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答案
首页
所有题库
找答案
APP下载
手机号登录
首页
所有题库
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
更新时间:
类别:科学技术哲学
501、
工程知识的集成性与优化性
502、
工程活动的场域性与情境性
503、
工程活动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
504、
工程结果的双刃性与评价的多维性
505、
产业的内涵
506、
产业的特点
507、
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
508、
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的战略抉择:
509、
创新型人才培养主要靠“知识学习体系”和“人格培养体系”实施。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510、
创新型人才的能力培养
511、
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
512、
创新人格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型人才,不能只注重知识、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创新人格的养成,就要表现为强烈
513、
什么叫观察,理论对观察的作用和如何理解观察与理论的关系
514、
科学假说及其结构
515、
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
516、
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
517、
创立理论的思维形态
518、
高技术产业化的机制具体包括
519、
汤浅光朝的科学中心转移理论
520、
凯德洛夫带头学科更替理论
521、
国家创新系统及其构成
522、
马克思关于科学的涵义
523、
科学具有如下的本质属性
524、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525、
区别科学与技术的目的
526、
电子也是一个系统,你如何看?
527、
系统的结构在何种意义上决定功能
528、
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多种相关关系
529、
层次结构的含义
530、
层次结构的主要特点
531、
物质系统层次结构的基本规律
532、
高层次物质系统与低层次物质系统相互关系规律
533、
如何理解有序与无序?如何理解“熵”?
534、
如何理解自组织与他组织?两者之间有本质区别吗?
535、
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演化需要什么条件?
536、
系统的演化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你如何看?
537、
如何理解系统的“突现”性质?
538、
突现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539、
全球性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是什么?
540、
评论生态中心主义的主要观点。
541、
如何理解科学?科学仅是自然科学吗?何为人文社会科学?
542、
为何科学的哲学研究成为理解科学本性的重要方面。
543、
科学事实与经验事实和客观事实的区别是什么?
544、
演绎法的基本内容及其中的问题是什么?
545、
归纳法的基本内容及其中的问题是什么?
546、
回溯推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547、
在科学假说的检验中证实、确证与证伪之间的关系怎样?
548、
证伪一个科学理论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吗?
549、
科学理论的四个特征:
550、
如何看待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551、
如何区别科学与伪科学?
552、
技术的基本界定可以从哪几方面加以理解?
553、
技术人工客体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对于理解技术设计有什么意义?
554、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如何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核心是什么?
555、
理解技术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556、
常规技术设计中哪方面的知识使之可能区别于科学知识?
557、
技术规则有什么特点?
558、
其评价核心是什么?
559、
天然自然是大自然中已经存在的并且未经人类利用的自然。人工自然是人利用或改造天然自然,创造天然自然中
560、
混沌理论的定义
561、
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562、
马克思对科学本质的论述
563、
科学和科学事实的关系
564、
科学技术和价值的关系
565、
科学的内在价值
566、
科学的社会价值
567、
科学是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
568、
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569、
科学理论评价的四种基本观点
570、
科学理论的判别标准
571、
科学研究的方法(3种,注意区分)
572、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
573、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574、
技术价值定义,其是否来源于技术本身属性?
575、
技术创新的机制
576、
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意义
577、
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578、
根据选题的基本原理,在所学专业的基础上选择一个题目,并简述选题过程及注意事项
579、
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
580、
全面比较科学与技术的特点(区别与联系)科学就其存在方式来说,它是一种知识体系;就其发现过程来说,它是
581、
全面比较科学与技术的联系主要为
582、
自然辩证法在科技工作者思想建设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目的在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自我意识和哲学反思。自然辩证法
583、
现代系统论思想的内涵与方法论意义系统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所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584、
系统思想的核心精神及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系统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所构成的有特定功
585、
现代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关注技术创新
586、
技术创新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跨越科学技术领域和经济领域的活动,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形式
587、
作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个人性主体的工程技术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588、
科学方法对提高自我科研能力的启迪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未知事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589、
经济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在社会诸因素中占有首要地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90、
科学技术在世界各民族发展中所呈现的个性差别,也无不与其特定的文化传统、文化氛围有关二.社会需求对科学
591、
创新主动力是指创新主体主动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推动力量,包括
592、
技术创新的被动力是指创新主体迫于市场竞争压力、资源稀缺和技术系统运行障碍等因素,被动响应这些变化去进
593、
技术创新的外部动力是指来自企业之外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激励和约束构成的创新动力。包括
594、
创新动力并不是这些力量的简单加和。创新主体和创新动力的多元使动力结构中往往存在下列潜在冲突
595、
创新动力的形成在企业具有创新技术机会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下,创新动力的形成有赖于上述各种冲突的消除或缓解
596、
所谓激励是指
597、
创新激励的方式可分为以下四种
598、
为了弥补市场激励创新的缺陷,世界各国采用的激励创新的政策及手段有
599、
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在的包含着以下三层意思
600、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崭新的发展观,这是因为
601、
可持续发展包含着三个基本内容:
602、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
603、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
604、
社会的持续发展,是指
605、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中
606、
技术创新的特征和规律技术创新活动的实质是
607、
技术创新活动的实质表明,它具有三个最一般的特征
608、
技术创新的运行主要包括以下机制
609、
技术目标来源于
610、
技术目标是对技术功能要求的陈述,它是在相应社会需求和进行技术预测的基础上确定的。功能陈述通常包括两方
611、
技术目标一般具有层级结构,即总目标是由
612、
技术目标中的价值因素是
613、
技术目标中的事实因素是指
614、
为使技术目标中的价值和事实因素得以具备,需进行市场预测、技术预测,并进行社会文化环境分析。市场预测是
615、
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616、
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617、
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618、
人类中心主义
619、
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不协调关系日益加剧,出现了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620、
生态伦理学之进步性
621、
生态伦理学毕竟是本世纪以来形成的新兴学科,其理论主张尚存在着值得进一步讨论的方面
622、
天人合一之进步性
623、
天人合一之局限性
624、
对象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近代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实际状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了深入的哲学思考
625、
自然观
626、
系统自然观产生的两个原因
627、
系统自然观主要讨论下面三个问题
628、
系统自然观的内涵和思想(特征)
629、
古代自然观基于对比大宇宙与小宇宙,形成万物有灵论的神秘观念。这种自然观的基本特点:
630、
近代自然观是基于作为上帝创造物的自然界与为人工制品的各类机械的比较,形成机械的自然观,把自然看成一部
631、
现代自然观是基于自然演变与社会兴亡交替的对比,形成历史性的自然观,把自然界视为与人类社会具有相同演变
632、
机械自然观
633、
以生态的利益为最高原则
634、
生态自然观的特色,就是包含了
635、
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伦理原则
636、
生态系统是一个生命系统
637、
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
638、
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
639、
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
640、
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641、
闭路循环规律
642、
反馈调控规律
643、
反馈调控层次性
644、
系统和谐规律
645、
生态系统三大规律总结
646、
可检验性
647、
系统性
648、
主体际性
649、
技术观的基本定义
650、
技术的双重属性
651、
技术价值的二重性
652、
技术价值的特点
653、
生产力的发展如果从它的主要源泉和动力的角度来考察,大体上说有四个阶段。
654、
离散状态
655、
自然关系上的整合
656、
社会关系上的整合:
657、
现代科学和技术相互渗透,在结构上逐渐整合
658、
科学技术一体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是当代科学技术整合的一个表现
659、
科学本质属性
660、
科学技术化
661、
1、技术科学化2、两重含义
662、
科学技术一体化
663、
STS(科学、技术与社会)
664、
为什么说辩证自然观的创立实现自然观的历史的革命性变革?
665、
人与自然和谐的实现条件
666、
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科学实践水平和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
667、
机遇是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人们往往由于某个偶然的事件或机会,意外地发现了新的自然现象,并由此导致了科
668、
识别和捕捉机遇的条件:
669、
对机遇产生的客观根源有正确的认识
670、
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识别能力
671、
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672、
一般技术方法特点(了解)
673、
归纳主义的累积模式主要观点
674、
波普的证伪主义模式基本观点:
675、
科学体制目标
676、
古代科学技术哲学的思想萌芽
677、
科学技术哲学的地位和作用
678、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哲学的迅猛发展。
679、
机械论科学哲学思想时期
680、
机械构成论
681、
简单始基论
682、
作用外因论
683、
线性运动论
684、
崇尚分析方法(A→A)
685、
自然科学由搜集材料转入“整理材料”的阶段。
686、
生物学方面:
687、
唯物辩证的科学哲学思想是技术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688、
唯物辩证的科学哲学思想的形成有三方面的意义。
689、
科学技术哲学思想中的主要观点
690、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科学技术哲学思想的影响
691、
由相对论引起的关于时空本质的思考
692、
由量子力学对微观世界本质特征的揭示而导致的一些哲学问题
693、
主观唯心主义复活
694、
由基本粒子的理论和宇宙理论引起的一些哲学问题。
695、
由系统理论引起的哲学问题
696、
由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引起的哲学问题
697、
由计算机技术引起了人工智能问题
698、
产业信息化
699、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第一产业
700、
生产作为长期化
701、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702、
核威胁及核污染
703、
学习科学技术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704、
客观性和实证性
705、
理性和逻辑性,它是对
706、
探索性和创造性。自然学表现为一个不断向未知域的深入过程,总是要有所创新。
707、
互用性和共享性
708、
一般生产力
709、
什么是伪科学
710、
伪科学的特征
711、
神秘性,借助了超常识、超自然力等说法来解释现象,把
712、
zōng jiāo 的对科学的反对
713、
政治对科学的__
714、
现代技术的知识本质
715、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716、
技术问题 概念
717、
技术问题域比科学问题域(问题的原因、边界条件、应答域等)更加复杂
718、
求解目标更加具体
719、
应答域更加明确。主要是指
720、
背景知识更加复杂。
721、
技术的工具理论与实体理论
722、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723、
非生命物质分微观层次、宏观层次和宇观层次。
724、
微观层次的物质形态
725、
夸克(quark)
726、
宏观层次的物质形态
727、
红外星
728、
主序星阶段。
729、
红巨星与白矮星是处于
730、
黑洞效应
731、
传统上,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两大界。现在生物分为,五大类群或六大类群。
732、
病毒界
733、
真核原生生物界
734、
真菌界
735、
植物类
736、
动物界
737、
藻类特征
738、
人类道德准则不可能也无须泛化到自然界
739、
环境保护的落脚点在于科学认识、技术发展与制度建设。
740、
可持续发展的“两个轮子”、“三个平等”与“两个不能超过”
741、
国际合作与发达国家的责任
742、
观察与理论的关系
743、
技术原理的类型
744、
技术发明方法
745、
论证过程
746、
医学认识论
747、
医学方法论
748、
医学价值论
749、
近代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怎样的?如何看待近代唯物主义自然观?
750、
必须重新审定医学目的的社会背景
<<
1
2
3
4
>>
最新试卷
科学技术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