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0岁,下楼梯时右足内翻扭伤,随后右足背外侧部位肿胀,疼痛,不能行走。

一般明确诊断后,初期石膏应将足踝固定的位置

A:中立位 B:内翻位 C:外翻位 D:跖屈位 E:背伸位

男性,33岁。腰痛并向右下肢放射2周。无低热盗汗史。体格检查:腰椎向左侧凸,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右小腿外侧皮肤痛觉减退,右足背伸肌力Ⅳ级。腰椎平片示腰4~5椎间隙略狭窄。

腰椎CT示腰4,5椎间盘向右后方轻微突出。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是

A:卧硬板床,口服消炎镇痛药物 B:应用抗结核药物 C:椎间盘镜治疗 D:椎间盘射频消融术 E:以上均不对女性,21岁,学生。右髌骨周围疼痛,上下楼梯及下蹲时加重。平卧将髌骨向外侧推并屈曲膝关节时,出现脱位,患者有恐惧感并伸直膝关节。X线显示髌骨关节面发育不良。

男性,22岁。入院时,右足明显内翻,内收畸形,跟腱及跖筋膜紧张,右足背外侧着地,右足跟不能正常着地负重,背伸活动功能障碍,跛行。入院诊断:右侧马蹄内翻足。

构成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因素中,不包括

A:跗骨间关节内收 B:踝关节跖屈 C:足内翻 D:胫骨内旋及胫骨后肌挛缩 E:膝外翻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32岁,司机。腰背痛活动障碍2月,3天前又扭伤腰部,腰痛加剧,且向右下肢背侧放射痛,咳嗽,用力排便,弯腰时加剧,腰部活动受限,特别是前屈受限。体查:腰部脊柱变直并向左侧凸,腰3,4,5棘上棘间和旁右侧有固定性压痛,右小腿及右足背外侧痛,跟腱反射减弱,右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35,加强试验阳性,右足趾背伸力减弱。X线平片示脊柱侧凸,椎管/椎体矢状径比>75%。

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肉力量锻炼的方法有:

A:二点支撑法 B:三点支撑法 C:四点支撑法 D:五点支撑法 E:头,上肢及背部后伸 F:下肢及腰部后伸 G:整个身体后伸 H:直腿抬高运动 I:跑步 J:游泳

患者男性,28岁。诊断为胫腓骨骨折,入院第2天出现患肢小腿部剧烈疼痛,进行性加重,严重肿胀,足趾麻木,足背动脉搏动微弱等症状。

患者出现患肢小腿部剧烈疼痛,严重肿胀,足背动脉搏动微弱的原因是

A:外伤后的正常反应 B:术后正常反应 C:患肢血运障碍 D:患肢神经功能障碍 E:患肢运动障碍

患者男,26岁,汽车车轮辗伤致右下腹部,会阴部皮肤撕脱,左足毁损伤。急诊检查可触及足背动脉搏动,趾端毛细血管反应存在,血压:100/60 mmHg,急诊行左足截肢,右下腹皮肤清创缝合术。术后12 h,右小腿及右足皮温较右侧肢体低3 ℃,右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此时应做的进一步处理是 (提示 术后24 h,伤者右小腿明显肿胀,皮肤张力高,尿液颜色呈绛红色,实验室检查提示:肌酸激酶21 800 U/L,肌酐70 μmol/L,尿素氮3.4 mmol/L。)

A:继续观察 B:抬高患肢 C:床边持续性血液滤过 D:血液透析 E:补足血容量后进行利尿 F:小腿深筋膜切开 G:5%碳酸氢钠注射液静脉滴注

患者男,20岁,因右踝关节扭伤,在当地医院就诊,行X线片检查,未见明显骨折征象,考虑右踝关节扭伤,行右下肢石膏托外固定,回家后感觉右小腿麻木、无力,3天后遂来我院就诊,查体:右小腿石膏固定在位,右足母趾背伸功能障碍。腓总神经支配的皮肤感觉区域有()

A:小腿外侧和足背 B:小腿内侧和足背 C:小腿外侧和足底 D:小腿内侧和足底 E:小腿内侧

感觉障碍位于小腿及足背外侧( )

A:股神经 B:坐骨神经 C:股外侧皮神经 D:胫神经 E:尺神经 F:正中神经

患者男,20岁,因右踝关节扭伤,在当地医院就诊,行X线片检查,未见明显骨折征象,考虑右踝关节扭伤,行右下肢石膏托外固定,回家后感觉右小腿麻木、无力,3天后遂来我院就诊,查体:右小腿石膏固定在位,右足母趾背伸功能障碍。腓总神经支配的皮肤感觉区域有()

A:小腿外侧和足背 B:小腿内侧和足背 C:小腿外侧和足底 D:小腿内侧和足底 E:小腿内侧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