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南宁市)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刘向《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赵威后:赵恵王妻。 ②发:拆封。 ③岁:年成,收成。④无恙:平安无事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 齐王使使问赵威后 使: (2)本而问末者耶 舍:

18.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译文:

19.结合文章内容,在“先问君”还是“先问民”的问题上,你同意谁的看法,为什么?(2分)

17.(2分)(1)使:派;(2)舍(丢下,舍弃)

18.(2分)难道把卑贱的放在前面,尊贵的却放在后面吗?(意思对即可)

19.(2分)示例:同意。因为老百姓像“水”,君王像“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君王推行暴政,把老百姓逼上梁山,老百姓可以通过起义推翻君王,所以,老百姓“平安无事”,君王才能“平安无事”!

(2013年包头市)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禨(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孙叔敖

(2)王封我矣

9.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2)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10.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2分)

11.“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3分)

   

[200543dfcf5df5a9.jpg]

(2013年武汉市)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真宗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李及,上从之。众疑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韩亿以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 ,将吏亦心轻之。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曰:“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旦之用及,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玮处边事已尽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玮之成绩。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注释】累章求代:(曹玮)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务。詟(zhé):恐惧。

8.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从之 从:听从

B.将吏亦心轻之 轻:轻松

C.何足为异 足:值得

D.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益:更加

9. 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旦之用及,非为此也

A.吾欲之南海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公与之乘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但众人仍对他守边的才能持怀疑态度。

B.李及在略加审问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马上下令斩杀了犯事的戍卒。

C.李及的声誉传到京师后,王旦却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将的职责。

D.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聪明,会不断开创新的政绩。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

8.B

9.C

10.D

  11.  适逢一位驻边的士兵白天在市场上抢夺妇人的银钗,官吏捉住他,把这件事报告给李及。        

(2013年台州市)

崔光

后魏自太和迁都之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庑问,不可校数。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量,朝臣莫不称力而去。唯章武侯王融与陈留侯李常崇绢过任,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曰:“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

(选自《洛阳伽蓝记》)

【注】①露积:堆积后不加覆盖。廊庑:走廊、廊房。③称力:量力。④过任:力不胜任。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库藏溢(▲) (2)太后赐百官绢(▲)

(3)侍中崔光取两匹(▲)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

22.面对太后的赏赐,百官有哪三种不同的表现?(3分)

[d2341c405459891d.jpg]

(2013年聊城市)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通假字,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世以为神(以为:把……当作)

B.守荆南回(及:和,与)

C.坐客不叹服(罔:没有)

D.今汝不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务:致力,从事)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岂汝先人志邪?

10.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打他?(2分)

8.B (说明:本题2分。)

9.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说明:本题2分。)

10.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说明:本题2分。)

(2013年江西省)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 ) ②明( )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2.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9.B(2分)

10.①丧失(1分)    ②明智(1分)

11.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1分),问题不比越国少(1分)。

12.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13.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1分)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1分)

(2013年荆州市)古诗文阅读(24分)

【甲】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乙】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丙】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中①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②。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知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列子·说符》)

注:①射中箭靶。②牢牢记住不要忘掉。守,掌握,遵守。

6.(2分)下面句子中“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 )

A.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B.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C. 然足下卜之鬼乎

D.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7.(2分)指出下面括号中词语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 )

A.皆次当行(行:行军) 会天大雨(会:恰逢)

B.或以为死(或:有的人) 楚人怜之(怜:爱戴)

C.念鬼(念:念叨) 又间令吴广(间:暗地里)

D.卒中往往语(往往:经常) 皆指目陈胜(目:看着)

8.(2分)下面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C. “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

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9.(2分)下面对《陈涉世家》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体现了陈胜对形势的准确分析与判断。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写出了陈胜对民心的深刻洞察。

C.“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表现了陈胜对天意的准确领悟和把握。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生动表现了陈胜谋略所产生的奇特效果。

10.(2分)下面对《列子学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事揭示了学习要举一反三的道理。

B.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C.关尹子要求列子从学射中自己去探究射中的道理。

D.治理国家、为人处世和学习射箭的道理是一样的。

11.(3分)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两处)。

非 独 射 也 为 国 与 身 亦 皆 知之。

1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13.(8分)请将下面文段中引用的古诗文补充完整。

在古典文学的长河中,流淌着数不清的正能量。“出淤泥而不染,”,透出的是品性高洁的正能量;“,不汲汲于富贵”,传递的是淡泊名利的正能量;“,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看到的是济世情怀;“,后天下之乐而乐”,听到的是忧乐心语;“人有悲欢离合,”,安慰了多少离人!“沉舟侧畔千帆过,”,鼓励了多少后辈!“长风破浪会有时,”,是重新扬起的希望;“人生自古谁无死,”,是以死明志的决心。让我们诵读经典,滋养人生,传承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6.D    7.B    8.C    9. C    10.A

11.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知之。

12.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这样好吗?

13.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不戚戚于贫贱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  ⑤月有阴晴圆缺  ⑥病树前头万木春  ⑦直挂云帆济沧海  ⑧留取丹心照汗青

(2013年乐山)

马钧二异事

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

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子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选自《三国志·杜夔传》注引《马钧传》)

【注释】①给事中:皇帝左右的一种侍从官。②器之模:陶器的模型。③翻车:龙骨水车。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二子古无指南车 (徐庶)先主曰:“诸葛孔明者……”

B.于是二子遂以明帝 往来无

C.无水以溉 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D.而灌水自覆,入更出 湖中焉得有此人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其功百倍常 受地先王,愿终守之

B.先生给事中 吴广都尉

C.令童子转之,灌水自覆 面山

D.都城内有地可为园 策之不其道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讲述了马钧的两件奇事:一是相信古有指南车并亲自做成了指南车;另一件是制作出了外形奇特、功能奇多的水车。

B.高秦二人与马钧争论的焦点是古代有无指南车,争论中,高秦二人转移话题,用马钧的名与字来嘲笑他。

C.面对高秦二人的嘲笑,马钧认为说空话无用,不如用实验证明;并用做成指南车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他们。

D.从文中的两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马钧是一个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富有创造力的人。

6、C

 7、B

 8、A

(2013德阳市)

不躬不亲

齐桓公谓管仲曰:“吾国甚小,而财用甚少,而群臣衣服舆马甚汰,吾欲禁之,可乎?”管仲曰:“臣闻之,君尝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之。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衣练紫之衣,狐白之裘。此群臣之所奢汰也。《诗》云:不躬不亲,遮民不信。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桓公曰:“善。”于是更制纯棉之衣,大白之冠,朝一年而齐国俭也。(《说苑·反制》)

注释:①桂之浆:桂花调制的汤。(2分)

23.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练紫之衣

(2)而群臣衣服舆马甚汰

24. 请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

25. 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这个短语是:

23、(2分)(1)穿(1分);(2)但,却(1分)

24、(2分)你想禁止奢侈,为什么不先从自己开始呢?

25、(1分)上行下效

(2013年凉山州)

梁王嗜果,使使者求诸吴,吴人予之桔,王食之美。他日又求焉,予之柑,王食之尤美。则意其犹有美者,未予也,惎使者聘于吴而密访焉。御儿之鄙人,有植枸橼于庭者,其实大如瓜,使者见而怪之曰:“美哉!煌煌乎柑不如矣。”求之,弗予。归言于梁王,梁王曰:“吾固知吴人之靳也。”

使者以币请之,朝而进之,荐而后尝之,未毕一瓣,王舌缩而不能咽,齿柔而不能咀,颦蹙以让使者。使者以诮吴人,吴人曰:“吾国果之美者桔与柑也,既皆以应王求,无以予矣,而王之求弗止。使者又不询而观其外美,宜乎所得之不称所求也。夫木产于土,有土斯有木,于是乎果实生焉。果之所产不惟吴,王不遍索,而独求之吴。吾恐枸橼之日至,而终无适合王口者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①惎(jì):教;指点。②御儿:古地名,在今浙江桐乡西南。③枸橼(yuán):

又名“香橼”,果实黄色,味苦。④靳:吝惜,不肯给予。⑤诮:责问。

2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

有植枸橼于庭者 植:

颦蹙以让使者 让: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他日又求焉,予之柑,王食之尤美。

(2)使者又不询而观其外美,宜乎所得之不称所求也。

23.文章写梁王,突出了他哪一方面的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

21.种植    责备

22.(1)过些时,又派使者向吴国寻求别的水果,吴人给了他一些柑子,梁王吃后感到味道更美。(2)使者又没有询问,却只看香橼的外表漂亮,所得到的和所要求的不相符,是理所应当的。

23.梁王喜欢吃水果,吃了味美的,还想吃味更美的,如不称意可口,就责备水果产地的吴国人,文章突出了他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的特点。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