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胃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而反之,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受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僇;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贼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xiá,木笼)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

【注】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菖,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有惠于其臣 加:增加

B.治国不失 :同“柄”,权柄

C.君若而反之 :宽恕

D.是君与寡君贼也 比:并列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用之,可乎 精思傅会,十年

B.为君亦犹是也 以故后名之曰“褒禅”

C.彼知其将反齐 赵尝五战

D.君何不杀授之其尸 卒廷见相如,毕礼归之

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④夷吾事君无二心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⑥D.②④⑥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侯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5.把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08:28:35 免费下载:《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Word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胃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而反之,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受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僇;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贼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xiá,木笼)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

【注】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菖,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有惠于其臣 加:增加

B.治国不失 :同“柄”,权柄

C.君若而反之 :宽恕

D.是君与寡君贼也 比:并列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用之,可乎 精思傅会,十年

B.为君亦犹是也 以故后名之曰“褒禅”

C.彼知其将反齐 赵尝五战

D.君何不杀授之其尸 卒廷见相如,毕礼归之

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④夷吾事君无二心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⑥D.②④⑥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侯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5.把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

本题关键词:鲍科,鲍恩病,臣药,鲍特菌属,三臣散,虫草鲍鱼精,牛鲍计数盘,鲍金培养基,鲍豪斯体系,鲍氏志贺菌;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