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10岁,因“高热16d”来诊。当地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查体:卡瘢(+),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骨髓检查,血细菌培养,肥达反应均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病后10d):双下肺小点状阴影。腹部B型超声:未见异常。
此时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A:胸部CT B:胸部CT+PPD试验 C:PPD试验 D:胃液找含铁血黄素细胞 E:重复血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查(病毒,支原体抗体,肥达反应等)
患者,女,30岁,发热3周伴皮疹。体温呈弛张热,中毒症状轻,抗生素治疗2周无效。非甾体消炎药及糖皮质激素退热效果佳。发热时皮疹呈水肿性红斑样,伴有四肢关节酸痛,热退时皮疹不明显。体格检查:体温39.6℃,一般情况尚可,颌下,腋下数个蚕豆大小淋巴结,活动。心肺无异常。面及躯干见散在水肿性红斑。实验室检查:WBC21.3x10
/L,中性粒细胞占82.3%;RBC300x10
/L,HB90G/L;尿及大便常规检查正常;zongR42mm/h;血培养3次均阴性;血抗ANA抗体全套阴性;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为增生性骨髓象;骨髓细菌培养阴性,肥达反应阴性;淋巴结病理为反应性增生。
诊断该病临床上需要做的检查是
A:血培养及骨髓培养 B:骨髓细胞学检查 C:淋巴结穿刺或活切细胞学及病理检查 D:外周血抗ANA抗体检测 E:以上检查均需要做
根据培养目的不同,进行真菌培养时需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法,即大培养和小培养。
关于大培养和小培养,叙述错误的是
A:大培养主要观察菌落生长,是鉴别真菌的方法之一 B:小培养用于观察真菌的自然形态结构特征及生长发育过程,以鉴定菌种 C:大培养试管法是真菌分离培养,传代和保存菌种最常用的方法 D:大培养平皿法可观察菌落形态,色素产生,供鉴定参考 E:大培养平皿法适用于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二相性真菌的培养
某细菌在含有蛋白胨的肉汤培养基中产氨,使pH上升至8.6,怀疑该细菌为产碱杆菌属。
关于产碱杆菌属的特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B:在皮肤和黏膜上可分离到本细菌,是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之一 C:不是人体正常的菌群 D:可使抵抗力低下患者发生败血症 E:主要见于医院败血症
男,数日前去游泳,后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医生疑为细菌性尿道炎,采集清洁中段尿进行细菌检查
尿细菌定量培养,常用方法为
A:平板分区划线法 B:穿刺培养法 C:倾注平板法 D:平板涂布法 E:平板连续划线法
患者男,20岁。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浅龋坏,如对龋坏物质进行细菌培养。
如此人的龋病未治疗,发展为深龋,再次对龋坏物质进行细菌培养,发现有一种致龋菌的数量大量增加,该细菌可能是
A:韦永菌 B:轻链球菌 C:奈瑟菌 D:变形链球菌 E:乳酸杆菌
根据培养目的不同,进行真菌培养时需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法,即大培养和小培养。
关于大培养和小培养,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大培养主要观察菌落生长,是鉴别真菌的方法之一 B:小培养用于观察真菌的自然形态结构特征及生长发育过程,以鉴定菌种 C:大培养试管法是真菌分离培养、传代和保存菌种最常用的方法 D:大培养平皿法可观察菌落形态、色素产生,供鉴定参考 E:大培养平皿法适用于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二相性真菌的培养
某细菌在含有蛋白胨的肉汤培养基中产氨,使pH上升至8.6,怀疑该细菌为产碱杆菌属。
关于产碱杆菌属的特性,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B:在皮肤和黏膜上可分离到本细菌,是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之一 C:不是人体正常的菌群 D:可使抵抗力低下患者发生败血症 E:主要见于医院败血症
某女性患者,31岁,发热3周伴皮疹。体温呈弛张热,中毒症状轻,抗生素治疗2周无效。非甾体消炎药及糖皮质激素退热效果佳。发热时皮疹呈水肿性红斑样,伴有四肢关节酸痛,热退时皮疹不明显。体格检查:体温39.6℃,一般情况尚可,颌下、腋下数个蚕豆大小淋巴结,活动。心肺无异常。面及躯干见散在水肿性红斑。实验室检查:WBC21.3×10
/L,中性粒细胞占82.3%;RBC300×10
/L,Hb90g/L;尿及大便常规检查正常;ESR42mm/h;血培养3次均阴性;血抗ANA抗体全套阴性;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为增生性骨髓象;骨髓细菌培养阴性,肥达反应阴性;淋巴结病理为反应性增生。
诊断该病临床上需要做的检查是
A:血培养及骨髓培养 B:骨髓细胞学检查 C: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或活切病理检查 D:外周血抗ANA抗体检测 E:以上检查均需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