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摄氏度糖化,可以得到最高的可发酵浸出物收得率。

A:65 B:70 C:75 D:80

出钢合金化中锰的收得率()硅的收得率。

合金化的任务就是使加入的()尽快地溶解于钢液中,均匀分布并得到较高且稳定的收得率,尽可能()合金元素的烧损。

一化工厂产生的废液中含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铜(不考虑其它物质),为回收铜和硫酸亚铁,研究人员设计出“用铁处理”的方案。取100 g上述废液,向其中加入2.8 g铁粉,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求:

(1)回收得到铜的质量为________g。

(2)回收得到硫酸亚铁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解:由于回收的铜的质量为3.2 g,

则反应后溶液总质量为100 g+2.8 g-3.2 g=99.6 g,

又由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

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99.6 g×15%=14.94 g。

答:回收得到硫酸亚铁的质量是14.94 g。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Fe+CuSO4=== FeSO4+Cu,每56份质量的Fe充分反应能生成64份质量的Cu,那么2.8 g Fe粉加入含CuSO4的废液中恰好完全反应,能列出比例式,计算出生成3.2 g Cu,则反应后溶液总质量为100 g+2.8 g-3.2 g=99.6 g,则含溶质的质量为99.6 g×15%=14.94 g。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小刚同学将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利用安装在小车上的拉力传感器测出细线的拉力,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钩码的个数,得到多组数据,从而确定小车加速度a与细线拉力F.的关系。

(1)图乙中符合小刚的实验结果的是____

(2)小丽同学做该实验时,拉力传感器出现了故障。为此,小丽同学移走拉力传感器,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并改进了小刚实验操作中的不足之处。用所挂钩码的重力表示细线的拉力F.,则小丽同学得到的图象可能是乙图中____

(3)小森同学为得到类似乙图中的A.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小丽同学的做法进行如下改进:称出小车质量 M.、所有钩码的总质量m,先挂上所有钩码,多次实验,依次将钩码摘下,并把每次摘下的钩码都放在小车上,仍用F.表示所挂钩码的重力,画出a-F图,则图线的 k= 。(用题中给出的字母表示)

(1)B   (2分)    (2 ) C  (2分)      

(3)  (2分)

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得到的纸带打的点很稀,这是由于(  )

A.接的电压太高     B.接的电源频率偏高

C.所挂钩码太少D.所挂钩码太多

解析:选D.电压的高低不影响点的疏密,故A错,电源频率偏高、钩码太少都会使打的点较密集,故B、C错,只有D对.

在“探究力加速度质量关系”的实验中,研究加速度a与小车的质量M.的关系时,没有注意始终满足M.≫m的条件(m为钩码和盘的质量),结果得到的图象应是下图中的(  )

唐朝实行募兵制和租庸调制的共同作用是 ( )

A: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B:政府的税收得到保证 C: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D: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