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篇文章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解释加点的字或词

(1)惟吾德(2)无案牍之劳形

(3)每移(4)人至不

2.翻译下列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3.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 ”绘陋室幽雅,乙文用“ ”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

手法。

4.对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1.(1)品德高尚    (2)使身体劳累     (3)桌子     (4)离开      

2、(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我稍作修理,让它不能从上面漏土漏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分)  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对比。

4.示例一: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__,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

示例二:我不赞成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何况,人生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创造一番事业,为社会做贡献。          

阅读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词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 )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3)、鸢飞( )天者,望峰息心 (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 )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上:①负势竞,互相轩邈 ②横柯蔽,在昼犹昏

B.、 绝:①猿则百叫无绝 ②天下独绝

C.、 者:①鸢飞戾天者 ②经纶世务者

D.、 直:①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的人生态度。

1、(1)、飞奔的马     (2)、向高处远处伸展

(3)、至     (4)、通“返”,返回

2、C

3(1)、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2)、像鸢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筹划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4、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阅读下面文言文

刘丞相在位时,族人偶有逋负官租数十万,丞相不知也,前后官吏望风不敢问。程公珦为庐陵县尉,主赋事,追逮囚系,责令尽偿而后已。以告丞相,丞相曰:“赋入不时,吾家之罪,县官安可屈法也。”乃致之。后珦罢官至京师,丞相廷见,礼貌有加。珦出,谓人曰:“刘公伟量,非他人能及,真宰相也。

【注释】①逋负:拖欠,短少。②主赋事:负责征收赋税。③谢:道歉。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后珦罢官至京师

A. 后∕珦罢官至京师 B. 后珦∕罢官至京师

C. 后珦罢官∕至京师 D. 后珦罢官至∕京师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或( ) (2)书(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刘公伟量,非他人能及,真宰相也。

4、对于刘丞相的族人拖欠赋税一事,程珦是如何处理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5、本文写“前后官吏望风不敢问”,对于表现程珦的个人品质有什么作用?

1.A

2(1)有人 (2)书信   

3.刘丞相所具有的博大胸怀(或宏大气量),不是其他人能比得上的,他是一个真正的宰相啊。

4.追逮囚系,责令尽偿而后已。

5与程珦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了程珦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品质。

阅读韩愈的《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故有名马()⑵策之不以其()⑶鸣之而不能其意()⑷执策而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食之不能尽其材

4、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

5、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1、(1)即使    (2)方法    (3)通晓、明白    (4)到(它)跟前

2.(1)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3、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4、能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

5.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6.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

(1)、蒙以军中多务 ( ) (2)、自以为大有所 ( )

(3)、永发愤读书( ) (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

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策之不以其道 D.愿陛下亲之信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4.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2)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1(1)、( 推辞   )         (2)、 (好处  )

           (3)、(    于是,就  )   (4)、(   粗略地阅读 )

2. A

3、  (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

4、 (1)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3)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
(1)一百许里: (2)从流飘荡:
(3)横柯上蔽: (4)在昼犹昏:
2、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 )
 A.千丈见底B.水皆缥碧   C.窥谷忘反D.泠泠作响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本文细致描绘了水之清、水之_____、山之_____、山之_____,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5、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左右  (2)跟随  (3)树枝    (4)如同            

2C
3、(1)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重重叠叠的)山峦各倚仗着自已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的最高,伸的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4、  急   高    险   (峻;  峭;  陡 )
5、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本文选自 ,这是一部由司马光主持编篡的 通史。

本文注重以 来表现人物。

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若孤( ) ⑵( )⑶拜蒙母( )⑷即刮目相看( )

3.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经:古义: 今义:

⑵见往事耳:古义: 今义:

4.翻译句子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⑵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文中哪句话表明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6.鲁肃与吕蒙结友正面表现出什么?侧面又表现出什么?

1.《资治通鉴》   编年体   对话

2. shú  yé  suì  gēng

3.(1)研究 治理 (2)历史;过去的事

4(1)我难道是让你学到能当传经授道的博士官那程度吗?

(2)读书人分别了几日后,就应当用新眼光重新看待他,兄长你看清楚这件事情也太晚了啊!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6.正面:鲁肃敬才爱才;侧面:吕蒙才略惊人长进。

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①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②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乃开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桌,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 

①中外亲:指表亲。②冢:坟墓。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云耕者入冢而得( ) (2)以百金之( )

2.找出短文中的一个倒装句。

3.“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4. 本文表现了韩魏公的什么品质?

1、说、 答谢

2、何罪之有?或覆以绣衣

3、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4、待下宽厚

核舟记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曾不寸( ) (2)其两膝相者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3.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1、(1)满  (2)靠近
2、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同(类似)。

3. ①用料体积小 ②所刻事物繁多 ③刻物情态毕备  

阅读下面文言文

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乌有先生。坐定,乌有先生问曰:“今日畋乐乎?”子虚曰:“乐。”“获多乎?”曰:“少。”“然则何乐?”子虚曰:“王车驾千乘,选徒万骑,畋于海滨,矜而自功。顾谓仆曰:‘楚亦有平原广泽游猎之地,饶乐此者乎?楚王之猎,孰与寡人乎?’仆下车对曰:‘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耳者。臣,楚国之人也。幸得宿卫,十余年,时从出游,游于后园,然犹未能遍睹也,又焉足以言其外泽者乎!’” (节选自《子虚赋》,有删改)

【注释】①畋:(tián)打猎。②宿卫:在宫中守夜值班,担任警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子虚乌有先生( ) (2)饶乐此者乎( )

(3)楚国之人也 ( ) (4)十余年(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畋海滨 泻出两峰之间者

B.矜自功 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C.臣,楚国之鄙人 虽席地不容间

D.又焉足以言其外泽者 颓然其间者

3.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

(2)楚王之猎,孰与寡人乎?

4.子虚先生回答齐王的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1、(1)(拜访)(2)(像)(3)(低俗、粗俗、浅陋)(4)(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2、(  B  )

3、(1)楚王派子虚出使齐国,齐王调遣境内所有的士卒车马,与使者出外打猎。

(2)楚王游猎,与我相比谁更(壮观)?

4、楚国地大物博,齐国望尘莫及。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