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9分)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2分)

(1)射于家圃( ) (2) 无他, 惟手熟( )

10.本文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意为____________,“释”的这个意义还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含“释”的这个意义的成语)(2分)

12.本文给你怎样的启示?(3分)

[af75858f2afa408e.gif][83f1129eaab40484.gif]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2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8.解释下列加点字词。(2分)

(1)吏二缚一人王。( ) (2)齐人善盗乎?( )

9.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2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0.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2分)

11.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2分)

12.下面这则故事也选自《晏子春秋》,试着将它与上文进行比较,以加深对晏子的了解。读完后,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分析晏子的性格特点,并联系学过的关于晏子的故事,谈谈你读后启示。(4分)

景公(齐国的国君)好弋(捕鸟),使烛邹主鸟(管养鸟的事)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

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受到教育)矣。”

晏子的性格特点:

启示:

8、①到……地方去②本来9、略 10.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意思对即可)。 11、善意或恶意都可(例:善意的,因为楚王羞辱晏子的原因只是看看晏子是不是“齐之习辞者”且最后晏子反驳后并没有恼羞成怒;恶意的,因为楚王羞辱晏子是经过周密部署的,且是想借羞辱晏子达到羞辱整个齐国的目的的。)12、晏子是一个机智、能言善辩的外交家的形象;启示:告诫人们不可委曲求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善于分析,冷静处理,以防不虞之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8分)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2分)

(1)万事莫于义( )(2)不手足之贵也( )

1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是贵义其身也 所欲有甚生者 B.人皆有 予子天下,而杀子

C.故不为得也 富贵,无相忘 D.子冠履 观夫巴陵胜状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15.上文运用什么论证方法阐明观点?(2分)

[4064fc1a53147a4c.gif][174e181d4045f360.gif]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14、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3分)

一羊 亡之

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16、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14、丢失   已经   为什么  15、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羊)逃到那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16、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至于误入歧途)。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

8、解释词的含义(4分)

(1)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 )(2)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 )

(3)休祲将于天 休( ) (4)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淑( )

9、翻译句子(2分)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回答: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①仕:旧称做官为仕。 ②夫子:晏子。 ③仄陋:狭窄浅薄。 ④维:维系。 ⑤弼:纠正

(1)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高缭之夫子三年 ( )

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可乎 ( )

(2)翻译选文中画“   ”的句子(1分)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上文,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网捕    拜访    吉祥    善

9、又暗暗地让吴广到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10、(1)侍奉  道义

(2)高缭在晏子那里做官,晏子赶走了他。

(3)启示:我们要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大意对即可)

陶侃惜谷(7分)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见人一把未熟稻 (2)执而

24、翻译下列句子。(2分)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25、本文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3分)

23、(1)拿     (2)用鞭子打   

24、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25、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巨商蓄鹦鹉(7分)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宠。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否?” 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欲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一旦段生以事系狱(2)半年得释

(3)乃特车马携至秦陇(4)似不忍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分)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24.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2分)

(1)能诵读诗文;

(2)向客人问安;

(3)

(4)

25.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

22.(2分)一旦:有一天  方:才  具:准备 去:离开

23.(1分)(商人)就许诺说:“我应当亲自送你回归大自然。”

24.(2分)(3)思维敏捷,及时倾诉自己的不幸(4)离别时,情真意切

25.(2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之有理即可)

鲁相嗜鱼(8分)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fú)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注释】① 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复姓公孙,名仪。②即:假如。 ③下人:迁就他人。

2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⑴公孙仪鲁而嗜鱼 ( ) ⑵一国争买鱼而献之( )

⑶其弟子曰 ( ) ⑷夫唯鱼,故不受也 ( )

2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此明夫(fú)恃人不如自恃也

29. 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2分)

27.(1)做宰相  (2)都  (3)规劝  (4)爱好(4分)

28. 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意思对即可。评分点:明、恃)(2分)

29. 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欠了情,顾虑到人情,执法就有失公正。这表现了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奉公的思想性格。(意思接近即可)(2分)

杨自惩为吏 袁了凡

鄞人杨自惩,初为县吏,存心仁厚。时一人偷窃,县宰①鞭之,血流满面,而怒犹未息。杨跪而宽解之。宰曰:“怎奈此人越法悖理,不由人不怒。”自惩叩首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②,哀矜③勿喜;喜且不可,而况怒乎?”宰为之霁④颜。  

家甚贫,为吏,人皆友之。或遗之钱财,一无所取。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与其妇商之。妇曰:“囚从何来?”曰:“自杭而来。沿路忍饥,菜色可掬。”

乃撤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

选自《了凡四训·积善之方》

【注释】①县宰:县令。②得其情:指查出实情。③哀矜:哀怜同情。④霁:怒气消散。⑤撤:拿出。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县宰之( ) (2)怒犹未( )

(3)人皆之( ) (4)遗之钱财( )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

24.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杨自惩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2.(4分) (1)用鞭打   (2)停止  (3)以……为友,结为朋友  (4)有人(4分,每处1分)

23.(3分) (杨自惩)遇到犯人没有饭吃。常常千方百计来救济他们。(3分,关键词语翻译到位,意思相近,语言通顺即可)

24.(3分)从善待犯人可见他有怜悯,仁慈的心(存心仁厚);从不收别人馈赠可见他廉洁自律。

(3分,意对即可。若只答“廉洁自律”得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