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台内掌管断狱之事奏章的部门是()。

A:三公曹 B:吏部曹 C:民曹 D:二千石曹

尚书台内掌管南方各外邦和少数民族往来文书的部门是()

A:民曹 B:二千石曹 C:南主客曹 D:北主客曹

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赵亡,徙居温。高祖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为太子太傅,免。选可为傅者,皆推奋,奋为太子太傅。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迫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以文学获罪。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

自汉武帝以来,汉代政坛曾出现“世为边郡守”、“世为二千石”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君主__的减弱 C:儒学地位的提高 D:世家大族的出现

致仕官员给俸之制,始于西汉末年。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定制:“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三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根据这一规定,只有()以上官员退休,才能领取原俸的三分之一以养老,一千石以下各级官员尚无法享受领取退休金的待遇。

A:千石 B:二千石 C:比二千石 D:中二千石

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下诏命丞相、()、二千石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并要求扩大举荐范围,没有官职的平民也在举荐之列。标志着汉朝察举制度正式确立。

A:御史 B:列侯 C:中二千石 D:太傅

二千石

强项令(11分)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大言主之失 ②即以头击楹,流血

③宣以班诸吏 ④将何理天下乎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译:

②天子不与白衣同。 译:

20.文中划线句:京师号之“卧虎”,枹鼓不鸣董少平,运用了什么描写?反映了董宣什么样的精神?(3分)

答:

18.①数:列举  ②被:盖 ,覆盖  ③悉:全,都  ④以:凭

19.①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②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

20.侧面描写,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

文言文阅读

强项令

范晔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宜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 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 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勅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因主家 (2)流血

(2)使宣叩头 (4)年七十四,于官

2.下面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后特征为洛阳令B.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C.文叔为白衣时D.妻子对哭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将何以理天下乎?

(2)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4.“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5.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董宣怎样的性格特点?

1.(1)躲藏(藏,藏匿) (2)覆盖  (3)道歉(谢罪,认错)(4)死

2.B

3.(1)将拿(凭)什么来治理天下呢?(2)董宣两手撑地,一直(终究)不肯低头。

4.“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

5.不畏权势  执法公正(答对其中一点即可) 清正廉洁

下面各组字的意思和用法不一样的是(  )

A:知: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B:尝:张俊尝问用兵之术……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C:之: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D:子:子无扑矣。    子亦犹是也。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