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之,稍稍宾客其父,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5.解释文中画线加粗的词。(5分)

焉( ▲ ) 自是指物作诗立( ▲ ) 邑人之( ▲ )

稍稍宾客其父( ▲ ) 以钱币乞之( ▲ )

26.翻译下面句子。(2分)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7.请说说“不使学”造成了怎样的后果?(2分)

[22c4dd89d179c289.jpg]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因以释文示之。

23.结合选文,在李相和小吏两人中选一人作评析。(3分)

[27106cb33637784c.jpg]

罗生还镯(9分)

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赴会试。仆于途中拾一金镯。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仆曰:“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先生怒,欲亲赍付还。仆叩首,且屈指曰:“往返必误场期,不可。”先生曰:“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竟寻至其家,果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主妇疑婢窃取,鞭笞流血,几次寻死。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赖人解救。先生至,出镯与之,举家感激。急行至京,试期已届矣,仓皇投卷,竟得中试,状元及第。

【注释】①孝廉:“举人”别称。②给:充足。③赍(jī):以物送人。④投缳:上吊自杀。⑤届: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仆途中拾一金镯( ) ⑵且指曰( )

谁之咎?( ) ⑷家感激(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

12、你怎样评价罗先生的言行?(3分)

10、⑴在  ⑵弯曲  ⑶这  ⑷全

11、不用担忧了,(我)先前在山东某处拾到一只金手镯,可以典当作为旅费。

12、罗先生这样先人后己(或舍己为人),拾金不昧(或不贪财物)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反思(学习)的。(意思对即可)

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晋书·乐广传》)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广问其

(2)广杯中蛇即角影也

(3)酒中有所见不

(4)广乃告其所以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意甚恶之,既饮而疾。(3分)

译文:

(2) 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3分)

译文:

5.文中故事可以概括为一个成语: ,意思是

。(2分)

3.(1)故:缘故(2)意:料想(3)复:还,又(4)所以:原因(4分)

4.(6分)(1) 心里十分厌恶它(酒),喝了以后,就生病了。(3分,大意正确计 2分,落实“恶”“疾”的意思各计1分)(2) 客人心情一下子轻松下来,,积久难愈的重病顿时痊愈了。(3分,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解”“愈”的意思各计1分)

5.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恐。(2分)

   孟浩然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选自《新唐书》)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喜人患难 振:振作

B.一座嗟伏,无敢 抗:匹敌

C.饮欢甚 剧:游戏

D.朝宗怒,行 辞:拒绝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 (3分)

译文:

(2) 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 (3分)

译文:

5.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水田园诗人,但一生仕途坎坷。从选文看,他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4分)

答:

3.B(2分)(A振:救济;C剧:严重;D辞:告别。)

4.(6分)(1) 不久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藏到床下,王维将实情告诉(回答)了唐玄宗。(3分) (大意正确计 1分,落实“匿”“对”的意思计1分)(2) 孟浩然斥责他说:“已经喝酒了,哪有空闲管他!”最终没有赴约。(3分) (大意正确计1分,落实“恤”“卒”的意思计1分)

5.隐居山林,40岁才到京城,诗中语句不为帝王所喜;率性而为,不喜约束。(4分)

参考译文: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少年时崇尚气节、义气,喜欢帮助患难的人,隐居在鹿门山。四十岁时,才游学到京师。曾经在太学(朝廷里的最高学府)赋诗,满座的人都感叹佩服,没有敢和他比的。张九龄、王维非常欣赏他。王维私自邀请他进到内署(王维的办公处),不久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藏到床下,王维告诉了唐玄宗实情,皇帝高兴得说:“我听说过这个人却没见过,有什么害怕还要藏起来?”下令孟浩然出来。唐玄宗询问他的诗作,孟浩然又施礼,背诵自己的诗作,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皇帝说:“你不求做官,而我也不曾抛弃你,为什么要诬陷我?”因此让孟浩然回去了。采访使(官职名)韩朝宗邀孟浩然一起到京城,打算在朝堂上推荐他。正巧孟浩然家里有老朋友来,喝酒很多,非常高兴,有人说:“你与韩先生有约定。”孟浩然斥责他说:“已经喝酒了,哪有空闲管他!”最终没有赴约。韩朝宗大怒,来告别,孟浩然依然不反悔。张九龄担任荆州刺史,把他征聘在幕府中,后来幕府撤销了。开元(唐玄宗年号)末年,孟浩然背上长疮而死。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①又何焉 间: 牺牲玉帛 牺牲:

1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4分)

11.

①参与             ②猪牛羊等祭品            

12.大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但一定会据实情断案。

13.示例:我认为司法公正最重要。因为司法公正是实现人民权利和义务的基础,有了 它,财富共享、礼治国家自然有实现的可能。

“向”。不敢向东侵犯。④宾从:服从、归顺。⑤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三军,使士卒乐死 ( ) (2)不敢谋( )

(3)百姓不( ) (4)之于我乎( )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翻译:

16.你认为吴起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上面的文言文简要阐述。(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率领  国家   信任   属通嘱,委托,嘱托

            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吴起才知道自己(确实)不如田文。

            要点:( 1)性情率真(2)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3)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4)知错就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扶苏数谏故 诚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陈胜、吴广谋曰 当立者公子扶苏

C.项燕楚将 贤能之用

D.楚人怜 二世杀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发闾左谪戍渔阳 闾左(指代平民)

B.天大雨 会(集会)

C.已失期 度(估计、揣测)

D.多应者 宜(应当)

11.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 )(3分)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1分)

D

B

A

甲]陈胜者……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至陈:( ) ②说陈王曰:( )

19. 翻译: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18.(1)及,等到(2)有人(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9.众多陈涉的老朋友、旧相识都各自离开,因此再也没有亲近陈涉的人了。

20.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

21.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1分)②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

陈涉世家(22 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富贵,无相忘 ( ) (2)天大雨,道不通。( )

(3)为天下,宜多应者。( ) (4)大楚兴,陈胜。 ( )

15,翻译句子(4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6,结合全文,试分析这次起义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17、陈胜吴广为发动起义作了那些舆论准备工作?请简要概括。你怎么评价这些准备?(4分)

 14.(1) 假如、如果 (2)恰逢、正赶上 (3)通“倡”,首发  (4) 称王(4分)

15、①如今逃跑(抓回来)是死,起来__也是死,同样是死,倒不如为国事而死,怎么样?② 第二天,大家到处议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以目示意看着陈胜。(4分)

16.直接原因:    会天大雨道不通 ,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2分)

17.丹书鱼腹、篝火狐鸣( 2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陈胜吴广利用大家的迷信树立自己的威信。这表现了他们杰出的组织才能和领导才能。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