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遭。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令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子固不幸而遇张?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段选文的主要内容。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___________ 走送之___________
俟其欣悦___________ 往借不与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4.请为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知 幸 与 不 幸 则 其 读 书 也 必 专 而 其 归 书 也 必 速
5.下面关于“以”字的用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可以译为“来”。)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前一个“以”同“是”组成复音虚词,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理的结果;后一个“以”是介词,相当于“把”或“拿”。)
C.俯身倾耳以请(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可以不翻译)
6.古代有许多名人都是在“无书读,求师难,生活苦”的情况下学习成功的,你认为他们的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