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1至4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1.A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④(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
4.旷达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怀民亦未寝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从本文中找出与《伤仲永》中“令作诗”句式相同的句子。
1.①考虑 ②睡觉
2.只不过少了像我们这样的两个闲人罢了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或“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或“相与步于中庭。”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到没有可以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给下列加点字解释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
③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 ④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
略
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A: 之: 山川之美 水陆草木之花 B: 是: 实是欲界之仙都 是故谋闭而不兴 C: 以: 自康乐以来 能以径寸之木 D:与: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 B: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清:凄清,冷清清 C: 念无与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念:思念,牵挂 D: 黑云压城城欲摧。(《雁门太守行》) 摧:毁坏
下面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晓雾将歇(消散) 上下一白(数词) B:但少闲人(只是) 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给予) 宜乎众矣(应当) D: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分)
①缚者曷为者也 曷: ②念无与乐者 念:__________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_________ ④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是以:__________
①同“何” ②想,考虑 ③像狗的牙齿那样 ④因此,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