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张佶,字仲雅,本燕人,后徙华州渭南。初名志言,后改焉。父昉,殿中少监。佶少有志节,始用荫补殿前承旨,以习儒业,献文求试,换国子监丞。迁著作佐郎、监三白渠、知泾阳县。端拱初,为太子右赞善大夫。曹州民有被诬杀人者,诏往按之,发擿奸伏,冤人得雪。寻通判忻州,迁殿中丞,兼御河督运。
至道中,通判陕州,再部送刍粮赴灵武,就改国子博士。成平初,擢为陕西转运副使,赐绯鱼。至延安,遇夏人入寇,亲督兵击败之。三年,徒西川转运副使。时诏讨王均,以馈饷之劳,迁虞部员外郎。贼平,分川峡为四路,以佶为利州路转运使。有荐其武干者,召还,授如京使、泾原铃辖兼知镇戎军。徒麟府路钤辖,夏人来寇,佶率兵与战,亲射杀酋帅,俘获甚众,余党遁去。诏书褒之,赐锦袍、金带。景德中,徒益州钤辖,加宜州刺史,迁文思使。佶御军抚民,甚有威惠,蜀人久犹怀之。
大中祥符四年,会秦州李溶暴卒,上语近臣曰:“天水边要,宜速得人。”马知节称佶可任,上然之,遂改左骐骥使,就命知秦州。至州,置四门砦,开拓疆境,边部颇怨。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佶不甚存抚,亦不奏加赉赐,边人追悔,引众劫掠,佶深入掩击,败走之。议者又欲加恩宗哥、立遵等族,以扼平夏,佶请拒绝之,事具《吐蕃传》。朝廷始务宁边,以佶轻信易事,徙宁路钤辖。天禧初,召为契丹国信副使,再任邠宁,兼知郡州,迁宫苑使。未逾月,擢拜西上阁门使,复为泾原钤辖。四年,卒,年六十九。
论曰: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审玉、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佶、煦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皆可取。济、旦以孤城捍强寇,援绝战死,一代死事之表表者,其可泯诸。
(节选自《宋史·张佶传》)
1.下列各句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徙华州渭南 徙:调动(官职) B:再部送刍粮赴灵武 部:率领 C:佶不甚存抚 存:抚恤 D:以扼平夏 扼:控制
包拯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释】①第:只管。②鬻(yù):卖。③茔(yíng):墓地。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 ) 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 )
1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译文:
19.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3分)
17. ①寻:不久 ②遗:馈赠。
18.(1)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皇亲国戚及宦官因此大为收敛,听说(他)的人都害怕他。 (大意正确,落实“惮”的意思)
19.他办案神明、执法公正,为官清廉、为民作主;老百姓以“青天”称之,表达了百姓对他的敬仰(赞美)之情。(语意相近即可)
包拯 (义渡中学 刁恩秋)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释】①第:只管。②鬻(yù):卖。③茔(yíng):墓地。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 ) 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 )
1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译文:
19.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3分)
17. ①寻:不久 ②遗:馈赠。
18.(1)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皇亲国戚及宦官因此大为收敛,听说(他)的人都害怕他。 (大意正确,落实“惮”的意思)
19.他办案神明、执法公正,为官清廉、为民作主;老百姓以“青天”称之,表达了百姓对他的敬仰(赞美)之情。(语意相近即可)
包拯,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1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注释:1鬻:卖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赴调,知天长县 (2)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诉他?
B.(你)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还来告诉他?
C.(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
D.(你)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还来告他的状?
13、“割人牛舌者”其实就是谁? (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
14、本文表现了包拯 的品质。(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 14题(12分)
11.(1)(2分)主持管理 (2)(2分)足够
12.(3分)C
13.(2分)来告私杀牛者(答“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得1分;
用自己的话回答,不得分。)
14.(3分)孝顺、英明、诸廉(每点各1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注释】:①鬻:卖
11.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赴调,知天长县 ______________ (2)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________________
12. 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诉他?
B.(你)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还来告诉他?
C.(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
D.(你)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还来告他的状?
13. “割人牛舌者”其实就是谁? (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
14. 本文表现了包拯 的品质。(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1- 14题(12分)
11.(1)(2分)主持管理 (2)(2分)足够
12.(3分)C
13.(2分)来告私杀牛者(答“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得1分;
用自己的话回答,不得分。)
14.(3分)孝顺、英明、诸廉(每点各1分)
下面各组字的意思和用法不一样的是( )
A:知: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B:尝:张俊尝问用兵之术……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C:之: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D:子:子无扑矣。 子亦犹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