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②立于市,人莫③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④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⑤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⑥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燕策二》)
[注释]①比:接连。②三旦:三天。③莫:没有。④还:通假字,通“旋”,旋转,绕圈子。⑤朝:早晨,也指一天。⑥一旦:一天,这里指“一会儿”的意思。
1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④比三旦立于市(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13、乙文中“一旦而马价十倍”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请引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4、甲乙两文所说明的道理有什么相通之处?(2分)
15、两小组同学围绕“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展开了辩论。你赞成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2分)
第一小组:没有伯乐,千里马是永远无法被世人认可的。韩愈在《马说》中曾明确指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第二小组:只要它本身是千里马,无论是否有伯乐,他在任何地方都会显示出卓越的才能。所以说,千里马本身是主要因素,伯乐是次要因素。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32:25
免费下载:《2013-2014第二学期阶段性学习八年级语文A(3)测试题及答案》Word试卷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②立于市,人莫③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④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⑤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⑥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燕策二》)
[注释]①比:接连。②三旦:三天。③莫:没有。④还:通假字,通“旋”,旋转,绕圈子。⑤朝:早晨,也指一天。⑥一旦:一天,这里指“一会儿”的意思。
1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④比三旦立于市(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13、乙文中“一旦而马价十倍”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请引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4、甲乙两文所说明的道理有什么相通之处?(2分)
15、两小组同学围绕“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展开了辩论。你赞成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2分)
第一小组:没有伯乐,千里马是永远无法被世人认可的。韩愈在《马说》中曾明确指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第二小组:只要它本身是千里马,无论是否有伯乐,他在任何地方都会显示出卓越的才能。所以说,千里马本身是主要因素,伯乐是次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