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10分)
初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卿今当涂掌事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见往事耳 (4)即更刮目相待
15.下列句中朗读停顿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卿//今/当涂掌事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自以为//大有所益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卿言多务,孰若孤?
17.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问,是东吴周瑜之下的二号人物。从鲁肃主动“拜
蒙母”“ 结友”这两件事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2分)
14.(4分,每小题1分。)(1)当道,当权 (2)研究 (3)了解,认识 (4)重新
15.(2分)B
16. 你说军中事务多,谁能比得上我的事务多?(2分,意思符合即可,“孰”“ 若”各0.5分。)
17.有才华,有学识(爱学习)的人能获得别人的尊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位高者应该敬才、爱才。(2分,意思符合即可。)
阅读文言文,回答19~21题。
以人为鉴
郑公魏征①卒。征寝疾,上②与太子同至其第③,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④。征薨(hōng),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zhèn)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征没,朕亡一鉴矣。”
(选自《史纲评要》)
【注释】
①郑公魏征:魏征在世时封为郑国公。魏征是唐太宗时名臣,常给太宗李世民提意见。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第:府第,封建社会中官僚的大宅子。④指:指名。衡山公主:唐太宗的女儿。叔玉:魏征之子。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郑公魏征卒 (2)并为书石
(3)可正衣冠 (4)朕亡一鉴矣
20.将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21.文中唐太宗以三镜自照的话,言简意赅,说明了一个至今仍有借鉴作用的道理。请简要总括出这个道理的内涵。(2分)
19.(1)死 (2)写 (3)使……正 (4)丢失
20.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
21.说明要善于接受历史教训和别人的意见,使自己少犯错误。
阅读《孙权劝学》一文,完成13—16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但当涉猎 木兰当户织
B.蒙乃始就学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C.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蒙辞以军中多务 或以钱币乞之
14.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自以为大有所益
15.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13.D 14.C 15.A 16.B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9-12题。
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日:“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日:“比①闻禁中②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注】①比:近来。 ②禁中:皇宫
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①宋仁宗一日晨兴 ▲ ②昨夕因不寐而甚饥 ▲
③诚恐自此逐夜宰杀 ▲ 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何不降旨取索
②外面遂以为例
11.宋仁宗认为,如果自己“降旨取索”,会有怎样的结果?(2分)
12.结合故事内容,说说宋仁宗是一个怎样的皇帝。(2分)
[d2932926eb6bb72a.jpg]
[40c6037a7e963c62.jpg]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8-11题。
周璕画龙
周璕(xún),字昆来,江宁人,善丹青,康熙中,以画龙名。
尝以所画张于黄鹤楼,标其价曰:“一百两。,有臬司某①者,登楼见之,赏玩不置,曰:“诚须一百两。”璕即卷赠之,曰:“某非必欲得百金也,聊以觇世眼耳!公能识之,是某知己也,当为知己赠。”由是,遂知名。
其画龙烘染云雾,几至百遍,浅深远近,隐隐隆隆,诚足悦目。
【注】①臬司某,有个按察使某人。按察使,官职名。 ②觇(chan):偷看。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2分)
①善丹青( ▲ ) ②诚足悦目( ▲ )
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是哪一项?( ▲ )(2分)
A. 以画龙名B. 聊以觇世眼耳
遂以名楼(《黄鹤楼》) 俱以假山显(《于园》)
C. 尝以所画张于黄鹤楼D. 由是遂知名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黄鹤楼》) 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登楼见之,赏玩不置。________ ▲
②某非必欲得百金也。 ▲
11.周璕为什么会把画赠送给“臬司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周碍“以画张于黄鹤楼,标价‘一百两’”的意图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5b2b5a2487a85d4.jpg]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6-10题(12分)
七录
张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则三诵之,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或问:“何勤苦如此?”曰:“聊以强记耳。”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6.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2分)
①日沃汤数次( ▲ ) 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 )
7.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和例句加点字相同的是哪一项?(2分)
例句:即焚之,又钞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B.读之竟日 (《赵普》)
C.至之市 (《郑人买履》)
D.春冬之时 (《三峡》)
8.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何勤苦如此”句式不相同的一项。(2分)
A.及日中则如盘盂 (《两小儿辩日》)
B.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C.复奏如初 (《赵普》)
D.读之竟日 (《赵普》)
9.把下列两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张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2分)
②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黔之驴》)(2分)
10.根据选文,说说“七录”的含义,以及读了选文后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
[f65e3b800fc0cd10.jpg]
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共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①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②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联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百姓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③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④否,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自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今不问其能不能,而直言其怨嗟,岂是至公之道耶?”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
【注释】①处分,安排职务 ②君:统治,主实③被:遍及 ④堪:胜任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五柳先生传》)
B.故知君人者 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C.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D.百姓人力已奉于上 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
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12.太宗认为用人的“至公之道”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9. (2分)(D )。
10.(2分)凡一面尚自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
11.(2分)现在选拔德才兼备的人的原因,是为了求得安定百姓(使百姓安定)。
12.(2分)看他能否胜任。(大意对即可)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6.解释中文加点的词。(3分)
(1)今齐地方千里
(2)乃下令
(3)燕、赵、韩、魏闻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8.邹忌采用___ _ 的方法向齐王进谏,使齐王愉快地接受了意见。(2分)
6.(3分)(1) 方圆(2) 于是、就(3) 听说,听到
7.(2分)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补充、调序1分,大意1分)。
8.(2分)设喻说理(以切身经历设喻、讽喻)
定公问于颜渊曰:“东野子之善驭乎?”颜渊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失。”定公不悦,入谓左右曰:“君子固谗人乎!”三日而校来谒,曰:“东野毕之马失,两骖列,两服入厩。”定公越席而起曰:“趋驾召颜渊!”颜渊至。定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吾子曰:‘其马将失。’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对曰:“臣以政知之。昔舜巧于使民,而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穷其马,是以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也。今东野毕之驭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犹求马不已是以知之也。”定公曰:“善!可得少进乎?”颜渊对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节选自《荀子》,有改动)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善则善矣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则) ..
B.入谓左右曰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公输》) ..
C.君子固谗人乎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
D.昔舜巧于使民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
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12.颜渊看似说马,实则论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颜渊想要阐明的为政之道。(2分)
9.(2分)C
10.(2分)今东野毕之驭/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犹求马不已/是以知之也。(画对两处得1分,画五处以上不得分)
11.(2分)不知道您是凭什么知道这个结果的?(“以”“之”1分,大意1分)
12.(2分)待民以仁爱、宽厚,是为政之道。(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9题。(共12分)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咸不解其意 咸 (2)值积雪始晴 值
8、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9、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4分)
7、(1)全,都 (2)遇到,碰上……的时候(4 分)
8、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人)一点也不受妨碍。(4分)
9、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