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治水必躬亲》)
乙
孔子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①者粘蜩②,如掇③之也。子曰:“子巧矣!有道④邪?”
曰:“我有道也。竿头叠泥丸⑤二而不坠落,则粘蜩失手者锱铢⑥;叠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⑦;叠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⑧也,若断木;吾执臂也,若枯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⑨之谓乎!”
(选自《庄子·佝偻承蜩》,有改动)
【注释】①佝偻:驼背。②粘蜩:用顶端附有粘性物的棍棒粘翼捕蝉。③掇:随手拿取、捡拾。④道:诀窍。⑤叠泥丸:把泥球叠加起来。 ⑥锱铢:极少的数量。⑦十一:十分之一。⑧处身:身子站定在那儿。⑨丈人:成年男子。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泥于掌故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其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可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仲尼适楚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顾谓弟子曰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两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甲文第一段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第二段,例证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
B.乙文第二段连用三个“叠”字表明了佝偻者的恒心和毅力。
C.甲文以叙述为主,强调了治水成功的条件是躬亲和清廉;乙文以议论为主告诉我们即使自身条件不足仍可以做好一件事情。
D.甲文“治水之法”与乙文“如掇之也”句中“之”的含义完全不同。
4.甲乙两文共同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22:50
免费下载:《常州市八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试卷
甲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治水必躬亲》)
乙
孔子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①者粘蜩②,如掇③之也。子曰:“子巧矣!有道④邪?”
曰:“我有道也。竿头叠泥丸⑤二而不坠落,则粘蜩失手者锱铢⑥;叠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⑦;叠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⑧也,若断木;吾执臂也,若枯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⑨之谓乎!”
(选自《庄子·佝偻承蜩》,有改动)
【注释】①佝偻:驼背。②粘蜩:用顶端附有粘性物的棍棒粘翼捕蝉。③掇:随手拿取、捡拾。④道:诀窍。⑤叠泥丸:把泥球叠加起来。 ⑥锱铢:极少的数量。⑦十一:十分之一。⑧处身:身子站定在那儿。⑨丈人:成年男子。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泥于掌故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其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可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仲尼适楚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顾谓弟子曰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两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甲文第一段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第二段,例证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
B.乙文第二段连用三个“叠”字表明了佝偻者的恒心和毅力。
C.甲文以叙述为主,强调了治水成功的条件是躬亲和清廉;乙文以议论为主告诉我们即使自身条件不足仍可以做好一件事情。
D.甲文“治水之法”与乙文“如掇之也”句中“之”的含义完全不同。
4.甲乙两文共同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关键词:有节奏流水,不动产所有权,有意模仿,有意想象,有意接受,有意识记,有权同意,有意记忆,有效同意,有意抽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