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婴儿出生后数小时就进入肠道,并终生伴随。可随粪便排出,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当宿主免疫力下降或细菌侵入肠外组织或器官时,可引起肠外感染。大肠埃希菌中的致病菌株能引起轻微腹泻至霍乱样严重腹泻,并能引起致死性并发症。

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机制不包括

A:大肠埃希菌的K抗原 B:大肠埃希菌的菌毛 C:内毒素 D:大肠埃希菌的Vi抗原 E:肠毒素

大肠埃希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婴儿出生后数小时就进入肠道,并终生伴随。可随粪便排出,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当宿主免疫力下降或细菌侵入肠外组织或器官时,可引起肠外感染。大肠埃希菌中的致病菌株能引起轻微腹泻至霍乱样严重腹泻,并能引起致死性并发症。

大肠埃希菌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是

A: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 B:产生拓扑异构酶 C:产生了一种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D:产生诱导酶 E:产生氨基糖苷修饰酶

某综合性医疗机构排放经消毒处理后的污水,其水质检测结果为:粪大肠菌群≤900MPN/L,氯化法总余氯<3.5mg/L,消毒接触时间≥1.0小时,未检出肠道致病菌。经调查发现该医疗机构用氯化法消毒污水,经一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10~20mg/L;经二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15~25mg/L。该医疗机构污水的日常监测方法为:每日检测总余氯一次,每月检测粪大肠杆菌一次,未检测肠道致病菌。

该医疗机构所排放污水中未达到《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中的标准值的指标是

A:粪大肠菌群 B:肠道致病菌 C:总余氯 D:结核杆菌 E:消毒接触时间

某综合性医疗机构排放经消毒处理后的污水,其水质检测结果为:粪大肠菌群≤900MPN/L,氯化法总余氯<3.5mg/L,消毒接触时间≥1.0小时,未检出肠道致病菌。经调查发现该医疗机构用氯化法消毒污水,经一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10~20mg/L;经二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15~25mg/L。该医疗机构污水的日常监测方法为:每日检测总余氯一次,每月检测粪大肠杆菌一次,未检测肠道致病菌。

该医疗机构对污水消毒效果进行日常监测,正确做法应该是

A:每日检测总余氯1次,每周检测粪大肠杆菌1次,每月检测肠道致病菌不得少于2次 B:每日检测总余氯2次,每月检测粪大肠杆菌1次,每年检测肠道致病菌不得少于2次 C:每日检测总余氯2次,每月检测粪大肠杆菌2次,每年检测肠道致病菌不得少于2次 D:每日检测总余氯1次,每月检测粪大肠杆菌2次,每年检测肠道致病菌不得少于1次 E:每日检测总余氯1次,每月检测粪大肠杆菌1次,每年检测肠道致病菌不得少于1次

某学校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主要症状为呕吐,但在厨房用具及厨师手上没有检出肠道致病菌,但在一厨师手上查出了化脓性感染灶。

该致病菌可能是

A:大肠埃希菌 B:空肠弯曲菌 C:鼠伤寒沙门菌 D:霍乱弧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理发工具和美容工具消毒后,不得检出()细菌?

A: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B: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 C:金葡萄和细菌总数 D:致病菌和细菌总数

A.细菌总数 B.总大肠菌群
C.粪大肠菌群 D.粪链球菌群
E.肠球菌总数

1ml水在营养琼脂培养中经37℃、24小时培养后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的是()

A:细菌总数 B:总大肠菌群 C:粪大肠菌群 D:粪链球菌群 E:肠球菌总数

A.细菌总数 B.总大肠菌群
C.粪大肠菌群 D.粪链球菌群
E.肠球菌总数

1ml水在营养琼脂培养中经37℃、24小时培养后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的是()

A:细菌总数 B:总大肠菌群 C:粪大肠菌群 D:粪链球菌群 E:肠球菌总数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