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解衣欲睡( ) 欣然起行( )
遂至承天寺( ) 藻荇交横( )( )
jiě xīn suì zǎo xìng
2011山西省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
往来翕忽(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19.第⑤段"曲高和寡"中"和"的读音是 意思是 (2分)
xī ; suì 19. hè ; 应和(和谐地跟着唱)(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1至4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1.A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④(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
4.旷达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相与步于中庭 ④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翻译句子。
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①考虑,想到②于是,就③共同、一起④清闲的人
2.①解开衣服想(打算) 睡觉时,月光照射到门里,我愉快地(高兴地或欣喜地)起来走到户外.
②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绿竹(竹子)和翠柏(柏树)的影子。
3.表达了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感情,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都在其中。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8——21题。(10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4分)
(1)月色入户( ) (2)念无与为乐者( )
(3)遂至承天寺 (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9.翻译下列句子。(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0.文章“记”的要素是(2分)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1.这篇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欣赏到的优美夜景,主要表达了作者 的心境,同时也抒发了自己 的苦闷心情。(2分)
22.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2分)
18.(1)门 (2)考虑,想到 (3)于是,就 (4)只是
19.庭院里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栢的影子啊。
20.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件:夜游承天寺
21.乐观、豁达 壮志难酬。
22.一是指具有闲情逸致的人,即“赏月的闲人”,二是包含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即“被贬的闲人”。
下列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到没有可以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遂:
(2)非咨询不穷其志。(《治水必躬亲》) 穷:
(3)吾于何逃声哉?(《伯牙善鼓琴》) 逃:
(1) 于是(2)追究到底(3)隐藏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欣然起行 ( )
(2)念无与乐者 ( )
(3)遂至承天寺 ( )
(4)相与步于中庭 ( )
答案:(1)愉快、高兴的样子 (2)想到 (3)于是,就 ( 4)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