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为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寡助之( ) (2)亲戚之( )

(3)道者多助( ) (4)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2.翻译下列句子。

(1)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原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怎样?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

4.“得道者多助”中的“道”什么意思?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1)极点         (2)通叛,背叛         (3)施行            (4)威服或使……威服

2.略

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仁政,“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短文。完成1—4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文中第一段加点的词语。

(1)天时:

(2)地利:

(3)人和: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1)宜于做某事的自然气候条件。

(2)地理上的优势。

(3)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2.(1)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2)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阅读短文,完成1—2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文中第一段加点的词语。

(1)天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1)宜于做某事的自然气候条件。          

(2)地理上的优势。

(3)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2.(1)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道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2)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站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翻译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译文: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

(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土气,第二次击鼓土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2)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3)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戚也会背叛他。

“天时不如 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包围)

B.、池非不深也 (池:水池)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2、下面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1、B 2、B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__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__。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得多助( )

(2)而去之( )

(3)兵革非不坚利也( )

(4)天下之( )

11.翻译下列句子。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环而攻之而不胜。

12.在文中空缺处填上课文原句。

答案:(1)施行“仁政”

(2)放弃

(3)泛指武器装备

(4)归顺,服从

答案:(1)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兄弟骨肉也背叛他。

(2)(一座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答案: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是()

A: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帐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C: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亲戚之所顺,攻天下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不知天上宫阙,今夕何年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列句中加点字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先其心志 B:下缟素 C:丝竹之 D:寡助之至,亲戚

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