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B:至于夏水襄陵 C:相与步于中庭 D: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B: 至于夏水襄陵 C: 相与步于中庭 D: 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1至4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1.A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④(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
4.旷达
阅读古文,完成1~5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B. 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C.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D. 遂至承天寺(竟然)
2.用现代汉语翻译“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 ( ) ( ) ( )。
4.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复杂的心情?试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朗读本文结尾的划线句,应带有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2.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中月色
4.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5.喜悦和悠闲之中包含一些悲凉。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 。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水中藻、荇交横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便要还家 (2)惟吾德馨
(3)可爱者甚蕃 (4)其两膝相比者
(5)相与步于中庭 (6)上下一白
(1) 通“邀”,邀请 (2)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3) 多
(4) 靠近 (5) 一起、共同 (6) 全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欣然起行 ( )
(2)念无与乐者 ( )
(3)遂至承天寺 ( )
(4)相与步于中庭 ( )
答案:(1)愉快、高兴的样子 (2)想到 (3)于是,就 ( 4)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