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西汉刘向的《师旷论学》一文,完成8—11题。(14分)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③炳烛:点燃烛。古无蜡烛,称火炬为烛。炳:点。④戏:戏弄。⑤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眼瞎,所以这样自称。⑥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⑦孰与:用于二者之间的比较,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⑧昧行:在__中行走。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恐已矣 ( ) ②臣之 ( )

有为人臣( ) ④壮而学 (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例句: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A.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爱莲说》) B.放之山下(《黔之驴》)

C.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D.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盲 臣 安 敢 戏 其 君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师旷用什么方法来说理的?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02:49 免费下载:《江苏省兴化市昌荣中心校等三校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Word试卷

阅读西汉刘向的《师旷论学》一文,完成8—11题。(14分)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③炳烛:点燃烛。古无蜡烛,称火炬为烛。炳:点。④戏:戏弄。⑤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眼瞎,所以这样自称。⑥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⑦孰与:用于二者之间的比较,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⑧昧行:在__中行走。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恐已矣 ( ) ②臣之 ( )

有为人臣( ) ④壮而学 (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例句: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A.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爱莲说》) B.放之山下(《黔之驴》)

C.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D.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盲 臣 安 敢 戏 其 君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师旷用什么方法来说理的?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西汉刘向的《师旷论学》一文,完成8—11题。(14分)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

本题关键词:旷奥兼用,7α-旷羟化酶,旷酮戊二酸,旷酸性萘酚酯酶,旷醋酸萘酚染色,晋文公,清旷(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刘致平,两汉天文学成就,质量问题成因分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