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公司形成了群策群力的企业文化,很多员工都能够参与企业的各项政策和战略的制定,比如高层主管们经常共同商讨重大事宜,同时常常成立专门的委员会让全员参与解决某特殊的问题等。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团体决策的缺点包括( )。
A:耗费时间长 B:责任模糊 C:无法形成团队向心力 D:决策结果不科学
某公司在生产主要产品-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A产品,A产品分离后需进一步加工后才能出售。 资料(1):2013年7月共发生联合成本400000元,其中:直接材料200000元;直接人工100000元;制造费用100000元。A产品进一步加工发生直接人工费5000元;制造费用7500元。当月生产丁产品2500千克并全部完工,A产品500千克,A产品的市场售价200元/千克,单位税金和利润50元,副产品按照作价扣除法分摊联合成本。 资料(2):假定丁产品7月无月初在产品。根据资料,按A产品既要负担进一步加工成本,又要负担分离前联合成本的方法计算丁产品成本和A产品成本: 资料(3):某企业生产丁产品时,产生不可修复废品50件,按其所消耗定额费用计算废品的生产成本。其中原材料费用定额为210元,已完成的定额工时共计360小时,每小时的费用定额为:直接人工2.8元,制造费用13.5元。回收废品残料计价1200元。应由过失人赔偿500元。废品净损失由当月同种合格产品成本负担。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第11-15小题。
根据资料(1),A产品应分配的联合成本为( )。
A:应负担的联合总成本为42500元 B: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为31250元 C: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为15625元 D:应负担的制造费用为15000元
在X线摄影中,X线束是以焦点作为顶点的锥形放射线束,将被照体G置于焦点与胶片之间时,因为几何投影关系,一般被照体离开焦点一定的距离a(焦-肢距),胶片离开肢体一定的距离b(肢-片距)。所以,肢体在X线胶片上的影像S要比肢体G大,是被放大了的影像,S与G之比即影像的放大率M,而且胶片离肢体越远,影像放得越大。国际放射学界公认:当照片上的半影模糊值<0.2mm时,人眼观察影像毫无模糊之感;当半影模糊值=0.2mm时,人眼观察影像开始有模糊之感。故0.2mm的半影模糊值就是模糊阈值。
关于M=1+b/a,叙述正确的是
A:M表示放大率 B:a表示肢-片距 C:b表示焦-片距 D:影像放大对像质的影响大于变形 E:放大对成像是有害的
在X线摄影中,X线束是以焦点作为顶点的锥形放射线束,将被照体G置于焦点与胶片之间时,因为几何投影关系,一般被照体离开焦点一定的距离a(焦-肢距),胶片离开肢体一定的距离b(肢-片距)。所以,肢体在X线胶片上的影像S要比肢体G大,是被放大了的影像,S与G之比即影像的放大率M,而且胶片离肢体越远,影像放得越大。国际放射学界公认:当照片上的半影模糊值<0.2mm时,人眼观察影像毫无模糊之感;当半影模糊值=0.2mm时,人眼观察影像开始有模糊之感。故0.2mm的半影模糊值就是模糊阈值。
根据公式H=F×b/a,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H表示几何模糊 B:F表示焦点尺寸 C:b表示焦-片距 D:a表示焦-肢距 E:H=0.2mm为模糊阈值
在X线摄影中,X线束是以焦点作为顶点的锥形放射线束,将被照体G置于焦点与胶片之间时,因为几何投影关系,一般被照体离开焦点一定的距离a(焦-肢距),胶片离开肢体一定的距离b(肢-片距)。所以,肢体在X线胶片上的影像S要比肢体G大,是被放大了的影像,S与G之比即影像的放大率M,而且胶片离肢体越远,影像放得越大。国际放射学界公认:当照片上的半影模糊值<0.2mm时,人眼观察影像毫无模糊之感;当半影模糊值=0.2mm时,人眼观察影像开始有模糊之感。故0.2mm的半影模糊值就是模糊阈值。
放大摄影X线管焦点为0.05,允许的最大放大率为
A:2倍 B:3倍 C:4倍 D:5倍 E:6倍
背景资料
某火力发电厂由国家投资建设,工程总投资额50000万元。建设单位以EP的承包形式进行了邀请招标,共有A、B、C、D、E五家承包商经考察符合投标资格,并参与投标,评标委员会由八人组成,全部由建设单位的领导和一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在评标过程中,发现E公司的企业资质与考察时不符,只有安装总承包一级。A公司虽实力较强但报价偏高,评委与其协商让其总价下浮5%。遭到A公司拒绝。
评标答疑过程中还发生下列事件:
事件1:当评委问B公司如何进行设备监造时,B公司仅从选择派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驻厂监造,并认真进行出厂前设备的验收、包装和发运进行回答,当问及监造大纲还应包括哪些内容时,B公司无以对答。
事件2:C公司讲到一台主要设备吊装方案时,拟本次采用两台80t汽车吊抬吊,设备最重件净重80t,C公司计算出的计算载荷是96.8t,正好与两台吊车站最佳站位时的额定满负荷相等。遭到评委的质疑。
问题
3.简述A公司拒绝下浮总价的法律依据。
图1是麦芽糖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曲线,图2是在麦芽糖含量一定、最适温度和pH时,麦芽糖分解产生的葡萄糖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为a和d时,麦芽糖酶失活 B:温度为c时,e点不变,f点右移 C:温度为d时,e点为0 D:若温度由d下降到c时,e点不变,f点左移
下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揭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麦芽糖酶的催化作用下,麦芽糖的分解是否完成,可用斐林试剂鉴定 B:图甲所示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C:图乙中,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 D:图乙中,限制f~g段上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
下图甲表示麦芽糖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模型能解释麦芽糖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 B:f点时一部分麦芽糖酶没有参与催化 C: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D:若温度升高5℃,g点将下移
右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B:限制f~g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故该实验中“麦芽糖酶的量”是无关变量 C: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 D:可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