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谿。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5.下列每组两句中全有通假字的是: ( )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C: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D:意有所及,梦亦同趣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2.下列每组两句中全有通假字的是( )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C: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D:意有所及,梦亦同趣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片刻,很短的时间) 居是州,恒惴栗(忧惧不安)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屑一提)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自然界万物) 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婉转悠长) 掘野鼠草实而食之(除去) D:苟富贵,无忘(偏指一方,你们) 略知其意,又不肯学(完毕,最终)

5.下列每组两句中全有通假字的是:(3分) ( )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C: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D:意有所及,梦亦同趣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6.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外将兵 (《陈涉世家》) B:自余为僇人,居(于)是州,恒惴栗 (《始得西山宴游记》) C:挟飞仙以(之)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赤壁赋》) D: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各组句子中不完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当与秦相较 举匏尊以相属 B:君子生非异也 暴秦之欲无厌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廊腰缦回 D:自余为僇人 虽有槁暴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 B:举匏尊以相属 C:自余为僇人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草而坐 披:拨开,分开。

B.始指之 异:以……为异,感到奇异。意动用法。

C.外与天 际:边,名词。

D.游于是乎始 于是:从此,即从这次西山之游。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A.与其徒上高山/踞而坐 “日”与“箕”都是名词用作状语

B.回溪/山之高而止 两个“穷”都用作动词,“走遍”“走尽”之意

C.自余为人/梦亦同 “僇”与“趣”都用作通假字

D.漫漫游/起归 两个“而”都是表示修饰的连词

15.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作者“游山之乐”的是(3分)

①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②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④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⑤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⑥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3分)

译: __ __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3分)

译: __ __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4分)

译: __ __

【答案】

13.C

14.D

15.C

16.①这样以后才知道这座山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②现在的一般人,才智不及圣人很远。③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解析】

13.

试题分析:C项“际”应解释为“交汇,相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D项前者是修饰,后者是承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①写遭贬后忧惧不安;④写山势。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6.

试题分析:翻译时必须落实以下关键点:①句“然后”“不与……为类”、句意;②句“众人”、“下”、句意;③句“假”、“能水”、“绝”、句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⒏下面加点的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

C.蚓无爪牙之利 D.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⒐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穷回溪 B. 日与其徒上高山

复前行,欲穷其林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C.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D. 施施而行

作《师说》以贻之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⒑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每题2分,共6分)

①幽泉怪石,无远不到。②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③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8D   9A  

10①幽深的溪泉,奇异的石头,无论多远都能到达(再远都到了)。

②到了就分开野草坐下,将壶中的酒喝完,喝醉了。

③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


解析:

8。A学者:文中指求学的人。B凡是:所有的 C爪牙:爪子和牙齿 狼籍:D狼籍:交错杂乱。9.A穷:尽头B 第一个日每天。第二个日阳光c 第一个之助词的,第二个之代词他D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表转折。10. 10、①”幽”“怪”“无……不”为参考得分点

②”则”“披”“倾”为参考得分点

③”极”、”趣”为参考得分点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