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本文作者是 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1.北宋         苏轼

2.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到院子里漫步

3.A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1至4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1.A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④(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

4.旷达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词。

(1).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________ (2).怀民亦未。寝:________

2.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这篇短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表达_______ 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词。

(1).于是   (2).睡觉

2.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想到没有和我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2).庭院的地面,沐浴在好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

像藻、荇一样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3.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闲静旷达又悲凉

感伤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无与为乐者 ②怀民亦未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从本文中找出与《伤仲永》中“令作诗”句式相同的句子。

1.①考虑   ②睡觉

2.只不过少了像我们这样的两个闲人罢了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或“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或“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水中藻、荇交横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

②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政。

译:

张怀民也没有谁,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不观察、测量就不能指定它的真实情况,不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它的情况。

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