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2分)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衫蒙其头,将之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有改动)

注:①牸(zì])牛:母牛。②庵:小草屋。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牛产至十余头 孳:

(2)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 左右:

(3)将之妻家村中 诣: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其人诣武阳质允济 公与之乘,战长勺

B.衫蒙其头 扶苏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老母如言 忌不自信,而复问妾曰

D.悉召葱地十里男女毕集 孤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2分)

(2)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3分)

16.现代汉语中“路不拾遗”经常与 连用,这两个成语形容 。(2分)

13.(1)孽:繁殖(生育)。(2)左右:下属(身边的人)。(3)诣:到……去(前往)。(3分,每小题1分)

14.C  15.(1)你自己有县令,我为什么要参与(这件事)呢?(2分,“尔”“何与为”各1分)(2)(张允济)曾经在路上遇到一位种葱的老太太,(她)盖了小草屋看守葱。(3分,“道”“守”和“一老母种葱者”的定语后置结构,各1分)(句意不通顺者,酌情扣分)

16.夜不闭户  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2分,每空1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第6-10题。(15分)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牺牲玉帛,弗敢也( ) (2)公将之( )

(3)虽千里不敢也( ) (4)今日也(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 小信未孚,神弗福

B.以君为长,故不错意也 肉食鄙,未能远谋

C.衣食所,弗敢专也 能辨我是雄雌

D.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庭中

8.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此庸夫/之怒也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臣未/尝闻也 D.下视/其辙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而君逆毒人者,轻寡人与?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这两篇文章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运用相同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了以弱胜强的原因。认真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填写下面表格。(3分)

人物

人物性格特点

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曹刿

唐雎

6、(1)虚报(2)击鼓进军(3)交换(4)这样(每空1分)

7、B

8、B

9、(1)可你违背寡人,(是因为)轻视寡人吗?(主要得分点是“而”“逆”“轻”“与”,每点0.5分,共2分)

      (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以实情判断。(主要得分点是“狱”“虽”“察”“必”,每点0.5分,共2分)

10、

人物

人物性格特点

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曹刿

深谋远虑(远谋)

语言描写

唐雎

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行不止。既而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谢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坐。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选自《世说新语 谢太傅泛海 》)

【注释】①【盘桓】徘徊,逗留。②【孙、王】孙:孙绰,字兴公,孙楚之孙;王:指王羲之。③【遽】惊慌。④【唱】提议。⑤【承响】响应。

12.运用“词语积累卡片”分类梳理文言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良好

习惯。阅读本文填写下面的“通假字”积累卡片。(2分)

“通假字”积累卡片

文章

句子

通假字

意思

《谢太傅泛海》

太傅神情方王

通“旺”,旺盛

13. 仔细品味文中“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一句,发挥你的想象,生动描绘谢太傅当时的动作和神情。(30字左右)(2分)

(30字)

12.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     说    通“悦”,高兴、愉悦

评分意见:本题2分。语句抄写正确1分;词语解释正确1分。

13. 谢太傅此时兴致勃勃,只见他昂首捋须,迎着风浪或高声吟诵或吹口哨,一言不发。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句意理解正确1分;在此基础上加入合理的想象,能生动展现谢太傅的神情动作得2分。(注:字数不足20字扣除1分)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选自《列子 列子学射 》)

【注释】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②【关尹子】人名,善射。③【身】修养自身。

12.古诗文阅读重在积累。请运用 “词语积累卡片”梳理文言文中

的“一词多义”现象,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3分)

“一词多义”词语积累卡片

词语

文章

句子

意思

所以

《出师表》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列子学射》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13. 关尹子让列子“守而勿失”的是什么?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2分)

12. ……的原因;用来;……的原因。

评分意见:本题3分。每空1分。

13. 示例:射箭的道理(规律方法);做事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探究并掌握事物的规律方法,才算真正会做,才能做好一件事。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问1分,意思对即可。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节选自《墨子 公输》)

8.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

借子杀之 ②不可谓知类

9.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起鲁 行十日十夜而至 B.将攻宋 臣王吏之攻宋也

C.辍耕垄上 宋何罪有 D.荆国有余于地不足于民 义不杀少杀众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11. 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墨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8.希望    明白事理

评分意见:本题2分,每空1分。

9.D.评分意见:本题2分。

10.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土地,不能说是智慧的(做法)。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重点词“杀”“不足”“有余”“智”翻译正确且语句通顺得2分。重点词语的解释错一个扣1分,扣完2分为止。

11. 示例:从“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可见墨子的热心救世,不辞劳苦。

    从墨子的论辩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中,可见墨子坚守道义、善于论辩的特点。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结合选段内容1分,正确把握墨子的性格特点1分。

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 - 20题。(共10分)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巨之妻私臣,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齐威王召阿①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②,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③,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④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俱,莫敢饰作⑤,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①阿:古地名。②辟:开垦。③鄄 (jùan):古地名。④烹:煮。古代的一种酷刑。⑤饰作:掩饰,欺作。

1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今齐地方千里

(2)王之蔽甚矣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9.邹忌是怎样讽谏齐威王的?(2分)

20.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4分)

   17. (1)土地方圆(土地纵横)(2)受蒙蔽(意思对即可。一小题1分,共2分)

    18.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到上等奖赏。(意思对即可。2分)

    19.从生活小事推至治国大事。(意思对即可。2分)

   20.①有善于进谏的谋臣。②齐威王虚心纳谏。③齐威王不偏听,重实情。④齐威王对“饰诈”者惩治有力。(意思对即可。一条1分,共4分)

 

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皆在焉,持兵戟而卫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韩傀。韩傀走而抱哀侯,聂政刺之,兼中哀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韩取聂政尸于市,县购之千金。久之莫知谁子。政姊闻之,曰:“弟至贤,不可爱妾之躯,灭吾弟之名,非弟意也。”乃之韩。视之曰:“勇哉!气矜之隆。是其轶贲、育而高成荆矣。今死而无名,父母既殁矣,兄弟无有,此为我故也。夫爱身不扬弟之名,吾不忍也。”乃抱尸而哭之曰:“此吾弟轵深井里聂政也。”亦自杀于尸下。 (节选自《战国策 韩策二》)

【注释】①韩王及相:韩哀侯及国相韩傀。②皮面抉眼:划破脸皮,挖出眼珠。③县:同“悬”。

④轶贲、育:超过孟贲、夏育(这两人与后文“成荆”均为勇士)。⑤殁:去世。

11. 用“︱”为下列文字断句(画一处)(1分)

持 兵 戟 而 卫 者 甚 众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夫爱身不扬弟之名,吾不忍也。

1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一说聂政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1.持 兵 戟 而 卫 者︱甚 众

评分意见:本题共1分.

12.吝惜自己的身躯而不传扬弟弟的英名,我不忍心这样做啊。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翻译正确且语句通顺得2分。

13.示例1:从聂政刺杀韩傀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个勇敢的人;

示例2:从他毁容自杀,可以看出他是个贤德的人。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概括文意,指出人物品质,各1分。

【参考译文】

正好韩国在东孟举行盛会,韩侯和相国都在那里,他们身边守卫众多。聂政直冲上台阶刺杀韩傀,韩傀边逃边抱住韩哀侯。聂政再刺韩傀,同时也刺中韩哀侯,左右的人一片混乱。聂政大吼一声冲上去,杀死了几十人,随后自己用剑划破脸皮,挖出眼珠,又割腹挑肠,就此死去。
   韩国把聂政的尸体摆在街市上,以千金悬购他的姓名。过了很久也没人知道他究竟是谁。聂政的姐姐听说这事后,说道:“我弟弟非常贤能,我不能因为吝惜自己的性命,而埋没弟弟的名声,埋没声名,这也不是弟弟的本意。”于是她去了韩国,看着尸体说:“英勇啊!浩气壮烈!你的行为胜过孟贲、夏育,高过了成荆!如今死了却没有留下姓名,父母已不在人世,又没有其他兄弟,你这样做都是为了不牵连我啊。因为吝惜我的生命而不显扬你的名声,我不忍心这样做!”于是就抱住尸体痛哭道:“这是我弟弟轵邑深井里的聂政啊!”说完便在聂政的尸体旁自杀而死。

读下面文言短文答题。(5分)

王戎七岁,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然。

1、解释加点词语。(1分)

(1)与诸小儿游 (2)取之

2、用“/”为划线句划分停顿节奏。(2分)

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3、其他的小孩都跑去抢李子,为什么王戎不动?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1、曾经;确实,的确

2、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3、王戎根据那棵李树长在路边却有这么多果实,推断出那是一棵苦李树,李子抢来无用。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遇事从容冷静、善于独立思考、思维周密、机智聪慧的小孩。

阅读下面文段答题。(8分)

口 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

······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的词。(2分)

(1)京中有口技者 (2)满寂然

(3)中力拉崩倒之声 (4)两股战战,几欲先

7、翻译文中中横线上的句子。(2分)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文:

8、文中正面描摹了几个场景来突出口技人技艺高超,从声音同时发出、惟妙惟肖角度赞叹的词句是:

;从声音繁杂、包罗万象角度赞叹的词句是: 。(2分)

9、有人说,文中多次描写宾客反应,略显繁琐,可以删去,你认为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6、擅长;通“座“,座位;夹杂;跑、逃跑

7、略    8、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9、不能删去,这是侧面描写,能烘托出口技表演者的技术高超。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0-13题 。(17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之)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注:①击:魏文侯的儿子。②何如主:怎样的君主。③人名,魏国的大臣④快走。

10.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词。(4分)

(1)臣知不如徐公美 (2)面刺寡人之过者

(3)不封君之弟 (4)使翟璜召任座而

11.用“/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各划一处。(2分)

(1)今齐地方千里 (2)文侯问于群臣(曰)

1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2)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译文:

13.邹忌和翟璜都是规劝自己的国君除弊,试对他们两人的规劝方式及结果进行比较。(5分)

(1)方式相同处:

(2)方式不同处:

(3)规劝结果:

10.(4分)(1诚:确实,实在(2)面刺:当面指责(3)以:用、把、拿(4)反:同“返”,使……返回(仅答出“返回”或同“返”也可)(每小题1分,计4分)

11.(2分)(1)今齐地/方千里        (2)文侯/问于群臣(曰)(每小题1分,计2分)

12.(6分)(1)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很深啦。(未译出“蔽”的被动用法扣1分)(2)刚才(先前)任座的话很耿直(说的直率),因此我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向者”“直”“是以”为得分点)(每句3分,计6分)

13.(5分)(1)同:语言委婉,讲究技巧(意思对即可,1分)(2)异:邹忌推己及人,用类比的方法规劝国君;翟璜先取悦国君,再从侧面对其进行暗示。(意思对即可,各1分,共2分)(3)结果:齐威王广开言路;魏文侯善待谏臣。或:齐威王纳谏;魏文侯悦从。(意思对即可,各1分,共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