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与“白马非马”是倾向于认知层面的辩论。

与庄子辩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人物是()

A:孟子 B:列子 C:公孙龙 D:惠施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和惠施有一次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庄子看见一条条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就说:“鱼从容出游,是鱼之乐也。”惠施则回答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耶 ?”庄子反问道:“子非吾之不知鱼之乐耶?”惠施马上说:“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非鱼,故不知鱼之乐也。”惠施的观点属于

A:唯物主义反映论 B:先验论 C:不可知论 D:可知论

解释下面文段中加点的词。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矣!”

(1)是:_________(2)固:_________ (3)全:_________

(1)这(2)本来(3)确定是(完全,肯定的)

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回答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

(2)子固非鱼也 ( )

(3)鱼出游从容 ( )

(4)是鱼之乐也 (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译: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

3.庄子始终坚持“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答:

4.庄子的辩解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诡辩,如果你是惠子,你会继续怎样辩论?

5.《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__恣肆,想像丰富,气势壮阔,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你知道有哪些成语出自《庄子》,试着写出一条,并写出它的意思。

1.(l)疑问代词,怎么    (2)本来   

(3)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4)这

2 (1)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2)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3.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

4.言之成理即可。例:从逻辑上说,惠子本来不肯定庄子是否知鱼之乐,且有不知鱼快乐的意思,而庄子却说惠子已经知道他是知道的,可说是扭曲了惠子的原意,此外,最后一个答案:我是在濠上知道的,又把惠子“你怎样知道鱼乐”的问题变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鱼乐”,在逻辑上可说是个偷换概念的诡辩,是答非所问的对话。

5.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微小;今多比喻想做一件事而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 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鱼之乐也 (2)子非鱼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3.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其理由是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1.(1)这。(2)本来、原来。

2.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3.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秋水》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②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用自己的话回答)

((1)①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②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2)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解析:

(1)①安知:怎么知道

②固:本来

(2)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