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渔畋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綮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涡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翁然悦服。称为“羊岱”,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常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遂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①诡计:奇计。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渔畋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綮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涡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翁然悦服。称为“羊岱”,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常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遂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①诡计:奇计。
依据②③两段相关事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渔畋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綮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涡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翁然悦服。称为“羊岱”,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常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遂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①诡计:奇计。
依据②③两段相关事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祜年十二丧父,孝思过礼,事叔父耽甚谨。及长,博学能属文,身长七尺二寸,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秀才,五府交命,皆不就。太原郭奕见之曰:“此今日之颜子也。”
与王沉俱被曹爽辟。沉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及爽败,沉以故吏免,因谓祜曰:“常识卿前语。”祜曰:“此非始虑所及。”其先识不伐如此
文帝为大将军,辟祜,未就。公车征拜中书侍郎。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固让封不受,乃进本爵为侯。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痒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人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尽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祜寝疾,求入朝。帝以其病不宜常入,遣中书令张华问其筹策。祜曰:“吴人虐政已甚,可不战而克,混一六合,以兴文教,则主齐尧舜,臣同稷契,为百代之盛。如舍之,若孙皓不幸而没,吴人更立令主,虽百万之众,长江未可而越也,将为后患乎!”华深赞成其计。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是日大寒,帝涕泪沾须鬓,皆为冰焉。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先识不伐如此 伐:夸耀 B.祜遣送还其家 其:他们的
C.虽百万之众 虽:虽然 D.乃举杜预自代 举:推荐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都直接表现羊祜才略出众的一组是
??委质事人,复何容易 ??固让封不受,乃进本爵为侯
??甚得江汉人心 ??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吴人虐政已甚,可不战而克
A.?????? B.??????
C.?????? D.??????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祜与王沉一起被曹爽征召的时候,他已经看出跟着曹爽做事没有前途。后来王沉被免职,证明了他的判断正确。
B.文帝担任大将军时,用公车去征召来羊祜做自己的中书侍郎;武帝受禅接帝位后,又升羊祜做了中军将军,并封他为侯爵。
C.羊祜掌管荆州军事大权时,一方面安抚民众,开办教育,深得民心;一方面对吴国人实施怀柔政策,成效显著。
D.羊祜在病重后建议皇帝早些灭吴,他认为,当时正是灭吴的好时机,一旦吴国改换皇帝,灭吴的机会就可能丧失。
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2)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部分断句。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余 孰 能 有 余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小题1】8.C(虽:即使)
【小题1】B(②说的是羊祜不贪封赏,无关于才略。??讲的是羊祜施展才略的结果而不是讲他的才略)
【小题1】B(“公车”代指朝廷,征拜羊祜为中书侍郎的是朝廷而不是大将军,羊祜也未做中军将军)
【小题1】略
【小题1】12.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翻译:天道运行难道不像我们拉弓射箭吗?目标高了便压低一点,目标低了便升高一些;多余的补向不足的,不足的则用多余的补。天道,是减少多余的来供应不足的。但人类的道则不是这样,他们减少不足来奉给本就多余的,那么谁能会将多余的拿来改造天下呢?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做到。因此圣人有大成就却不自恃,功勋卓著也不争其位,不会去炫耀自己的贤能。
【小题1】羊祜,字叔子,是泰山南城人。羊祜十二岁时父亲去世,孝行哀思超过常礼,奉事叔父羊耽也十分恭谨。等到长大了,学识渊博,能写文章,身高七尺二寸,面容俊美,善于谈论。郡将夏侯威认为他与众不同,就把兄长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了他。羊祜被荐举为上计吏,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事、秀才,五种官署也纷纷任命他,他都不应征。太原人郭奕见了他,说:“这就是当今的颜回啊。”
他与王沉一块被曹爽征召。王沉劝他应征做官,羊祜说:“归附并侍奉人,又怎么容易。”等到曹爽失败,王沉因为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罢免,于是他对羊祜说:“我常记起您从前说的话。”羊祜说:“这不是从前的思虑所能料得到的。”他就是这样有先见之明而又不自夸。
文帝司马昭时任大将军,征召羊祜,羊祜没有应命。公车征拜羊祜为中书待郎。武帝登上帝位以后,因为羊祜辅佐的功劳,进封他为中军将军。他坚决推辞不接受,武帝就提升他的爵位为侯。
武帝有了要消灭吴国的想法,任命羊祜掌管荆州的军事。羊祜率领军队出发到南夏镇守,兴办学校教育,安抚远近百姓,深得江汉一带民心。(羊祜)与吴国人交往开诚布公,互相信任,投降的人想要离开,都听凭他们离开。每次与吴国人作战,总是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时间,从不采用突然袭击的计策。对于想要进献狡诈战术的部将,羊祜总是用美酒灌醉他们,让他们说不出口。有部下在边界抓到吴国两个孩子作为俘虏,羊祜派人将孩子送回。
吴国将军陈尚、潘景来侵犯边境,羊祜派兵追击并杀了他们,羊祜很赞赏他们为国而死的气节,就用隆重的礼节安排他们的丧事。潘景、陈尚的家人迎丧时,羊祜以礼发送。羊祜行军每到吴国境内,在田里割谷作军粮,都要算出所割谷子的价值,送一些绢来补偿人家。每次在江汉一带会众打猎,总是限在晋国范围(不进吴国境内)。如有先被吴人射伤而又被晋兵得到了的禽兽,都原样送还吴人。于是吴国人都心悦诚服,称羊祜为羊公,不呼他的名字。羊祜曾经和陆抗两军对峙,双方有使者互相往来,陆抗称赞羊祜的品德器量,即使乐毅、诸葛孔明也不能超过他。陆抗曾经患病,羊祜赠他医药,陆抗毫无疑心把药服下,左右人大多劝他不要服用,陆抗说:“羊祜岂能是毒害别人的人!”
羊祜病重卧床,请求进京。武帝因为羊祜病重不宜按常规入朝,就让中书令张华代同羊始的伐吴策略。羊祜说:“吴国君主行施残暴的政治已经很厉害了,这时灭吴可以不战而胜,统一天下,兴办礼乐教化,那么皇上的伟大就会与尧舜相当,臣子的功劳就会与稷契相同,这是百代的盛事啊。如果现在放弃灭吴,倘若孙皓不幸死去,吴国人重新立了优秀的君主,即使有百万军队,长江也打不过去的,将要留下后患啊。”张华非常赞同羊祜的谋划。羊祜的病越来越沉重了,就推荐杜预代管自己。不久病死,时年五十八岁。皇帝穿着素服哭他,十分悲伤。这一天天气寒冷,皇帝的涕泪沾湿了须鬓,都结成冰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四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小题。
王濬,字士治,弘农湖人也。濬博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太过,濬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濬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濬为人志大,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濬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识□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濬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濬为益州刺史。濬设方略,悉诛弘等。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除大司农。羊祜雅知濬有奇略,乃密表留濬。
武帝谋伐吴,诏濬修舟舰。濬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濬造船于蜀,其木屑蔽江而下。吴建平太守吾彦取流屑以呈孙皓曰:“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增建平军。”皓不从。
时朝议咸谏伐吴,濬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州)贤愚无不嗟怨。□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帝深纳焉,□发诏。濬于是统兵。先在巴郡之所全育者,皆堪徭役供军,□父母戒之曰:“王府君生尔,尔必勉之,无爱死也!”
濬自发蜀,兵不血刃,攻无坚城。壬寅,濬入于石头。皓乃备__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造于垒门。濬躬解其缚,送于京师。收其图籍,封其府库,军无私焉。
(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欲济其所欲 济:成就
B.宜有以裁之 裁:裁决
C.羊祜雅知濬有奇略 雅:向来
D.三者一乖,则难图也 乖:不顺
14.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识□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②□观时运,宜速征伐
③帝深纳焉,□发诏 ④□父母戒之曰
A.①之 ②若 ③乃 ④之 B.①者 ②且 ③乃 ④其
C.①之 ②且 ③则 ④之 D.①者 ②若 ③则 ④其
1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濬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B.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濬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C.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濬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D.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濬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濬虽然通晓古籍,姿容俊美,但由于一直不注意修养品行,因此不被当时的人们称道。
B.州郡征召王濬担任河东从事,他到任以后,查办了一些不廉洁的官吏,让他们自动离去。
C.王濬做益州刺史时,设下计谋将盗贼张弘等人绳之以法,边境少数民族百姓纷纷投奔他。
D.王濬接受晋武帝的诏命建造战船,他造船用的碎木片顺流而下,引起了吴国君臣的警惕。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译文:
(2)王府君生尔,尔必勉之,无爱死也!
译文:
13.B
14.B
15.A
16.C
17.(1)假如孙皓突然死去,吴国另立贤能的君主,文武大臣个个人尽其才,那么吴国就成了我们的强敌。(2)王太守救活了你们,你们一定要努力战斗,不要怕死啊!
【解析】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解释,考生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先准确理解文意才能进行准确的理解。在平时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要注意重点文言实词的积累,文言实词浩如烟海但是关键的就108个重点实词。B裁:节制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学生对虚词掌握和理解的能力,本题以填空的形式出现更考查了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在作答本题的时候一定要瞻前顾后准确理解后才能判断填空。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得出答案:①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②“且”观时运,宜速征伐。③帝深纳焉,“乃”发诏。④“其”父母戒之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意理解的一道试题,考生要注意审清题干中的要求,准确地根据选项中的内容结合原文作合理化的分析。A.“一直不注意修养品行”错误,王濬后来改变了自己的志节。B.“查办了一些不廉洁的官吏,让他们自动离去”错误,那些不廉洁的官吏是听到他来的消息自动离去的。D.“引起了吴国君臣的警惕”错误,吴主孙皓并没有引起在意。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重点词语:(1)得分点:卒(通假字通猝——突然)、各得其所(个个人尽其才)、则(那么)意思相近即可(2)得分点:生(救活,使之生)、勉(努力)、无爱死(“不要爱惜死”引申为“不要惧怕死”)意思对即可。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
王濬,字士治,是弘农湖人。王濬通晓古籍,姿容俊美,但不注意修养品行博取名声,(因此)不被乡里人称道。稍后才改变志节,爽朗旷达,恢宏有大志。他曾经修建宅第,在门前开了一条数十步宽的路。有人问他为何把路修那么宽,王濬说:“我打算让路上能容纳长戟幡旗的仪仗。”众人都笑他,王濬说:“陈胜说过,燕雀哪能知道鸿鹄的大志呢?”州郡征召王濬为河东从事。一些不廉洁的官吏(听说他到任),皆望风自己退职离开。羊祜以深交知己对待他。羊祜的侄子羊暨对羊祜说:“王濬为人志向太高, 奢侈而不节制,不能单独担当大事,对他应该有所节制。”羊祜说:“王濬有很高的才能,将要成就他的愿望,他是可以任用的。”有见识的人认为羊祜可算是善于荐贤的人了。
后任巴郡太守。巴郡与吴国接壤,兵士苦于战争徭役,生了男孩多不愿养育。王濬于是制定了严格的法规条款,减轻徭役课税,生育者都可得到休养并免除徭役,保全成活的婴儿有数千人。正赶上盗贼张弘杀了益州刺史皇甫晏,朝廷调任王濬为益州刺史。王濬设下计谋,全部诛杀了张弘等贼人。他招来不同习俗的人,用威严信用对待他们,边境的少数民族百姓,多来归附。王濬被拜为大司农。羊祜向来知道王濬有奇谋,便秘密地上表,请求把王濬留在益州。
晋武帝谋划灭吴,下诏让王濬修造舰船,王濬就建造了连接在一起的大船,四周有一百二十步长,每艘船可装载二千余人。在船头画上鹢首怪兽,以恐吓江神。王濬在蜀地造船,削下的碎木片浮满江面,顺流漂下。吴国的建平太守吾彦取来碎木片呈给吴主孙皓说:“晋国一定有了攻打吴国的计策,应该增加建平的守军。”孙皓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当时朝中大臣都对伐吴进谏劝阻,王濬于是给皇帝上疏说:“我多次访查吴楚的情况,孙皓荒淫凶暴,荆扬一带无论贤愚,没有不悲叹怨恨的。况且观察目前形势,应该从速伐吴。如果现在不伐吴,形势变化不可预测。假如孙皓突然死去,吴国另立贤能的君主,文武大臣个个人尽其才,那么吴国就成了我们的强敌。再者,我造船已经有七年了,船只日渐腐朽损坏。此外,我年已七十,距离死期没有多少时日了。以上三件事有一件不顺利,伐吴的愿望就很难达成了。我诚恳地希望陛下不要失去良机。”武帝内心接纳他的意见。就颁发诏书。王濬于是统率军队伐吴。先前他在巴郡救活养育的婴儿,都已经能够充当徭役供应兵员了,他们的父母告诫他们说:“王太守救活了你们,你们一定要努力战斗,不要怕死啊!”
王濬从蜀地发兵,兵不血刃,攻无不克。三月十五日,王濬攻入石头城。孙皓于是准备了__之礼,坐着素车白马,脱去上衣,反缚双手,到王濬军营门前迎降。王濬亲自为松绑,送到京师。他接收了吴国的地图和户册,封闭了吴国的府库,军队没有私下抢掠的行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浚,字士治,弘农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浚博涉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浚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浚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浚告母,邈遂妻之。后参征南军事,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高,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浚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转车骑从事中郎,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浚为益州刺史。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武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浚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浚造船于蜀,其木杮蔽江而下。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时朝议咸谏伐吴,浚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①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若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帝深纳焉。
(节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注】①荆扬,吴国的荆州和扬州。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为乡曲所称 称:称道
B.女指浚告母,邈遂妻之 妻:以女嫁人
C.将欲济其所欲 济:救济
D.臣数参访吴楚同异 数:多次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浚乃作大船连舫 ②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B.①其木杮蔽江而下 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C.①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D.①帝深纳焉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浚“有奇略”的一组是( )
①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②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③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 ④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
⑤且观时运,宜速征伐 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 诚愿陛下无失事机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浚博通典籍,姿貌俊美,但不注意修养品行博取名声,后来却改变志节,专门疏通关系谋取名利,花费巨资实现自己的大志。
B.羊祜以深交知己对待王浚,羊祜的侄子羊暨却认为,王浚为人志向太高,奢侈不节,不能单独担当大事,对他应该有所抑制。
C.巴郡与吴国接壤,兵士苦于战争徭役,生了男孩多不愿养育,王浚担任巴郡太守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全救活了数千人。
D.晋武帝下诏让王浚修造舟舰,王浚造连舫大船,大船周边以木栅为城,修城楼望台,有四道门出入,船上可以驰马来往。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3分)
(2)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3分)
(3)若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4分)
9.C
10.B
11.D
12.A
13.(评分标准:原则上一句一分,注意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翻译)
(1)有一些不廉洁的官吏,听到他将到任的风声都自己退避(转身)离开。
(2)王浚设下计谋,将张弘等贼人全部杀掉,因功被封为关内侯。
(3)如果孙皓突然死去,吴人另立贤主,文武官员各得其所,人尽其才,那么吴国就成了我们的强敌。
【解析】
9.
试题分析:济:成就,实现。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B都是连词,表修饰。A于是、就/竟然;C在/表修饰;D语气助词/兼词,于之。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①表明陈浚志向远大,④王浚被封官。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2.
试题分析:A后来才改变志节,爽朗旷达,恢宏有大志。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守令有不廉洁者”,定语后置,有一些不廉洁的官吏;“望风”听到风声;“引”,退避。(2)“悉”,全部;“以”,因;“封”,被封为。(3)“若”,如果;“卒”通“”猝,突然。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
王浚,字士治,是弘农湖人,家中世代为二千石。王浚博通典籍,姿貌俊美,但不注意修养品行博取名声,不被乡里人称道。稍后才改变志节,爽朗旷达,恢宏有大志。曾经修建宅第,在门前开了一条数十步宽的路。有人对他说路太宽有何用,王浚说:“我打算使路上能容纳长戟幡旗的仪仗。”众人都笑他,王浚说:“陈胜说过,燕雀哪能知道鸿鹄的大志呢?”州郡征召王浚为河东从事。有一些不廉洁的官吏,听到他将到任的风声都自己退避(转身)离开。刺史燕国人徐邈有个才貌俱全的女儿,因选择夫婿而未嫁。徐邈便大会同僚佐吏,令女儿在内观看,女儿看中了王浚,并指着告诉了母亲,徐邈便把女儿嫁给了王浚。后为征南将军参军,羊祜以深交知己待他。羊祜的侄子羊暨对羊祜说:“王浚为人志向太高,奢侈不节,不可单独担当大事,对他应该有所抑制。”羊祜说:“王浚有大才,将要实现他的愿望,是可以任用的。”后转为车骑将军从事中郎,有见识的人认为羊祜可算是善于荐贤的人了。
后任巴郡太守,此郡与吴国接壤,兵士苦于战争徭役,生了男孩多不愿养育。王浚制定了严格的法规条款,减轻徭役课税,生育者都可免除徭役,被保全成活的婴儿有数千人。不久盗贼张弘杀了益州刺史皇甫晏,朝廷迁王浚为益州刺史。王浚设下计谋,将张弘等贼人全部杀掉,因功被封为关内侯。王浚被拜为右卫将军、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一向知道王浚奇略过人,便密上表章,请仍留王浚于益州。于是复任王浚为益州刺史。
晋武帝谋划灭吴,下诏让王浚修造舟舰,王浚造连舫大船,方一百二十步,每艘可装载二千余人。大船周边以木栅为城,修城楼望台,有四道门出入,船上可以来往驰马。又在船头画上鹢首怪兽,以恐吓江神,船舰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自古未有。王浚在蜀地造船,削下的碎木片浮满江面,顺流漂下。不久晋武帝拜王浚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当时朝中大臣对伐吴纷纷议论谏阻,王浚给皇帝上疏说:“臣多次查访研究吴楚的情况,孙皓荒淫凶暴,荆扬一带无论贤愚,没有不怨恨的,观察目前形势,应从速伐吴。今日不伐,形势变化不可预测。如果孙皓突然死去,吴人另立贤主,文武官员各得其所,人尽其才,那么吴国就成了我们的强敌。再者,臣造船已经七年,船日渐腐朽损坏,另外臣年已七十,死期临近。以上三事如不遂人愿,伐吴更加困难。诚恳希望陛下不要失去良机。”武帝内心同意王浚的意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年十二丧父,孝思过礼,事叔父耽甚谨。及长,博学能属文,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秀才,五府交命,皆不就。太原郭奕见之曰:“此今日之颜子也。”与王沈俱被曹爽辟。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及爽败,沈以故吏免,因谓祜曰:“常识卿前语。”祜曰:“此非始虑所及。”其先识不伐如此。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寻遭母忧,长兄发又卒,毁慕寝顿十余年。
文帝为大将军,辟祜,未就,公车征拜中书侍郎,俄迁给事中、黄门郎。时高贵乡公(曹髦)好属文,在位者多献诗赋,汝南和逌以忤意见斥,祜在其间,不得而亲疏,有识尚焉。钟会有宠而忌,祜亦惮之。及会诛,拜相国从事中郎,与荀勖共掌机密。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后吴将夏详、邵等来降,二儿之父亦率其属与俱。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寝疾,求入朝。中诏申谕,扶疾引见,命乘辇入殿,无下拜,甚见优礼。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其仁德所感如此。
(选自《晋书·羊祜传》卷三十四)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孝思过礼 思:怀念
B.以兄霸之子妻之 妻:嫁给
C.因谓祜曰:“常识卿前语。” 识:见识
D.其先识不伐如此 伐:夸耀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送绢偿之 之二虫,又何知
B.乃举杜预自代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C.祜以礼遣还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祜独安其室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羊祜是一个讲情义、重孝道的人。他的岳父夏侯霸投降西蜀之后,姻亲大多与夏侯家绝交,而羊祜却礼遇有加;母亲与兄长去世,他居丧哀悼十余年。
B.羊祜不依附权贵。高贵乡公曹髦喜好写文章,在官位的人大多呈献诗赋;钟会受宠,羊祜并不阿附他,等到钟会被诛杀,羊祜便和荀勖共同掌管机要。
C.羊祜认为要收复东吴,就要取信于吴人。他与吴人开诚布公,表示十分信任,投降的人想离开,都听任其便;即便是与吴国人交战,也不搞突然袭击。
D.羊祜深得皇帝与南州人的尊重。他病重进京,皇帝命他乘车入殿,不必下拜,去世后,皇帝穿素服为他哭泣,南州人听到他的死讯,街巷里哭声不断。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与王沈俱被曹爽辟。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寻 卒 时 年 五 十 八 帝 素 服 哭 之 甚 哀 南 州 人 征 市 日 闻 祜 丧 莫 不 号 恸 罢 市 巷 哭 者 声 相 接 吴 守 边 将 士 亦 为 之 泣 其 仁 德 所 感 如 此。
【答案】
15.C
16.B
17.B
18.(1)羊祜与王沈都被曹爽征召。王沈劝他接受征召,羊祜说:“把自己交付给人家去为别人做事,谈何容易。”(3分。译出大意给1分;“辟”“就”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东吴石城的守军距襄阳地界七百余里,每每造成边境的麻烦,羊祜对此很忧虑,最终用计谋使吴国解除了守备。(4分。译出大意给2分;“去”“患”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9.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其仁德所感如此。
【解析】
试题分析:
15.识:通“志”,记,记住。
试题分析:
16.于是,就,两者一样。A.他们/这。C.按照/拿。D.代词,他的/表选择,是……还是……。
试题分析:
17.说“羊祜并不阿附他”,于文无据。
试题分析:
18.略
试题分析:
19.略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