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错误的是

A: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吾与子之所共适:是我和你共同享用的。 B:其志如此,技之功又须问耶 技之工又须问耶:技艺的精湛又何须再问呢 C: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不能不动客子之愁:不能不触动我这个客居他乡人的愁思。 D: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我们这些百姓准备饭食去接待官差。


  季文子(即鲁国大夫黄越)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共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麤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麤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文子闻之,曰:“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使为上大夫。
  6.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吾亦愿之(代妾衣帛、马食粟)B.然吾观国人(这样)
  C.吾是以不敢(因此)D.使为上大夫(成为,当)
  7.“人共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这个句子的意思是( )
  A.别人恐怕会认为你儿子喜欢这样做,并且不愿为国增光吧!
  B.别人大概认为你喜欢这样做,将不会为国增光吧!
  C.别人恐怕会认为你儿子吝啬,并且不愿为国增光吧!
  D.别人大概会认为你吝啬,并且不能为国增光吧!
  8.下列对季文子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季文子先后辅佐了两名国君,地位很高,但是他的妾不穿丝绸,马不吃饲料。
  B.季文子关心国人,能与低层民众同甘共苦。
  C.季文子认为应该凭高尚的德行为国增光。
  D.季文子认为能够改正错误的人是可以重用的。

6、B  7、D  8、  

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小学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爱子,择师而教之 高下之势,岈然洼然 C:而吾与子所共食 蚓无爪牙 D:醉更相枕以卧 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10.下列各句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B: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盘盘焉,囷囷焉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C: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D: 且为之奈何?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B:是造物者之五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吾闻以德荣为国华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曰。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xì)不过稂莠。文子闻之,曰:“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使为上大夫。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季文子相宣、成

(2)无乃非相人者乎

(3)人之父兄食粗衣恶

(4)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

(5)衣不过七升之布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2)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3)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

本文讲了两件事,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如果国人都“食粗衣恶”,那么季文子就可以有“衣帛之妾”、“食粟之马”吗?

【小题1】(1)当相国  (2)恐怕  (3)粗陋的  (4)有了过错  (4)超过

【小题2】(1)您是鲁国的上卿,做了两代君王的国相。您的妾不穿丝绸制的衣服,马不吃粮食,人们一定会认为您是一个吝啬的人,并且也不能替国家增添光彩吧。

(2)我也很愿意那样做,然而我看老百姓,那些吃粗粮和穿破衣服的父兄还有很多,因此我不敢那样做。

(3)有过错却能改正的人,这是百姓中高尚的品德。

【小题3】以道德高尚荣显作为国家的光华,而不是奢侈享受;有了过错就要改正,才是高尚的人。

【小题4】核心是“以德荣”,不追求奢华;是想到百姓疾苦,而不是个人享受。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参考译文】

季文子担任宣公、成公的国相,妾不穿丝绸的衣服,马不吃精饲料。仲孙它进谏说:“您是鲁国的上卿,做了两代君王的国相。您的妾不穿丝绸制的衣服,马不吃粮食,人们一定会认为您是一个吝啬的人,并且也不能替国家增添光彩吧。”文子说:“我也很愿意那样做,然而我看老百姓,那些吃粗粮和穿破衣服的父兄还有很多,因此我不敢那样做。那些父老乡亲们吃粗粮、穿破衣服,我却把我的妾和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辅佐国君的人恐怕不应该这样做的吧?况且我只听说以道德荣显作为国家的光荣,没有听说过以妾和马的华丽来作为国家光荣的。”

文子把这一切告诉孟献子,献子把他禁闭了七天,从这以后,仲孙它的妾也只穿粗布衣服,他的马饲料也只用杂草。文子听说了这些,说:“有过错却能改正的人,这是百姓中高尚的品德。”让他担任上大夫一职。

填空。(每空1分,共8分)高@考@资源@网

①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 的代表人物之一。

②《神的一滴》选自美国作家梭罗的《 》

③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燥也。

④生乎吾后, ,吾从而师之。

⑤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⑥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高@考@资源@网

⑦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⑧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f0f56fc9b1e48364.jpg]


解析:

23.默写填空(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耳得之而为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不竭,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①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②而致千里

③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④官盛则近谀

⑤泣孤舟之嫠妇

⑥举匏尊以相属  渺沧海之一粟

⑦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寥廓”、“致”、“谀”、“嫠”、“匏尊”、“沧海”、“粟”、“无禁”等。每空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音,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