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孝感)

(一)观潮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尽奔腾分合五阵势 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B.争先勇,溯迎而上 一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吴儿泅者数百 战,吾请无攻宋矣

D.皆披发身 与儿女讲论

8.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观。

B.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同时,还有骑在马上在水面舞旗、举枪、挥刀的,就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样。

C.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只有“敌船”被火焚烧,随波飘去。

D.虽席地不容间也——即使是一席之地也没有空下来的。

9.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全文分别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等方面再现了钱塘江潮的景观和观潮的盛况。

B.作者在描写潮来时,倾狂澜于文面,以“仅如银线”摹其形,以“玉城雪岭”绘其色,以“声如雷霆”言其声,以“吞天沃日”状其势,笔力飞旋挥洒,令人豪兴倍增。

C.文章结尾以场面之大,物品之繁,车马之多,空地之少,正面描写观潮者众多和钱塘江潮盛况。

D.写景和叙事相映,深细和繁简相依,风景和风俗相融,对比与映衬相间,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

10.文中所写的“京尹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两部分内容似乎偏离了文题“观潮”,针对这种说法,清谈谈你的见解。(3分)

7.A  8.B  9.C  (6、7、8题各2分,9题3分)

10.反对的观点:衬托“潮”的壮观,丰富“观”的内容(扣住“衬托”来解说即可)

  赞成的观点:偏离描写重点“潮”,有离题之嫌(扣住“离题”来解说即可)

(湖北咸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29题。 (12分)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5.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2分)

任意东西( ) ②从流飘荡( ) ③天山共色( ) ④争高直指( )

26.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一百里/杂然相 B.猿则百叫无/天下独

C.疏条交映,有时日/余,大喜曰 D.在昼昏/神龟虽寿,有竟时

27.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富春江山“奇”水“异”的特点。( 2分)

山“奇”水“异”______________

29.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B.通过写景,作者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厌恶的情感。

C.本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鲜明、强烈。

D.该文与《答谢中书书》,可谓一去一往,一唱一和,都是书札中的精品,亦是写景文的佳作,共同表达出与知音共赏美景,传情达意的高雅志趣。

25.( 2分,每题0.5分)

①任凭,听凭;②随着(跟随);③同样,一样;④向上

26.( 2分)C

27.( 4分,每小题2分)    

①(那些山)凭依(高峻的)地势竞相向上,(好像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延伸( “轩邈”-“高处,远处”1分;句意1分) ②(那些)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经纶”-“治理”1分;句意1分)

28.( 2分,每字0.5分)高、险(峻);清、急

29.( 2分)D

(黑龙江绥化)

阅读文言文,回答10-13题。(11分)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岳阳楼记》)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轩邈: (2)把:

11.翻译下列语句。(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12.请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两个体现览物之情的四字短语。(2分)

【甲】 【乙】

13.从【甲】段或【乙】段选文中,选出你喜欢的一个写景的句子,试加以赏析。(3分)

10.(1)高远,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2)持、执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1.(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2)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评分说明:(4分)每小题各2分。

12.【甲】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乙】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

13.示例: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写游览在江水之上,眼看水石相激,溅起朵朵浪花。耳闻冷冷水声,悦耳动听,给人以视觉听觉的美感。

(贵州六盘水)

阅读文言文,完成21—24题。(15分)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百废兴( ) (2)连月不( )

(3)不物喜,不以己悲( )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2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3.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24.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介绍性的文字,使游客对岳阳楼有大体的了解。(4分)

21.(4分)(1)具通“俱”,全,皆。 (2)开:天气放晴。 (3)以:因为。(4)大观:雄伟景象。

22.(4分)(1)(2分)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2)(2分)在朝廷上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或: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百姓忧虑;处在偏远的江湖间,就为君主担忧。

23.(3分)议论(1分),点明主旨(1分),表达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1分)

24.(4分)写出岳阳楼的地理位置(1分),写出登楼观看到的景物特点(1分),引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名句。(1分)语言表达流畅。(1分)

(广东省卷)

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 吾谁与归?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前人之述矣/众妙毕 B.南潇湘/初

C.暮冥冥/不宜妄自菲 D.而长烟一空/一食尽粟一石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8.选文抒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一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 ”的感情(根据原文意思填写,4字);二是“ ”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3分)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6.D

7.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8.因己而悲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9.C

陋室铭 (12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2分)

A.何陋有B.公与乘,战于长勺

C.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D.醉翁意不在酒

7.翻译下面句子(3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

8.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2分)

答:

9.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 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 的节操和 的情趣。(5分)

6.C  7.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8.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9.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福建泉州)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湖中人鸟声俱 哀转久B.日更定矣 问今何世

C.问姓氏 望旗靡D.强饮三大白别 乃记之

7.解释加点词。(4分)

①余一小舟 ②见余 下船

8.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5分)

9.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6.(3分)B

7.(4分)①通“桡”(携,带.拿)  非常,十分  等到  客居,寓居

8.(5分)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

  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意思对,略有文采满

  分;其余答案酌情扣分)

9.(3分)C

(浙江绍兴)

(二)(14分)

(明)何景明

猿善援犭婴 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山之奥有洞,洞有货物,犭婴 弗得自也,谓猿曰:“尔援上探出之,吾下守之,当共利也。”猿攀木蔓上,取而致之犭婴 ,犭婴 移至窟中。

猿既下,犭婴 无有也。之至窟旁,曰:“货安在?” 犭婴 窟啸曰:“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呼其群相殴躏猿,猿曳臂去。

(选自《兽纪》)

[注释]①奥:深处。 ②殴躏:殴打、践踏

10.给文中化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段三处)(3处)

猿 善 援 犭婴 亦 猿 类 惟 跳 躁 无 他 长 技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 犭婴 弗得自也/无从书以观 B. 犭婴 移至窟中/男女衣着,如外人

C. 之至窟旁/不露蛛丝马D. 犭婴 窟啸曰/孙权有江东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3分)

句子: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

(二)(14分)

10. 3分。猿 善 援 /犭婴                亦 猿 类 /惟 跳 躁/ 无 他 长 技

11. 4分。 C

12. 3分。货物原本归我所有(或“货物本来就是我的”),你怎么能占有呢?

13. 4分。 这篇短文讽刺了为了独占钱财而不守信义、欺诈合作者的丑行。(或:讽刺了不守信义,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的丑行。基本意思符合即可。)

(湖南株洲)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蒋士铨

铨四龄,母授四子书数句。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儿怠,少加夏楚,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é):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即编织结线。④夏(jiǎ)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母授四子书数句( )

(2)儿幼不能执笔( )

(3)无误,乃( )

(4)与轧轧相( )

1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抱铨坐膝上教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B.旋复持儿泣 鸣之不能通其意(《马说》)

C.儿怠,少加夏楚 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D.解衣胸温儿背 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13.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3分)

10.(1)每天 (2)苦于 (3)停止 (4)间杂   11.D

12.(1)到了六岁,母亲才命令我拿笔学写字。

(2)像莺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刺激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就会半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3)这是尽可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着这一条打一仗。

13.赞同。“看不清楚”蒋母严于教子,正是“苦其心志”,孟子强调困境造就人才,两者是一致的。因为往往是忧患使人成才,安乐使人走向灭亡,一个人从小要有吃苦的精神和忧患意识才能立足于社会,成就一番事业。

(湖北天门)

文言文阅读(10分)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注:①是:这件(事); ②如:去,到。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归,召晏子问之曰

A.夫有贤不知,一不祥也B.若夫日出林霏开

C.先天下之忧忧D.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13.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香益清(远:远播) 以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B.学而习之(时:按时) 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

C.斟酌损(益:增加) 晏子曰(对:回答)

D.暮冥冥(薄:迫近) 神寒骨(凄:凄凉)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晏子借 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 。(4分)

 

12.B(2分)  13.D(2分)  14.(1)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从而增长他的才干。(1分)  (2)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1分) 15.为景公解疑  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信任人才。(4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