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便于乘客在紧急状态下与司机进行联系,在各列车车厢内装有()系统。

A:司机室对讲 B:乘客广播 C:司机乘客对讲 D:以上都有

车厢内的列车广播设备包括车厢喇叭、广播设备放大部分和()。

A:广播设备控制部分 B:麦克风 C:数字报站器 D:乘客与司机通话装置

如取消发车进路时,应先通知发车人员,如发车人员已显示发车指示信号,而列车尚未起动时,(),再取消发车进路。

A:通知司机和运转车长 B:还应通知司机,收回行车凭证 C:通知发车人员 D:还应通知司机,收回成命

非事发车站应主动打电话到事发车站了解有关情况。()

国际联运中,在发车()内未被旅客占用的铺位,即算作空闲铺位,但车厢列车员在发站已得到书面通知,旅客将在另一站占用的铺位除外。

A:30min B:40min C:50min D:1h

列方程解应用题:

为提高运输效率、保障高峰时段人们的顺利出行,地铁公司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缩短了发车间隔,从而提高了运送乘客的数量.缩短发车间隔后比缩短发车间隔前平均每分钟多运送乘客50人,使得缩短发车间隔后运送14400人的时间与缩短发车间隔前运送12800人的时间相同,那么缩短发车间隔前平均每分钟运送乘客多少人?

【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

【分析】首先设缩短发车间隔前平均每分钟运送乘客x人,则缩短发车间隔后平均每分钟运送乘客(x+50)人,根据关键语句“缩短发车间隔后运送14400人的时间与缩短发车间隔前运送12800人的时间相同,”可得方程,再解分式方程即可,注意不要忘记检验.

【解答】解:设缩短发车间隔前平均每分钟运送乘客x人.…

根据题意,得,…

解得x=400.…

经检验,x=400是原方程的解.…

答:缩短发车间隔前平均每分钟运送乘客400人.

为提高运输效率、保障高峰时段人们的顺利出行,地铁公司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缩短了发车间隔,从而提高了运送乘客的数量.缩短发车间隔后比缩短发车间隔前平均每分钟多运送乘客50人,使得缩短发车间隔后运送14400人的时间与缩短发车间隔前运送12800人的时间相同,那么缩短发车间隔前平均每分钟运送乘客多少人?

【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

【分析】首先设缩短发车间隔前平均每分钟运送乘客x人,则缩短发车间隔后平均每分钟运送乘客(x+50)人,根据关键语句“缩短发车间隔后运送14400人的时间与缩短发车间隔前运送12800人的时间相同,”可得方程,再解分式方程即可,注意不要忘记检验.

【解答】解:设缩短发车间隔前平均每分钟运送乘客x人.…

根据题意,得,…

解得x=400.…

经检验,x=400是原方程的解.…

答:缩短发车间隔前平均每分钟运送乘客400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关键是弄清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准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设、列、解、验、答,必须严格按照这5步进行做题,规范解题步骤,另外还要注意完整性:如设和答叙述要完整,要写出单位等.

 

火车车厢长20 m,某乘客以2 m/s的速度在车厢内行走,当火车向前匀速行驶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乘客用10 s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 B:乘客用多于10 s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 C:乘客用少于10 s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 D:乘客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所用时间可能多于10 s也可能少于10 s.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第 9 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买的是第 2 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 《 文学报 》 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 9 车厢。买了第 9 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节第 9 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 8 车厢后就是第 9 车厢,谁会想到第 9 车厢后还是第 9 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 9 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 9 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 3 分钟。买第 9 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 9 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档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 1 车厢,让他把大家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 1 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 9 车厢来的… …”“那个车厢早就满了 … … ”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 9 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是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是这趟列车有两节第 9 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 9 车厢!”当时已是深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他们数到前一节第 9 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 9 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 9 车厢里。深夜,他起来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啊?”随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 9 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本文有删改)

1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4分)

12.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6分)

13.第 9 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11. ①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 ②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 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

解析  文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上与结构上加以分析,开头的文段结构上一般是引出下文、作铺垫等;内容上一般是衬托正文故事或强化故事效果。难点在于第 ③点的总结。

12. 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 ③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解析  赏析景物描写,需抓住景物特点,写出抒情表达效果以及在突出人物形象与主题方面的作用。抓住了“光秃秃”“冷冷”就抓住了感情基调。注意表现手法的应用效果,如“烘托”“对照”等。

13.(示例1)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

(示例2)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

解析  第 9 车厢的故事中,列车长、第 9 号车厢乘务员、摘车厢的人似乎都没有错,但又都没有真正尽到自己的职责,是思维僵化所致。文本中的现象虽然有些夸张,但它揭示了某些道理,结合文本,写出自己的看法就行,要分条来写。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