为这种生活会永远持续下去,不用劳动就能过上安逸的生活。事实证明这是错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不经过艰苦地奋斗是永远不能得到收获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__作的诗《长征》。这首诗充分的表现出了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
1935年8月18日,红军在叶__的率领下,穿越了泥泞不堪,人迹罕至的草地。茫茫的草地气候恶劣,变化无常,忽而迷雾重重,忽而风雨交加,忽而骄阳似火,忽而漫天飞雪。草地上,既无道路,又无人烟;草丛下,河沟交错,泥泞不堪。腐草结成的地表面,十分松软,人在上面行走扑哧扑哧作响,一不小心就会陷进泥潭。沿途虽是沼泽遍地,可水质恶劣,不能饮用。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不少同志身体生病,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但是,红军战士们以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顶风雪,冒严寒,忍饥耐渴,吃野菜,啃皮带,不怕牺牲,严格节约,彼此照顾,终于渡过了难关。
战士们不知道艰苦吗?不知道会牺牲吗?当然知道。但是,他们更知道的是: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个人的利益,是光荣的,是崇高的!我们是未来的四化建设者,艰苦奋斗是我们成功的唯一途径。试问:我们有谁真正的去认识去发扬过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是否认真的去学习过?我们是否思考过祖国的未来?我们回家有没有多看一分钟的书?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过?
当今社会上,有许多的人尝到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苦头。他们处处受人嘲笑,事事都不顺心。而那些知识丰富的人,无论是在事业,还是在生活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当今社会是能者居之。
我们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作一个真正的好少年,让我们共同期盼奋斗之河永远奔流,让我们永远唱响创业之歌,因为,艰苦创业是那一缕永恒的阳光。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语句重点思考。针对题中材料内容特点,可采用“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句,或分析其中的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来,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如此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设题思路:结合____提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设题。
参考立意角度例举:
1、空(想)谈不如实干;
2、心动不如行动;
3、精神(志)与物质(物);
4、有志者事竟成;
5、难与易,如何面对困难。(为之则易,不为则难,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6、勇于尝试。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文言文,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2分)
译文: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分)
译文:
①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