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魏文侯改过

师经鼓琴,魏文侯起舞,赋曰:“使我言而无见违。”师经援琴而撞文侯,不中;中旒,溃之。文侯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左右曰:“罪当烹。”提师经下堂一等。师经曰:“臣可一言而死乎?”文侯曰:“可。”师经曰:“昔尧舜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违;桀纣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违之。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文侯曰:“释之,是寡人之过也。悬琴于城门,以为寡人符;不补旒,以为寡人戒。”

(选自西汉·刘向《说苑》)

  [注]①师经:乐师经(人名)。②旒(liú):古代君主冠冕边缘下垂的装饰物,类似流苏,这里指帽子。③符:凭证。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使我言而无   

之,是寡人之过也   

(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悬琴于城门,以为寡人符;不补旒,以为寡人戒。

译文:

(3)“师经援琴而撞文侯”后,魏文侯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请概括回答。

答:

(4)请分别对文中“师经”“魏文侯”两个人物进行简要评价。

答:

(1)①被 ②释放 [解析]古文中,“见”有表被动的意义,“释”可以按照组词解释的方法解释为“释放”

(2)将琴悬挂在城门上,用以作为我错误的凭证;(破的)帽子不要补,用来做我的警示。[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翻译。本句翻译时注意“符”“戒”的含义分别是“凭证”“警示”

(3)魏文侯先是准备依法烹煮师经,后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释放师经并且把琴悬挂在城门上,不补被撞破的帽子来警示自己。[解析]可从文中“罪当烹”,以及“释之,是寡人之过也”等语句可以概括出来。

(4)师经:忠君爱国,正直不阿,敢于直谏君王之过,巧于劝谏君王。魏文侯:知错就改,勇于面对自己的过失。

[解析]可从文中“经援琴而撞文侯”“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是寡人之过也”“以为寡人符”“以为寡人戒”的相关情节概括出来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选文有改动)

  [注]①佼:好。②寿:保。③梁丘据:人名。④辂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⑤趣:同“促”,赶快。⑥临:治理,管理。

(1)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晏子,乘弊车,驾驽马  朝:上朝     (  )

②臣得暖衣饱 食:吃 (  )

③公使梁丘据之辂车乘马 遗:遗留 (  )

④公不,趣召晏子 说:通“悦”,高兴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是 (  )

A. 夫子禄寡耶?   辍耕垄上

B. 弊车驽马奉其身   无从致书

C. 臣足矣   皆以美徐公

D. 侈其衣服饮食不顾其行者   朝往,暮而归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

译文:

(4)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

答:

 (1)①􀳫 ②􀳫 ③✕ ④􀳫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特别要注意字不离句,句不离篇,根据语境分析实词意思,判断正误。第①句意思是“晏子入朝,乘坐破旧的车子,用劣马拉车”,“朝”在这里是“上朝”的意思,题中解释正确。第②句意思是“我能够穿暖吃饱”,“衣”“食”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理解为“穿”和“吃”,题中解释正确。第③句意思是“景公派大夫梁丘据给晏子送去四匹马拉的豪华大车”,“遗”是“赠送”的意思,不是“遗留”,所以解释错误。第④句意思是“景公不高兴,立即召见晏子”,“说”通“悦”,是“高兴”的意思,题中解释正确。

(2)B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要根据语境注意一词多义现象。A项的“之”意思分别为“的”(结构助词),“到……去”(动词);B项的两个“以”意思都是“来,用来”;C项的“于”意思分别为“对于”,“比”;D项“而”都是连词,前者表示转折,后者表示修饰。所以答案选B。

(3)我节制自己穿衣吃饭(方面)的供养,来做齐国百姓的表率。[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以直译为主,句意通顺”的原则。不随意改变原句的结构特点,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将语句翻译通顺、完整。翻译时注意“节”(节制),“养”(供养),“先”(本意是“领先”,这里引申为“表率”),这些重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节俭,以身作则(或:能作表率)。[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品质的概括总结。要正确解答此题,必须联系上下文,从文中“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可以看出晏子生活节俭,从“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可以看出晏子能够事事以身作则。

文言文阅读。

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谁可而之/或异二者之

B. 解孤非之仇邪/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C. 无尉/去怀乡

D. 孔子之曰/不求达于诸侯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善 哉 祁 黄 羊 之论 也 外 举 不 避 仇 内 举 不 避 子

(3)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答:

(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及虚词意义用法的能力。一一核对筛选。A.任用/行为。B. 你。C.诸侯国,国家/国都。 D.听说/出名。

(2)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按句子的意思停顿。

(3)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中找原因。

徙 木 偾 表

洪 迈

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

(选自《容斋随笔》,作者洪迈)

  [注]偾(fèn)表:放倒标杆。

(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吴 起 治 西 河 欲 谕 其 信 于 民 夜 置 表 于 南 门 之 外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有一人徙之,予金   

②来吴起   

③予鞅本魏人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令于邑中曰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B.有一人徙之,辄予金 送鲍浩然之浙东

C.乃下令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 择其善者而从之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

译文:

(5)商鞅徙木和吴起偾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1)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 [解析]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按意思停顿。

(2)①就,便 ②拜见,拜访 ③认为 [解析]考查学生文言实词理解能力。平时多积累。

(3)D [解析]考查学生对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两个“而”都表顺接。

(4)①(我 )去放倒标杆看看,最多得不到奖励罢了,有什么关系呢?[解析]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注意语气翻译。

(5)②必须说到做到,才能真正取信于民。[解析]考查学生感知文章内容,归纳概括能力。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楚庄王问詹何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楚王曰:“善。”

(选自《列子·说符篇》)

  [注]①詹何:古代哲学家。②社稷:指国家。③身治:自身修养好。④末:末节,次要的事情。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詹何曰 对:   

②故在身 本: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译文:

(3)楚庄王在与詹何的对话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1)①回答 ②根本,基础 [解析]考查实词的积累与识记,“对”“本”这两个实词比较简单,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与练习中基本都能掌握。解题时,应先回忆之前学过的这些词的意思,然后再联系上下文进行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建议熟记课内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同时,加强课外文言文练习,做好重点词语的积累与识记,并对这些词语进行适当地总结。

(2)我明白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解析]翻译题型是中考必考题型,考生失分的现象较为明显,一般因为关键字不落实造成失分,因此需要格外注意。本题中的“治身”“明”要重点翻译,是考试的得分点,省略的部分需要补充完整,整体来说难度不大。建议翻译句子应该首先正确划分朗读节奏,接着在直译的基础上做到通顺、连贯。在翻译的时候,要做到字字落实,文从句顺。重点的字要翻译出来,省略的成分需要补充完整。这类题需要考生既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又要重视内容的理解。

(3)修养自身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整体理解能力,学生在解题时,应该先熟悉文章大概意思,然后再进一步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态度,想表达的主要思想。建议考生解决这类题型有三种方法:一、原句摘抄,从原文中找答案;二、摘录原文的重点词语回答,然后用自己的话适当的组织一下;三、按照自己的理解去作答。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具体的选择。

橘逾淮为枳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yàn)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⒀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下面加点词。

寡人反病焉 取:

2、晏子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喻,把_______比作“淮南”,_____比作“淮北”,不盗之民比作“橘”,______比作“枳”,从而推论出“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3、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机智地应对楚王的刁难,成功地化解了困局。

B.楚王不知道晏子是善辩之人,自以为可以设计羞辱晏子。

C.晏子,名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

D.楚王狂妄自大地导演“齐人坐盗被缚”一幕,却自取其辱。

1、获得

2、齐国  楚国   盗贼

3、B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肉 食 者 谋 之 (2)弗 敢 加 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小惠未( ) (2)小未孚( )

(3)公将之( ) (4)而衰(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4.全文以 为线索,详写 ,略写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5.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1. (1)肉食者/谋之(2)弗敢/加也

2. (1)通“遍”,遍及,普遍  (2)为人所信服(3)击鼓进军(4)第二次

3.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4.长勺之战、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双方交战的过程

5. ①“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③“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④“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⑤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⑥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

文言文阅读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头地耳(撞)     B.亦免冠跣(白白地)

C.以有先生也(只)    D.长跪而之曰(道歉)

2.下列“之”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子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A.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B.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曰。

C.而安陵以五十里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D. 聂政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3. 下列句子的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译文:公子可曾听说过天子的愤怒吗?

B.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译文:专诸被王僚刺杀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C.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

D.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译文:如果士兵一定要发怒,将有两人的尸体倒地,血流五步,天下人都穿孝服。

1、B   2、D  3、C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会天大雨 会:

(2)皆刑其长吏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翻译:

3.陈胜吴广审时度势,谋略过人,对起义进行了周密的策划。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文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一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陈胜吴广在为起义作舆论准备时,设计了“①”的计策;发动起义时,打出“②”的旗号;在起义中,陈涉“立为王,号为张楚”。这一系列谋划,始终将起义与楚国的复兴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陈胜吴广认为 ③ 。

1.答案:(1)会:适逢,恰巧遇到   (2) 刑:惩罚 

2.答案:又暗使吴广到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3.答案: ①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② 大楚   ③ 项燕为楚国名将,假借他的名义发动起义,可以获得民众支持。

阅读《曹刿论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肉食者鄙 鄙:______

(2)公将鼓之 鼓: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到乡翻似烂柯人 翻译:______

1 (1)鄙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2)鼓:击鼓进军

2.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3.答案:

①鲁国取胜的原因   ②彼竭我盈   ③辙乱旗靡   ④有谋略   ⑤善观察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