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0.上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 代文学家。

21.为文章的空白处填上原文。

22.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项为之出神:

数十: 之别院:

[bd48d3635e3c382a.jpg]

25.明察秋毫、 庞然大物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这是一篇 的骈体散文,借莲表达了自己的人格追求。(2分)( )

A.托物言志B.借景抒情C.叙事明理D.寓情于理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盛蕃 蕃: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

19.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上。(2分)

2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1.“陶渊明独爱菊”,请你举出相关的诗句证明这一点。(3分)

2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bf5de8247d88bfb1.jpg]

林尽水源,便有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 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①桑竹之属( ) ②具答之( ) ③乃不知有汉( )

④处处志之( ) ⑤寻病终( ) ⑥无问津者( )

12.翻译下面的句了(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3.概括第2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分)

1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话,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4分)

15.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在中心思想和文章的结构上的表达作用。(3分)

16.“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3分)

[8fba651552615d49.jpg]

)《爱莲说》(15分)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可爱者甚 蕃:    ②不不枝 蔓:

7.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也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黔之驴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

9.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3分)

答:

10.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样? (3分)

答:

6、①多  ②长枝蔓 

7、C  

8、①(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②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9、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10、议论、抒情。第一段描写“莲”的形象,第二段点明“莲”的含义,揭示中心。

黔之驴(柳宗元)(16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林间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林间窥之     ②以为且己也    

③稍近益     ④其肉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②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⒎本文对老虎的描写很传神,请对文中加点的“蔽”“窥”加以赏析。(4分)

⒏发挥你的想象,任选一个,以“好事者”的口吻在横线上补出具体内容。(4分)

①从自己和驴的角度诉说驴被虎吃的原因。

驴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也不会被吃掉啊!

②从自己和虎的角度诉说虎吃掉驴的原因。

老虎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也吃不到驴啊!

⒌①隐蔽、躲藏;②咬;③态度亲近而不庄重;④吃完

⒍①然而,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驴子,觉得它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②老虎于是就跳起来大吼一声,咬断了驴子的喉咙,吃完它的肉,才离开。

⒎“蔽”“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把老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恐惧的心情生动形象而又传神地描绘出来,(2分)突出了老虎的工于心计(1分)。

⒏①驴啊,若不是我好事把你运来放到山下,若不是你庞大却愚蠢,没有能耐,只会一鸣一蹄,你也不会被吃掉啊!
②老虎啊,若不是我好事,把驴运来并放到山下,若不是你细心机智精明,做事小心谨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你也吃不到驴啊!(4分,意对即可)

于 园(16分)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富人于五所也________________ ②主人处处之________________

坡植牡丹、芍药________________  ④颓然碧窈_______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0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于园假山堆砌的“奇特”的?神游其间,你有何感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建造园子  ②殷勤招待  ③顺着、沿着  ④柔顺的样子;舒坦的样子。

6.①这座园子里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上。

②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蛳回旋形贝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

7.写游于园的所见所感。

8本文作者是从“实奇”、“空奇”、“幽阴深邃奇”这几方面说明于园假山堆砌的奇特的。神游其间,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岩壑林泉之中。(意近即可)

黔之驴(16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载以入      ②蔽林间

    ④技止此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译文:

②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译文:

17.请从文中的划线句子里任选一句,进行想象描写。(150字左右)(4分)

答:

   

18.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老虎的形象。(4分)

答:

⒖①用船  ②偷看  ③用蹄子踢  ④罢了

16.①老虎看见它,(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心目中)把它当成神物。②(老虎)渐渐又靠近(驴子)一些,态度更为随便,并带有戏弄的意味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冒犯它一下。(意对即可)

17.答题示例:(1)老虎晃晃悠悠地来到山脚下,边溜达边想顺便碰个山鸡野兔什么的,打打牙祭。突然,觉得眼前有个什么堵住了去路。猛抬头,哇塞!好大的家伙。这方圆百里,我老虎可是大王啊,怎么还有比我还大的?哎呀,这是哪路神仙呢?老虎边想边躲树林里仔细端详,又轻轻地向前靠了靠,可到底还是不放心,心中直犯嘀咕,这个大家伙究竟是什么呢?

(2)老虎心中大喜,啊哈,你也就这么点本事啊,比起我老虎来差远了!看来我老虎今天可以好好地打打牙祭,饱饱口福了。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老虎后腿下蹲,臀部下垂,整个身体重心后移,后腿猛一发力,如离弦之箭,一口咬断那家伙的喉管。饱餐后,打了个饱嗝,用舌头上下左右添了添嘴唇,看着剩下的一堆白骨,说了句“谢了”,就晃晃悠悠地走了。

18.答题示例:文中的老虎细心、机警,不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终取得胜利,给人启示深刻。(例略)(总说特点后,能具体举出某些词或句子进行分析论证即可,没有结合具体词句进行分析论证的,最多得1分)

 

于园(14分)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4分)

①富人于五所也( )     ②非显者刺( )

坡植牡丹、芍药 ( )    ④四围灌木蒙丛( )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按照空间顺序有层次地介绍于园。阅读文章,按顺序将空格填写完整。(3分)

前堂的石坡

9、本文语言传神而有表现力,试从文中找一句作具体分析。(4分)

答:                                         

                                        

6、①建筑园子; ②有地位的人   ③顺着、沿着  ④草木茂盛的样子(共4分,对1个得1分,)

7.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看到于园就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8.后厅的池塘,卧房槛外的沟壑,园后水阁处。(3分,答对1处得1分)

9.例:“四围灌木蒙丛”中的“蒙丛”一词,就写出灌木丛生覆盖地面的状态;“一壑旋下如螺蛳缠”这一通俗的比喻,很形象地写磊石而成的沟壑盘旋而下的形状。(3分。找出例子得1分,能言之有理地进行阐述得2分)

《黄鹤楼》(17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州城西南 ( ) (2)遂以楼( )

(3)高标巃嵸 ( ) (4)观耸构巍峨 ( )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8、历史上,人们将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在江西南昌,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请你根据“荆吴形胜之最”指出黄鹤楼修建的大致地点?(3分)

9、“费祎登仙”本属虚无,但作者却旁征博引《神仙传》《述异记》证明事实不虚,请说明作者这样写的目的。(3分)

10、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两文都提到“仙人乘鹤”这个美丽的传说,但抒发的情结却不同,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两文作者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1)角落(2)动词,命名。(3)高耸的样子(4)它,指黄鹤楼。

7、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屋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

8.湖北武汉市武昌,(或湖北,或长江中下游地区)

9.增强黄鹤楼命名由来的说服力,给这座楼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突出它的不同寻常之处。

10.阎伯理的《黄鹤楼记》借“仙人乘鹤”突出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神仙的思想感情;崔颢《黄鹤楼》则通过描写诗人登楼,发现仙人已去,只留下一座楼宇,天地间也只有漂渺无依的浮云,在这种清廖孤寂中抒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之感,为下文抒发诗人的思乡愁绪作了铺垫。(意对即可)

醉翁亭记(选段)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

(2)醉翁之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8.选出下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选文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

C.选文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D.文中用了不少对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19.《醉翁亭记》除写了山水之乐外,还写到了“太守之乐”,请你从内容和它所体现的积极意义上谈谈对“太守之乐”的理解。(3分)

16.(3分)①代词,指滁州城,②意趣,情趣。③散。(每小题1分。)

17.(3分)示例一: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示例二: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给分应扣住“峰回路转”;“翼然”;“者……也……”

18.(3分)不正确的是B。是为了引出醉翁寄情与山水的乐趣。

19 (3分)从内容上理解:在他的治理下,人们生活安乐。或者答;太守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高兴,体现封建官员“与民同乐”的思想,2分;从积极意义上理解,哪怕位卑,却具有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积极人生态度,期望人们安居乐业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理想;与民同乐,追求生活宁静祥和,人们和谐相处极具现实的积极意义,l分,答出“积极人生态度”或“和谐社会”的理想的其中一方面即可。

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共3分,启示1分,结合生活实际1分,语言表达1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